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闻两篇 导学案设计(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7-01-12 手机版 | ||||
考纲要求: 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自主学习 1.字音识记 祷( )告 漂泊( ) 婆娑( )起 舞撰( )写 丰腴( ) 噩( )梦 步履( ) 瞩( )目 2.近义辨析 (1)震动•振动 ①印尼海啸铺天盖地冲向沿岸建筑、道路,连大地也似乎________起来。 ②音乐大厅里座无虚席,美妙的旋律时而清柔时而欢快地________着听众的耳膜。 (2)目前•日前 针对________日本首相小泉不顾现实地又一次参拜靖国神社,我外交部发言人向准备访华的日本外交部发出了“________不方便接待”的通知。 震动 振动 日前 目前 3.查阅两则新闻的背景资料,并做简单地介绍。 ①香港问题的由来 ②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 4.什么是新闻?由那些要素构成?其内容由几部分组成? 1)什么是新闻(消息)?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3)新闻内容由几部分组成? 难点突破 1、《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文章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请根据提示,填表格。 时间 事件 4点30分 在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的告别仪式 7点45分 子夜时分 升五星红旗,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7月1日0点40分 2、 《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插入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背景材料的语句,并探讨这些背景材料有何作用。 3.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新闻,我们分明能看到记者的感情也蕴涵其中,如文章开头写到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美好的景象,然而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个噩梦”,为什么? 4.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人们看见了什么东西?其中的细节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5.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消息与我们常见的消息有什么不同? 延伸拓展 一.阅读拓展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将在北京召开 本报北京4月8日电 国家工商总局今天宣布,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将于今年9月7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五大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广告界代表将云集北京。 大会邀请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和学者,围绕大会主题“突破——从现在到未来”进行三天的论坛演讲,结合世界经济走势及科技。/ 发展情况就世界广告传播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研讨。会间还将举行小型的企业商务交流会、广告经营单位形象展览、中国广告作品和广告历史文化展览、广告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展览等。/ 据39届世界广告大会组委会秘书长兼大会新闻发言人时学志介绍,世界广告大会是国际广告协会举办的世界广告界最大规模的活动,每两年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举行,至今已举办了38届。中国曾派代表团参加过十届世界广告大会。2001年11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报请国务院批准,中国向国际广告协会积极申请并取得了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主办权。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广告业发展速度为世界瞩目。1979年我国广告经营额仅有1000万元,经营单位不过几十家;2003年中国广告营业额已达到1078亿元,广告经营单位10万户,广告从业人员87万人。 时学志说,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在中国举行,将增进外国企业对中国市场传播业及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识,促进世界先进营销理念的传播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1、新闻结构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2、中国广告业的发展形势如何? 3、举行广告大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写作拓展(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1.按小组,从下面提供的内容中任选一项,在课外进行采访练习,并任选一项内容,写一篇新闻报道。 ①采访校长,了解学校一些基本情况。 ②采访本校一位学有所长的同学,了解他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结尾处景物描写“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口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与第一自然段相呼应。这是运用了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 请以“家”为话题,运用首尾照应的写法,写出一篇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短新闻两篇 自主学习 1.dǎo bó suō zhuàn yú diāo è lǚ zhǔ 2. (1)震动•振动 都是动词,都有“物体因外力作用、影响而颤动”的意思。不同点:①“震动”侧重于不规则的、较强烈的颤动;“振动”侧重于有规律的振荡。②“震动”还指重大的事情或消息等使人心里不平静。 (2) 日前 目前 “目前”指说话的时候眼前的一会儿,又可指最近的一段时间;“日前”指几天前。“目前”包括说话的时间,“日前”则不包括说话者说话的时间。 3.。①香港问题的由来 1842年6月,中英鸦片战争正式爆发。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英国。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政府被迫签定《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1898年6月9日,英国驻华公使宾纳乐和李鸿章在北京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专条”,英国以租借为名,取得了新界,为期99年。至此香港就完全被英国占领。1997年7月1日,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它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将永载史册。“不列颠尼亚”号:英国皇家游轮的名称,以大英帝国的国号命名。在完成接载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的末代使命后也即将退役。 ②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尔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津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要焚尸10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什么是新闻?其特点是什么?其内容由几部分组成? 1)什么是新闻(消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五个“W”和一个“H”。 即 ①when何时 ②where何地 ③who何人 ④what何事 ⑤why何因 ⑥how何果 3)消息的特点:①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②短:消息要求短。③快:时效性。④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⑤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2.新闻的内容和结构 新闻的内容多由五部分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①新闻的标题不讲究委婉含蓄,要求准确、鲜明、醒目、直接和新颖。新闻的标题,有单行题,双行题和完全题。双行题包括引题和正题,或正题和副题,完全题包括引题、正题和副题。 ②导语扼要揭示核心内容,先声夺人。