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1-25 手机版 | ||||
一、导入 齐背《无题》,检查背诵情况。 二、作者介绍 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开元十五年进士。天宝中,官盱眙尉。后隐居。常建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不和名场通声气,交游中无达官贵人。文字唱酬,除王昌龄外也无知名之士。他是唐代田园诗人。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常建的代表作。 三、朗读课文 1.听范读。仿读。 2.学生自由读。 3.全体学生齐读诗歌。 要求: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在读时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 四、理顺诗意 1.结合注释,试译诗歌。 2.交流难点,理顺诗意。 参考: 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五、研读诗歌 1.《题破山寺后禅院》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景物有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光、潭影 2.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幽雅、宁静、安闲,即使有鸟儿的欢鸣、钟磬的声响,也只是以动衬静,更增添了一份肃穆与淡然之气。 3.这些景物给读者以怎样的感受? 明确:心中杂念、浮躁消失殆尽,不禁沉醉于这样的幽林清潭、山光花色之中。 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所称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明确:写出通向后禅院曲折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又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著追求。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中的“悦”、“空”该如何理解? 明确:“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中的“悦”与“空”都是使动用法,应理解为“使……欢悦”“使……消除”。 6.尾联“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貌似有矛盾,因为既然自然界的一切声响都消寂无声了,又何来的钟磬之音呢? 明确:钟磬之音反衬得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它使得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 六、主旨归纳 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凡脱俗的神秘境界。 七、成语积累 从诗中衍生了两个成语: ① 万籁俱寂:籁: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寂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俱:都;全。 ② 曲径通幽;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八、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歌。 2.复习学过的前三首诗。 板书设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曲径、禅房——幽深 山光、潭影——悦、空 钟磬之音——空寂 超凡脱俗 雷真民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