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一杯家万里,细品慢饮显深情——《春酒》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案例 2017-02-17 手机版


昆明市第三中学 周丽蓉

琦君的文字,质朴如水,平淡无华;琦君的乡愁,浓而不烈,非深潜其中不能感受其情深。这样一篇真性情的散文,须有同样性情至纯的心灵与之共鸣,并用一份巧妙的心思引领年少不知乡愁的学子沉浸在文字中去感知,去品味,去领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点拨—感悟,让情绪慢慢酝酿,让乡情静静“发酵”直至弥漫整个课堂,沁入读者心间,这,应该就是语文课堂的最佳状态,也是培东课堂的高妙之处。

于平常的文字间发现文字的不寻常处,是一个语文教师眼力的体现;在诵读的过程中巧牵妙引,是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智慧表达;在课堂上不急不躁,静静等待学生的领悟与成长,是一个优秀老师的襟怀。课堂,就是在师生静心的阅读、交流中往前推进,学生的心通过与文字的亲密接触,慢慢品出春酒之味,走进琦君的家乡,感受一份浓浓的情意。

课堂在文章题目的品读中开始。我们常常会给学生分析标题的作用,比如线索,比如文眼。但很多时候,只是说说,只是分析,学生是难以获得真正的体验的。品读文章的标题,十一个学生的初读体验,得到老师充分的尊重和认可,教师在珍视每一个孩子的阅读体验时,适时引导,灵动与巧妙尽在对话之间。

师:标题,那你想想看,这标题只有两个字,该怎么读呀?

生7:我认为,读标题应该饱含着思乡的情感来读。

师:你先读出来。

生7:春——酒。(悠长)

师:为什么读得这么悠长?

生7:因为本篇文章是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所以说要读出思乡的绵绵情感。

师:标题本身也是有情感的,是吧?

这是课堂的第一个环节。读,是从“你想想看”开始的。教师的语言看似平常,实际上每一次开口都带有引导性。十一个孩子,在阅读体会中找到自己发声的情感依据,为后来的课堂推进奠定了极好的感情基础。慢慢的酝酿,慢慢的发酵,“春酒”的滋味渐渐溢出,童年的开心,离家后的惆怅,在学生的舌尖品出韵味,在心里留下了印迹。教学是要有“痕迹”的,初尝“春酒”之味的孩子,在读与思中品出了情感,领悟了真情,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境界,是语文教师的境界——培东的一双妙手,将平淡如水的文字“酿”成美“酒”,一颗慧心,拨动学生的心弦,一双慧眼,带领学生走向深情的美的世界。课堂有读情感转入在具体的描写中感知情感,依然没有生硬的分析,仍然是带着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引导—发现—品读—交流,没有热情似火的言语煽情,没有声请并茂的夸张诵读,更没有夸大其词的牵强附会,只有安静的读书,静心地教学生读书。在交流品读中,多个生动而且鲜活生命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感动着我们。

首先看到的是教师的生命状态。作为平等的“首席”,教师一定是比学生先进入文本,感受文本生命状态,并将文本的状态与自己的状态合二为一的人。从题目切入,透过文本的这双“眼睛”,看到文本中潜藏的风景,是于平实中见出高妙的智慧。我们常常强调“读文先读题”,但很少真正用心发现题中蕴涵的玄机:“春酒”,寥寥两字却字字千金,放在眼前就是一首含而不露的诗,就是一条通往文本深处的幽径。在课堂上,培东充分地发挥着自己“首席”的作用,在声情并茂、字斟句酌的诵读中,缓缓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流程:先散后聚,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升华。不露痕迹的点拨中尽显对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尊重,这在语文课堂中是难能可贵的。对文本的到位解读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最本真、最原始的阅读体验的触摸更为重要。因为语文是一门“人”“文”兼具的基础学科。如果教师的生命状态里缺少了对“人”的关怀,目中“无人”,那语文课的生命力也就荡然无存。

其次是学生的生命状态,十一个孩子读课题,议课题;十一种深浅不一的认知方式和个性迥异的表达,连同后来课堂上纷纷起来诵读和发言或者没有发言的孩子,他们的情感意识被慢慢的唤醒,生命伴随深情含蓄的文字在慢慢地生长、丰盈。拙稚的眼光徘徊在春意盈然,酒香四溢的字里行间。年少不知愁滋味的心灵深深地浸润文字中:思盼、自豪、怀念、享受、追忆、遗憾、痛惜……文中的那一份深情与真情,在学生一次次地诵读、体会、吟味中呼之欲出,化入学生年轻的生命,似一壶春酒,酒香绵长,沁人心脾。在“酒力”的催动下,我们发现一双双眼睛有了光彩,那是因为他们年轻的心灵与琦君老人的心灵有了交流,感受到了文字背后琦君的、琦君母亲的,还有家乡人民生命状态。

“春酒一杯家万里,一切皆在文字中”。文字,非品读难以感其意,情感,非领悟难以入其心。

课堂是平静的,但教师的设计思路清晰且巧妙。

首先妙在以“情”字统领整个课堂,用“情”推进课堂的流程。“这个女同学非常厉害,她懂得散文不仅仅是在写事,更重要的是在什么呀?写我的感情。所以,同学们,这就是说明她读到了这篇文章的东西了。你们读到了没有?”课堂是这样来定位的,后来的一切都围绕这个点来展开,“一字立骨”,既符合文体特征,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忆”春酒,带着童年的幸福和惆怅。两种情绪的“定调”,巧妙的为后面的环节进行铺垫。于是,他带领着学生去“找找看,支撑你情绪的文字在哪里”寻觅时,紧扣着三个细节反复品读,儿时的欢愉,邻里乡亲的质朴浓情,母亲的慈爱宽厚,醉在春酒中的小花猫……和谐温暖的场面再现眼前,浓浓的乡情洋溢在读者的心间,少时的一情一景,如此的鲜活,如此可感;“酿酒”至此,还没有到火候,和学生一起修改“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一句环节设计,“读出作者的寻找之心”,课堂还原了少小离家老不能回的琦君老人的凄惶,学生们感受一颗驿动漂泊的心的律动,看到了一个孤独怅惘的身影。

“从孩子般的语言”里,读出“成人的寻找”,这是一种怎样的高妙和智慧!一种干净洗练,水到渠成的转换和提升,使课堂由感性的体验走向理性的思考,在阅读感知中体会写作的奥妙。

引导诵读品鉴,拨动学生心弦;以“情”说“事”,一线贯穿,巧妙的设计,在自然流畅不着痕迹的教学中,为学生的语言感知、文体阅读方法留下深深的印迹,这就是优秀语文教师的功力,这样的功力,须有“八宝”为底料,辅之以高妙的“酿酒”技艺,方能达到“酒”香四溢,沁人心脾!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