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教学设计(共1课时)京改版2016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三首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1-10 手机版 | ||||
课程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熟读背诵冰心诗《纸船》,掌握作者及作品内容,领悟诗中作者对母亲和祖国深沉的眷恋和热爱,积累〝妄弃、惊讶、倘若、无端、至爱〞等词语,掌握托物寓情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获得美的享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我们关爱自己的母亲,回报自己的母亲,增强爱国主义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老师捧出康乃馨询问:如果要把康乃馨送给至爱的人会送给谁?学生齐声应:妈妈。老师深情诉说,母爱是世上至真至纯的爱,世界上因有母爱而变得更温馨,所以许多人都歌颂母爱。母爱是 博大无私的,我们借花传达对母亲的情意。 今天我们要学一首表达女儿眷恋思念 母亲的诗歌《纸船》。 二、作者简介,熟悉背景 冰心(原名谢婉莹),此笔名出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代表作有小诗集《繁星》 、《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小说散文集《往事》。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 1923年秋天,冰心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并取得赴美留学的资格,这是很好的机会。可作者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那就是与挚爱的亲人分别。在她决定离开之后,家里 就变得很异常 :父亲背后的叹息,母亲强忍的泪光,自己与弟弟以狂欢来掩饰内心的痛苦。在远离祖国的太平洋上,诗人无意中看到弟弟写的纸条,情不能已,写下了这首诗。 三、听读入课,熟悉文本 (一)先听范读,体味诗中所创造的意境,产生想象与联想。 (二)听完诗歌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形象? (三) 学生积极发言:如“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一个弱女子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如“她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等。 四、深情朗读,体会情感 诗贵在吟咏,如果你要表演朗读本诗,你觉得 应该如何朗读(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等)。 (一)朗读指导,要求读出诗味。 朗读技巧:把握好节奏、重音、感情基调,应该尽量读得深情、低沉。 朗读标准: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的诗句朗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 如"从不肯""总是"表明诗人并非这一次出门远行才有此举动,而是对母亲的依恋思念之情由来已久,一直就很浓烈,"一只一只"点出所叠纸船的数量多,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极深。 第二节诗人写出精心叠成的纸船抛入大海后瞬间发生的种种令人心碎的结果,并写出自己明知没有结果还是不灰心地叠。 泪和悲哀是由于深爱母亲却又不得不与母亲离别,远隔千里不能与母亲朝夕相处,对母亲的日夜思念的滋味而痛苦,诗人想象纸船载着对母亲的爱和远离母亲而产生的这种悲哀情怀流到 母亲身边。 五、迁移拓展,丰富情感 (1)古今中外抒写离别、思念之情的诗作,很多运用托物寓情的 写法,有的寄情于月亮、有的寄情于山水、有的 寄情于大雁,请你读出七年纪学过的相关的诗句。 例如: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李白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王湾 (2)折叠你们的爱,倾诉心中的情:(备好彩纸,让学生用下面的句式仿写, 然后折叠纸船或者是千纸鹤,送给你们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好友) ▁▁▁▁,倘若你▁▁▁▁▁▁▁▁▁▁, 不要惊讶▁▁▁▁。 这是▁▁▁▁▁▁▁▁▁▁▁,万水千山, ▁▁▁▁▁▁▁▁▁▁▁▁▁▁▁▁▁▁。 例如: 亲爱的同学们,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只小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们亲爱的老师用爱和诗的精魂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美丽你们别样的青春。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把你们的折叠纸鹤送出去,并附上作业2中的小诗。 (2)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张语晴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