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2-19 手机版 | ||||
周静波 教学内容 积累词语,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欣赏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学会运用,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词语,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欣赏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学会运用。 过程方法 诵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小组合作完成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学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具 多媒体 教法学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法、引导法。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会课调整 个性化调整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学过的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句。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二、走进作者 朱自清(1898 — 1948)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其作品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初中课文选入的有散文《春》《背影》。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三、检查预习 教师分发《春》导学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完成学程单1—3题。 四、整体感知课文,感受语言美。 1、听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朗读要领。 2、分组朗读课文!比一比哪一组朗读得最好!并思考本文语言的形式特点。 3、课文都描绘了春的哪些景物?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4、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由此看来,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完成学程单第一部分第4题。 五、精读分析课文。 1、师生互动,分析第一部分。 (1)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2)首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品读课文绘春。 春草图:(1)作者使用了哪些词语描绘春草?描绘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2)第三段写人在草地的活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这段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春花图:(1)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春花的?写了春花的哪些特征? (4)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体现在哪些原词上? (5)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 春风图:(1)从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特征?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了什么修辞?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 (3)“卖弄”一词如何理解? 春雨图:(1)作者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 (2)“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好在哪里? (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不是写春雨,能否删去? (4)这一段的写景顺序怎样?传达怎样的气氛? 3、分析颂春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的什么特点?这三个句子可否调换位置?小组合作完成。 六、妙笔生花 运用你所学的描写景物的方法,描绘出屏幕上的这幅画。 教师展示,学生描绘。 七、教师小结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作业布置 1、第11课学程单、小练习册和大练习册。 板书设计 11、春 朱自清 盼春:东风来,春天近 东风报春 春草图→由物及人→正面侧面相结合 绘春 春花图→由高到低→虚实结合 层层铺垫 春风图→触觉、嗅觉、听觉→运用通感描写 衬托迎春 春雨图→由物及人,由近及远→动静结合 像娃娃→春之新生 颂春 像小姑娘→春之美丽 像青年→春之健壮 教后记 会课组长签字 教研组长签字 教科室签字 徐青松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