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说课稿 2017-03-14 手机版


楚遵星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是3号说课选手,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琵琶行并序》,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堂课的设计进行简要说明。

一、教材学情

《琵琶行并序》选自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属于阅读鉴赏课,这个单元均是唐代诗歌,单元目标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树立背景意识和审美情趣,把握好朗读和背诵,而本篇《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叙事长诗,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 “千古绝唱”,在整个单元,甚至整个高中学习阶段,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篇课文是高一下学期的课文,此时高一的学生已经初具理性思维,也具有相关的文言文学习基础,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结合注释在课前预习完成。但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

二、教法学法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把学生原有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独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此种理念,结合学生鉴赏诗歌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的现实情形,我想以诵读法和合作探究法为主,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基于以上几点,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本篇课文计划用三课时讲授完成,具体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一、梳理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感情。

二、学习作者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三、反复诵读,体悟诗情。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用文字描写音乐的手法。

下面,我着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告诉我们,拥有知音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失去知音是多么痛苦的事情,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渴望找到自己的知音,并且他还真的就找到了,可是拥有知音的他却依然眼泪婆娑,这又究竟为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琵琶行》,去探个究竟。

【设计思路】“高山流水”的故事,学生学过,以学生所熟知的旧知识来引发新知识,契合学生心理,也符合学生阶段性认知规律,同时,本文思想所蕴含的“知音之遇”,学生通读文本是可以体会到的,这与学生课前的预习就不谋而合了,学生私下会为自己的预习成果,窃喜一番,并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对课堂的兴趣便愈加浓厚了。

二、预习反馈。

【设计思路】此环节设置,主要检查学生对于课文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包括生字读音,重点字词含义,课文大意了解等等。目的在于:把握学生整体预习情况,为教师灵活展开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三、简要介绍歌行体诗歌常识及小序的作用。

【设计思路】该部分,用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文体有所了解,并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而对于小序的作用,可结合《孔雀东南飞》中小序的学习,举一反三,迁移把握。具体操作中,字词理解、大意疏通可以让学生来回答,教师来补充。以此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也可用师生共读的方式进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再次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分析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曲(三次),并以此为依据,梳理文章思路。(可板书)

第一部分:第1段,独自弹琴。

第二部分:第2段到第4段,应邀弹琴。

第三部分:第5段,感言弹琴。

【设计思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古代诗文的学习,反复吟诵是一种有效感知诗歌内容的手段,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门绝学。在未完全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的情况下,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理清文章思路,同时,运用“以意逆志”的阅读方法,能够很有效地提高学生品读感悟能力。

3.合作探讨:诗中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她和诗人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可板书)

【设计思路】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开始于准确知道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此问题设置,难度适中,但目标性很强。通过探讨以上问题,学生可以清楚看到,琵琶女是一个早年得意,中年失意,沦落天涯,但是弹奏技艺又十分高超的歌女。同时,顺理成章便会联想到,作者的人生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为何会对一个流落江湖的歌女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呢?此时教师便可以把握时机展示出作者生平际遇和本诗的详细写作背景,并进一步引导,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作者这首诗的主题和写作用意。同时激发出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琵琶女的技艺究竟有多高超?她的琴声为何能让作者“泪洒青衫”?诗人的文字又究竟有多神奇?能让琵琶女的琴声在历史长河奏响千年?顺理成章,下一步,不用刻意引导,学生便会主动去文中寻找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语段了,因为他们迫切期待看到更多的神奇。

