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词二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导学案与教学反思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7-03-02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 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体味课文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 妙之处。 难点: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诗: 识尽愁滋味的辛弃疾来到了江西上饶,如今他已经49岁,年少时的他曾是个骁勇善战的将士。二十多岁 他就在 济南起义,曾带骑兵五十人 直闯有五万人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一天夜里他喝醉了酒写下了这首《破阵子》 二、走进作者: 1、《破阵子》选自《 》,作者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我们初一时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 三、检测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麾下( ) 炙( ) 了却( ) 的卢( ) 2、 解释: 吹角: 八百里: 麾下: 炙: 五十弦翻: 塞外声: 沙场: 霹雳: 了却: 四、学习诗词: 1、上片写哪里的生活和战前准备? 2、第一句连用哪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词中哪两个词语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3、“沙场秋点兵” 暗示战斗即将开始。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什么的气氛? 五、精读品析: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2、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 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哪两个细节可以读出?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为什么说这首词是“赋壮词”? 六、反馈检测: (一 )【知识迁移】 请根据提示,写出你学过的爱国诗词。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②__________ ,__________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③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 __________ ,__________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二)【中考链接】 1、《破阵子》词中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2、下边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用简洁的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教给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诗词的方法,是教学的关键。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知识,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家名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教学中,教师 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展开联想,体会诗词 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诵读、品味、思考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词的意境美和内涵美。 雷真民 |
·语文课件下载
| |||
![]() (可直接打印)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