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2-17 手机版 | ||||
高新区河西初中:刘世宏 教材分析:《桥之美》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一篇美学小品。文中具有诗意的描写性文字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让我们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文章的语言也极具个性色彩。作者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从独特的角度发掘了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同时,也让读者能够从美术工作者的独到视角,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散发着美的灵性与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从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2、找出文中说明性的文字,并指出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突破方法:用语文活动让学生说出心目中的“桥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文中的每一座桥都散发着无限的魅力。桥与周围的景物相配合就形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你最喜欢哪座桥呢?请学生进行小组的合作,形成一小段口头作文,来描述心中的“桥之美”。 难点 引导学生对本文的重点语句进行入情入理的分析。 突破方法:通过语文活动设计,训练学生用丰富、生动且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感。学生在交流感悟时,教师通过启发与点评将一些重点词语和语句的赏析渗透其中。 教学方法: 1、导学法 2、 比较阅读法 3、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播放有关卢沟桥、宝带桥、赵州桥、风雨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英国的康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乡间的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小桥等图片。同时配以精彩的导语: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眼中,桥则别有另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二、自主阅读,感悟意境 1.听读课文,用心灵触摸文本。 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用耳朵听课文录音,用心灵去感受美景。 (1)字词积累。 (2)学生边听边做标记,并交流反馈听读感受。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感悟,并对学生的交流作总结概括和提升。 2.速度课文,感悟桥之美。 教师:看来同学们都陶醉在一座座美丽的桥中,桥的确很美,那么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答案。 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桥之美”。 三、合作探究,赏析美文美景 1.再读课文,寻找美景。 教师:文章写了许多桥,这些桥是在不同环境中的桥,那么文中写了哪些不同环境中的哪些不同形式的桥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朗读课文,找出答案。 教师展示每座桥的图片。 2.语文活动设计:心目中的“桥之美”。 文中的每一座桥都散发着无限的魅力。它美在何处呢?请学生用“桥之美,美在____”的句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形成一小段口头小作文。 3.在各组交流过程中,适时的让学生动情的朗读课文,可以小组齐读或小组推荐代表朗读,这样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把对文本的理解读出来。 教师对学生的感受作出肯定评价,与学生一起沉浸在这美景之中。 4、在语文活动过程中,要训练学生用丰富、生动且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感。学生在交流感悟时教师通过启发与点评将一些重点语句和词语的赏析渗透其中。 5、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通过比较阅读,更好的品味文章的语言。 四、拓展延伸,升华美感 1、教师向学生讲述一个故事。 听完故事让学生来谈谈木匠造的这座桥美在何处。(它是一座沟通兄弟心灵的桥。) 2、通过分析故事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 五、联系实际,畅谈“桥之美” 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美丽的桥呢? 六、作业设计 找一找与桥有关的故事,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第1-3段)明确“桥之美”的含义。 桥之美 (第4-6段)举例说明“桥之美”强调环境的作用。 (第7段) 总结全文。 刘世宏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