4、反复朗读第二段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描写,尝试探讨体会其精妙之处。

【设计思路】此处再次设置朗读环节,是为了顺势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描写音乐的相关语句,尤其是本文的第二次弹奏时的描写,感受作者如何用文字书写音乐,如何运用大弦嘈嘈,小弦切切,直到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又到曲终收拨如裂帛,化抽象为具象,表现出琴声“低沉舒缓——急切欢快——艰涩凝滞——激越雄壮”四个起伏变化过程,推敲琢磨其中所运用的比喻、叠词,拟声词等艺术手法对音乐效果的渲染作用;(1)感受作者如何用文字书写音乐,如何运用大弦嘈嘈,小弦切切,直到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化抽象为具象,表现出琴声“低沉舒缓——急切欢快——艰涩凝滞——激越雄壮”四个起伏变化过程;(2)推敲琢磨其中所运用的比喻、叠词,拟声词等艺术手法对音乐效果的渲染作用;(3)思考琵琶女的琴声变化,是否暗含着她情感与生活变化的轨迹呢?因为前面已经有了情感讲解的铺垫,此时学生便能更深入地感受到文字与音乐的双重魅力:作者果真牛人,短短几行字,便让我们所有人“如听仙乐而暂明。”琵琶女果真才女,信手徐弹,便让我们“别有幽愁暗恨生”。

而此时,思维火花被点燃的学生,极有可能会冒出更多的问题。诸如:琵琶女的琴声变化,是否有着她情感与生活变化的轨迹?三次奏响的琵琶声,音调节奏有何不同?甚至,作者真的很有音乐欣赏的才华吗?等等。课堂因发问和讨论而充实并精彩起来,而教师此时只需借势引导,让课堂在激烈的探讨声中,逐渐走向尾声,并戛然而止,只剩余音绕梁的琅琅读书声。诗,美到极致便成了音乐;音乐,美到极致便也成了诗。一堂优秀的课,也应该是如此。

【设计思路】在学生们此起彼伏的探讨声中,到此,本节课便告一段落了。综观整堂课,教师起到的仅仅是引导,点拨,再引导的角色,课堂真正的主人公是一群被点燃了激情的学生。这是对我们学校“1+4”高效课堂目标追求的贯彻,也是一次摒弃课堂花拳绣腿展示,将精力完全聚焦教学重点难点的尝试,这样的设计,会使课堂各环节中随机生成的东西多起来,课堂也因此自然充实起来,真正体现课堂是生成,而非刻意设定的教学理念。

作业: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的景物描写很多,试就本文的景物描写对抒发作者感情的作用,写不少于300字的论述文章。

【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独力审美并用文字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养,最终实现游刃有余地应对高考阅读鉴赏类试题的目的。

最后,说一下本堂课的板书设计。我认为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直观,有利于学生把握这篇课文的重点,也为深入探讨文章内容以及艺术手法,做了铺垫。

琵琶行

白居易

声                  情

独自弹     ——     情相触

应邀弹     ——     情相通

感言弹     ——     情相融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你们辛苦啦!

 楚遵星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閻犲洤澧介埢濂稿触瀹ュ泦鐐烘晬閿燂拷濡ゅ倹眉閼垫垹鎷嬮娆惧晥闁哄倸娲ら崯鎾存媴濠婂啰纰嶉柛鎺擃殔鐎垫煡寮▎鎴旀煠闁挎稑鐗嗛懖顔碱潩韫囨挸褰勬繛鍫滅祷椤旀垿鏁嶉敓锟�
閻犲洤澧介埢鑹般亹閵忕姷纭€闁挎冻鎷�35濞戞挾宕刼rd闁哄倸娲﹂妴鍌炲箥閹惧啿鐦�
闁哄嫷鍨伴幆渚€寮ㄩ幆鏉跨€柨娑欑閺佸湱鎷归敓锟�
闁哄牆顦靛〒鍓佹啺娴g儤鐣遍柨娑樼焷椤曨剙菐鐠囨彃顫i悘蹇曨攰閳ь兛绀佺粭鈧€甸偊鍠曟穱锟�

闁哄牜鍓涢悵顖炲箥鐎n偅绨氶柣妤€鐗忕紞澶愬锤閳ь剟鏁嶉敓锟�http://wap.yinruiwen.net  闁规鍋呭鍧楀嫉椤掑倻褰茬€甸偊鍠曟穱濠冪瀹€鈧ǎ顕€鎯嶆笟濠勭闁告瑯鍨抽悵娑㈠础鐎圭姴绠悹褏濮村畷鍕▔椤忓洨銈繝褎鍔掔粭鍛姜閻e苯浠柡浣稿簻缁辨繈鎮欑憴鍕靛妰濞存粌妫滆閻犲浄闄勯崕锟�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