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主要是告诉读者这条新闻的内容是什么,制造适当气氛,使读者乐意读下去。它要求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把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放在前面,以便先声夺人。 ③主体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简明。主体是新闻的主干,它要承接导语,用实在的、典型的、具体的材料,印证导语中的提示,对导语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 ④背景烘托和深化主题,不喧宾夺主。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就是它的背景。好的背景,能烘托和深化主题,同时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帮助读者理解新闻的内容。 ⑤结语注意简要概括,进行评论或提出希望。结语是整篇新闻的收笔之处,它的作用是阐明事实的意义或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给读者以完整的感觉,也可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味。 难点突破 1、《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文章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请根据提示,填表格。 时间 事件 4点30分 末任港督离港,英国管制终结 晚6时15分 在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的告别仪式 7点45分 第二次降旗仪式 子夜时分 中英交接仪式 子夜时分 升五星红旗,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7月1日0点40分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2、《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插入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背景材料的语句,并探讨这些背景材料有何作用。 提示:在写港督府告别仪式中,插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在写广场告别仪式时,插入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 作用: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历史跨度极大,使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考点链接 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历史条件指事实自身的历史状况,环境条件指事实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介绍背景,能对新闻事实起到说明、补充、衬托作用,又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并且有利于了解新闻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深化新闻的主题,并有丰富内容、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作用。 3.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新闻,我们分明能看到记者的感情也蕴涵其中,如文章开头写到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美好的景象,然而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个噩梦”,为什么? 提示 “最可怕”等词,作者用反语,景象固然美好,但布热金卡因为曾经是人间地狱,只有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能与之相称。作者表达出自己内心无比的愤懑。 考点链接 新闻语言 解读:高考常见题型:①新闻语言要求准确,请结合×××部分简要分析。②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本文是否也这样,请举例分析。 4.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人们看见了什么东西?其中有哪些细节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1)侧面烘托 通过人们的表情,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 (2)“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这是对历史遗照中人物表情的浮雕似的特写,其后作者用追问——“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又在想什么呢?”——来“放大”“加深”这一细节印象,启发世人反思:美和善就是这样被蹂躏、践踏和毁灭的!活着的人,要永远牢记法西斯的罪恶,警惕法西斯幽灵的复活。还有对参观者表情反应细节的摹写,如用“张大了嘴巴”表现参观者的惊惧莫名,用“浑身发抖”表现参观者的怒不可遏,用“跪了下来”表达参观者的诚挚祈祷等等,这些细节都给读者以立体的视觉形象和强烈的情感震撼。 5.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消息与我们常见的消息有什么不同? 提示 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的情况: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完全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在文章中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主要是一种以客观叙述为主的写法;而本文有所不同,它把作者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 延伸拓展 一.阅读拓展 导语:第一段 主体:第三四段 背景:世界广告大会是国际广告协会举办的世界广告界最大规模的活动,每两年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举行,至今已举办了38届。中国曾派代表团参加过十届世界广告大会。2001年11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报请国务院批准,中国向国际广告协会积极申请并取得了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主办权。 结语: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在中国举行,将增进外国企业对中国市场传播业及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识,促进世界先进营销理念的传播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2、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广告业发展速度为世界瞩目。1979年我国广告经营额仅有1000万元,经营单位不过几十家;2003年中国广告营业额已达到1078亿元,广告经营单位10万户,广告从业人员87万人。(意思对即可) 3、将增进外国企业对中国市场传播业及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识,促进世界先进营销理念的传播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意思对即可) 二.写作拓展(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1. 【示例】 大课间活动时间,校园里生气勃勃、异彩纷呈。在运动场地有限的南苑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得如此有声有色,校领导和体育组的老师们是怎么做的呢?带着疑问,小记者们采访了张淑贞副校长。 小记者:请问张副校长,我们学校的运动场地这么小,学校是怎么安排全校学生的大课间活动的? 张副校长:我们学校运动场地很小,学校体育组的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计划,让同学们分批轮流在大操场上活动,并有组织地开展一些传统体育项目,比如踢毽子、跳绳等。 小记者:请问张副校长,接下来即将开展的每天长跑1 000米,学校又将如何安排呢? 张副校长: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采取“分时段,分批次,多形式”的方法来解决。将每天的锻炼量分散在几个时间段,并将跑步与跳绳、踢毽子等锻炼耐力的运动项目交替进行。同时我们也将建议家长利用在家的时间督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选择安全的方式锻炼孩子的体能。 2. 【示例】 《我爱我家》开头:我们家就像一个调色盘,盘子里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外公是红色,妈妈是绿色,爸爸是紫色,我是橙色。我们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儿。 结尾:我爱我家,我爱我家的调色盘调出的颜色。这些颜色,画出了一幅五彩缤纷的美丽图画。 惜缘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