《桃花源记》公开课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7-03-20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 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预习导学 一、基础积累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 )俨然( )阡陌( )诣( )垂髫( ) 2.解词。 为业: 缘: 夹岸: 杂: 鲜美: 异之: 欲穷: 舍船: 豁然: 开朗: 平旷: 属: 悉: 怡然自乐: 所从来: 咸: 问讯: 先世: 妻子: 邑人: 不复出焉: 焉: 间隔: 皆: 叹惋: 延: 语云: 不足: 既: 志: 诣: 如此: 遣: 欣然: 落英: 缤纷: 才: 俨然: 绝境: 无论: 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规: 未果: 寻病终: 问津: 3.古今词义。 鲜美 古义: 今义: 交通 古义: 今义: 妻子 古义: 今义: 绝境 古义: 今义: 无论 古义: 今义 : 不足 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 舍: 便舍船( ) 屋舍俨然 ( ) 寻: 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 志: 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 5.通假字: 便要还家: 6.找出文中的成语解释并造句: 7.翻译: 1)林尽水源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便扶向路 9)寻向所志 二、课文解读: 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一线贯之层次分明,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色彩。请以此为线索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 2.用原文语句作答: 1)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2)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3)文中是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象的?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5)由“豁然开朗”我们能联想到陆游的诗句: 6)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什么? 7)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什么?) 8)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生活宁静的句子是什么? 9)本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什么?(第二段中最能表达作者理想的句子是什么?) 10)桃花源中人见到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什么? 11)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什么? 12)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哪些? 3、探究问题: 1)课文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桃花源中的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3)桃花源中的人定居此处的原因是: (用四个字)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6)为什么桃花源中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7)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8)作者为什么虚构一个世外桃源?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 课堂导学: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朗读停顿。继而熟读课文。 2、学生谈论交流预习导学。将疑难问题画出来等集体讨论。 3、集体交流疑难问题中的基础积累。 4、再读课文来交流讨论课文解读部分的疑难问题。 5、小结本课的知识点。 6、学生背诵课文。 何雁行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