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中的大师——谈王国维的学术成就(作文素材)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作文素材 2017-03-02 手机版 | ||||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是一位通才,不仅跨越古今而成名,也是中西文化而自铸伟辞的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之学所涉及文、史、哲、甲骨学、经学、文字学、美学等,真可谓全才,配得上“国学大师”之名号。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著作颇丰。他能横穿词海纵跨年代把先人的词解到如此境界,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细细品味,真的为这三境地折服和感叹。若非曾经“独上高楼”远望“天涯路”,又怎能“为伊憔悴”而“衣带渐宽”呢?如非“终不悔”地苦苦追索,又怎能见得“灯火阑珊处”的美景呢? 1927年夏天,风吹着街道两边的杨柳,来往的行人走在新时代的战乱之中。王国维感于“世道已变”,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便写好遗书装在兜里,于6月2日,同朋友借了五块钱,乘人力车从容地去到颐和园自沉于昆明湖。 遗书全文如下: 五 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导。我死后当草草棺敛(殓),即行索葬于清华莹地。汝等不能南归, 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固道路不通,渠又 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 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 五月初二日父字 有人将王国维的学术成就 比作一颗耀目的钻石, 每一个晶莹剔透的切面 都闪烁着令人心旌摇曳的光彩。 这并非溢美之词。 在哲学、美学、文学、考古学 词曲学、红学、金石学等领域, 王国维均有深诣和创新。 平生学无专师, 没有硕士、博士的头衔, 却能自辟户牖,勤奋钻研, 筑起了一座又一座学术里程碑。 国学四大导师: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梁启超 在民国这样大师辈出的时代,王国维却是被众多大师们极力推崇着的大师中的大师! 梁启超:“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郭沫若:“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胡适:“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国维与陈垣。” 鲁迅:“中国有一部《流沙坠简》,印了将有十年了。要谈国学,那才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开首有一篇长序,是王国维先生做的,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不懂的音译》) 陈寅恪:“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清华大学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铭》) 出身书香门第 1877年12月3日(清末光绪三年十月二十九日),王国维出生于浙江杭州府海宁州城。王氏家族世代书香,家学渊源及学人辈出的海宁乡风,对王国维的成长和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国维的父亲王乃誉,是宋安化郡王三十二世裔孙。王氏家族因抗金名将王禀及袭封前爵、赐第盐官的王沆,在海宁受到当地人民的长期敬仰。 自出生到1899年赴上海就读农学社及东文学社以前,他的童年、青少年时期主要是在海宁故乡度过的。四岁时,母亲凌夫人去世,他和姐姐蕴玉的生活主要由叔祖母照顾,而他的读书生活,则主要受到其父王乃誉的影响。 读书志趣初养成 1883年,他七岁起,先后入邻塾从师潘紫贵(绶昌)及陈寿田先生就读,接受过塾师的启蒙教育,并在父亲王乃誉的指导下博览群书,涉猎了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并初步接触到近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维新思想,逐步形成了读书的志向和兴趣。 1892年7月,入州学,参加海宁州岁试,以第二十一名中秀才。与陈守谦、叶宜春、诸嘉猷被誉为“海宁四才子”。 一代大师的养成 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解体,王国维携全家随罗振玉东渡日本,侨居四年有余。在罗振玉的帮助下,有机会静下心来做学问,研究方向转向经史、小学。这一时期,他的生活颇安定,学术上也更有成就,他自述此间“生活最为简单,而学问则变化滋甚。成书之多,为一生冠。” 王国维和罗振玉 1923年春,当时溥仪要选海内硕学之士,王国维经升允推荐,到北京充任逊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 1924年冬天,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王国维结束了“南书房行走”的工作。 《国学研究院》 2001年 陈丹青 左向右依次为: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 1925年2月,清华委任吴宓筹办研究院,并拟聘王国维为导师。王国维在请示溥仪后就任。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被称为“四大导师”(后有吴宓一说,)桃李门生、私塾弟子遍充中国史学界。 笔墨中的端庄静谧 学人擅书,但多是书被学掩,民国时期擅书的学人更是如此。王国维,生无擅书之名。然其墨迹可读性极强。从笔墨之端庄静谧中,我们能领略到其内心的幽雅。在结构的和平精致上,我们能品读出其至道无难的精神。 在王国维遗墨中,没有风采的外溢,更多的是自然和含蓄。然而就是这自然和含蓄,包容了那个风雷激荡的时代,吞噬了人性情感中的是非恩怨。在忧郁和憔悴的境遇中,把生命推向那极致。 文学上的三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大师的阐释与这俗世的轮回的确是不谋而和的。洞悉人生,爱情也罢,仕途也罢,财运也罢,所有成功的个案无非都是经历着三个过程: 有了目标,欲追求之; 追求的过程中有所羁绊,坚持不放弃; 成败关键一刻,挺过来了,喜获丰收。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两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今人常用这“三重境界”来解析爱情离合、仕途升迁、财运得失等等。大师的阐释与这俗世的轮回的确是不谋而和的。洞悉人生,爱情也罢,仕途也罢,财运也罢,所有成功的个案无非都是经历着三个过程:有了目标,欲追求之;追求的过程中有所羁绊,坚持不放弃;成败关键一刻,挺过来了,喜获丰收。而所有失败的个案大都是败在第二个环节上了。 凡人都可以从容地做到第二境界,但要想逾越它却不是那么简单。成功人士果敢坚忍,不屈不挠,造就了他们不同于凡人的成功。他们逾越的不仅仅是人生的境界,更是他们自我的极限。成功后回望来路的人,才会明白另解这三重境界的话: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王国维书法欣赏 王国维的一生,诚乃为学术事业而生,为追求理想而死。在生与死的五十年中,王国维完成了“承继先哲将坠之业,而示来者以轨则”的学术大任,其毕生所构建的“观堂”,随着时光的推移而愈见金碧辉煌。 相关链接:作文素材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