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之竹》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1-08 手机版 | ||||
《胸中之竹》教学设计(一) 1、了解“题跋”的特点、作用。 2、景、情、理交融的写作特点。 能力目标 触类旁通,学以致用。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在阅读中体悟道理,提高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短文的学习,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灵感的出现或问题来临,只是一瞬,必须随机应变,不能固执成局。 知识导航 1、关于作者 郑板桥(1693—1765),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寒微,幼丧母,由后母抚养。康熙时秀才,雍正时举人,乾 隆时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因请赈得罪上司而 被罢官。郑板桥为政清廉,有才干,关心人民疾苦。去官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擅画兰、竹、松、菊、 石等,尤以兰、竹著称。其画取法石涛,又吸取徐渭、高其佩等人的创作思想和笔意。其画构图注重剪裁,崇尚简洁, 以侧锋画兰、竹,笔墨潇洒纵逸,苍劲豪迈。其画通过题跋诗文,表现出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具有新意。论画主张对所绘对象作直接观察,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 联系和区别,反映了艺术的创作过程。其书法在行、隶之间,以画法作书、结体,行款纵横错落,整整斜 斜,人称乱石铺街,自称六分半书。郑板桥工诗文,为文主张“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作主子文章,不可作奴才文章”。其诗能反映、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疾苦,其文直率自然。有《郑板桥集 》行世。 2、关于文体 题跋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文体,指的是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后的文字。写在画幅上的叫题画。题画或文或诗,一般比较简短。从内容上看,有的叙写作画缘由,有的点拨墨情画意,有的借题寄意写志,涉笔相当宽泛自由,然均追求画面与题词相互补充之用和相映成趣之妙。 据载,有一次郑板桥画了一幅《墨竹图》, 非常满意,同时又觉意犹未尽,遂握笔题画,成此名文。 自主学习 1、解释词语 勃勃 遂 倏 趣 意 笔 定则 化机 2、通译全文 问题研究 1、作者在清秋的早晨,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你根据文中的描写,再加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来。 2、文中引发了作者作画的愿望和冲动的句子是那一句? 3、从凝神构思到挥笔落墨,画竹过程中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用自己的话加以 概括。 4、作者由画竹的经验总结出了怎样的创作原则?你这样理解? 5、《胸中之竹》中说“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又说“意在笔先者,定则也”,可是郑板桥在另一则题画中又说“文与可画竹,胸 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两者之间是否矛盾? 6、作者在结尾说:“独画云乎哉!”看来,作者的意图并不 止于就事论事,而是要借题发挥。请结合你的切身经历或者读书积累,说说你对郑板桥这一创作原则的理解。 7、本文有怎样的艺术特点? 拓 展延伸 郑板桥既是书画家又是文学家,《胸中之竹》就是他的题画之作。本文在章法上很有特点:先就画竹之事稍事渲染——这是本文的主体,接着以“总之”归纳“定则”与“化机”的不同——这是就事论事,最后拓展题旨(独画云乎哉)——这是触类旁通。这样的章法对你的作文构思有何启迪? 阅读练习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乗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眠觉( ) 造门( ) 经宿 方至( ) 人问其故( ) 2、仅从简单的注释中略知左思和《招隐诗》,从这点出发,怎样理解王子猷的“命酌酒”又“四望皎然,因起彷徨”的系列行为? 3、读了本文,你认为王子猷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作业 1、查找资料,了解郑板桥其人其事。 2、做《练习册》。 《胸中之竹》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题跋”的特点、作用。 2、景、情、理交融的写作特点。 (二)能力目标 触类旁通,学以致用。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在阅读中体悟道理,提高写作水平。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 过短文的学习,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灵感的出现或问题来临,只是一瞬,必须随机应变,不能固执成局。 教学重点 夹叙夹议,层层推进的结构方式。 教学难点 景中含理,寓理于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关键 注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验,发挥想象,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和作者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艺术主张。 教学方法 启发与点拨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 具 多媒体 课 时 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二、作者介绍 郑板桥(1693—1765),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 ,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寒微,幼丧母,由后母抚 养。康熙时 秀才,雍正时举人,乾隆时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因请赈得罪上司而被罢官。郑板桥为政清廉,有才干,关心人民疾苦。去官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擅画兰、竹、松、菊、石等,尤以兰、竹著称。其画取法石涛,又吸取徐渭、高其佩等人的创作思想和笔意。其画构图注重剪裁,崇尚简洁,以侧锋画兰、竹,笔墨潇洒纵逸,苍劲豪迈。其画通过题跋诗文,表现出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具有新意。论画主张对所绘对象作直接观察,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联系和区别,反映了艺术的创作过程。其书法在行、隶之间,以画法作书、结体,行款纵横错落,整整斜斜,人称乱石铺街,自称六分半书。郑板桥工诗文,为文主张“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作主子文章,不可作奴才文章”。其诗能反映、揭露 社 会黑暗,同情人民疾苦,其文直率自然。有《郑板 桥集》行世。 三、解题 题跋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文体,指的是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后的文字。写在画幅上的叫题画。题画或文或诗,一般比较简短。从内容上看,有的叙写作画缘由,有的点拨墨情画意,有的借题寄意写志,涉笔相当宽泛自由,然均追求画面与题词相互补充之用和相映成趣之妙。 据载,有一次郑板桥画了一幅《墨竹图》,非常满意,同时又觉意犹未尽,遂握笔题画,成 此名文。 四、听读课文,注意读音,节奏、语速、语调。 五、疏通文意 1、解释词语 勃勃 遂 倏 趣 意 笔 定则 化机 2、通译全文 六、小结 这是一则题画竹的小品文。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 、做《练习册》。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所学内容。 1、 介绍作者。 2、 解释词语。 二、新课 学生齐读后,思考: 1、作者在清秋的早晨,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你根据文中的描写,再加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来。 2、文中引发了作者作画的愿望和冲动的句子是那一句? 3、从凝神构思到挥笔落墨,画竹过程中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明确:(1)整个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先是观察,晨起看竹,得“眼中之竹”;次是画意勃勃,有绘画的欲望和思路,生“胸中之竹”;最后是落笔作画,成“手中之竹”。 (2)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眼、心、手的作用,竹子发生了多次“变相”:由现实之象,到 心中之象,再到画幅之象。在叙写中点明:胸中竹不同于眼中竹,手中竹又不同于胸中竹。表明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精于生活的道理。 (3)最后总结说:“意在笔先”是“定则”,“趣在法外”是“化机”。“意在笔先”是艺术创作的必然规律。在这里,“意在笔先”是必须先有“胸中之竹”然后才能有“手中之竹”的意思,故而作者称之为“定则”。“趣在法外”是艺术创作的特有规律。这里的“趣”,指的是渗透、展现在画面中的审美情 趣。“趣在法外”的大致意思是说,艺术创造虽有一定的理,但没有固定的法,审美情趣的有无、大小、浓淡、雅俗,不是由法框定的,全凭作者心灵的妙运,即在深切领悟创作规律后的巧妙运化,故而作者称之为“化机”,而“化机”的大小,则取决于作者的智能和才养,即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4、作者由画竹的经验总结出了怎样的创作原则?你这样理解? 5、《胸中之竹》中说“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又说“意在笔先者,定则也”,可是郑板桥在另一则题画中又说“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两者之间是否矛盾? 参考答案:不矛盾。胸有成竹,并不是胸有定竹。虽有成竹,也只是初步的构思,是一片朦胧不甚明晰的印象,及至下笔一画,可能又会有灵感出现或问题来临,这时必须随机应变,不能固执成局。先有成竹,后无成竹是境界的提升;后无成竹,必须从先有成竹的熟练而来。所以说都是一个道理。 6、作者在结尾说:“独画云乎哉!”看来,作者的意图并不止于就事论事,而是要借题发挥。请结合你的切身经历或者读书积累,说说你对郑板桥这一创作原则的理解。 三、小结 本文有怎样的 艺术特点? (1)寓理于生动的形象描绘之中。 (2)将理融化在亲切微妙的情致之中。 (3)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四、课堂练习 五、拓展延伸 郑板桥既是书画家又是文学家,《胸中之竹》就是他的题画之作。本文在章法上很有特点:先就画竹之事稍事渲染——这是本文的主体,接着以“总之” 归纳“定则”与“化机”的不同——这是就事论事,最后拓展题旨(独画云乎哉)——这是触类旁通。这样的章法对你的作 文构思有何启迪? 参考答案:《胸中之竹》借画竹论艺,它的章法是写感悟类作文常用的好方法。它启迪我们写作此类文章,构思时就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借题”,二是“发挥”。借题一定要借其精髓、内涵;发挥一定要发己之创新见解、深刻见解或具有普遍意义的见解。 六、总结 郑板桥画竹,画了一辈子,他有继承,更有创造,他勇于探索,也善于总结。他的画竹题记里面就记载了丰富的经验和精辟的见解。同时,他的画竹题记又往往是优美的小品散文,短短数语,写得那么清新自然,活泼生动,有记事,有抒情,也有议论。他的人品、画风、生活情趣、艺术主张都包含在其中,文笔简净,含意深闳。他的画竹既然早已在艺林中享有盛名,那么他的题记,也应该被我们看做是文坛上的一朵艳丽的小花。 七、布置作业 1、查找资料,了解郑板桥其人其事。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眼中之竹——客观世界——形 胸中之竹——胸中之竹——主观感受——灵感 手中之竹——艺术创造——神 刘维萌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