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天上的街市、太阳船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1-07 手机版 | ||||
审核人:杨颖 阳泉市实验中学 一、教材分析 这两首诗歌是课改后新增的,那个时代离学生比较久远,需要先给学生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让学生学习诗人追求理想,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自己联想和想象力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追求理想,热爱祖国,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因此,需要教师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去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诗人追求理想和热爱祖国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 自读法、探究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天上的街市 一、新课导入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面对迷人的夜空,你会想到什么呢?长期以来,人们演绎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天仙配、牛郎织女等,将我们并不了解的世界想象得多么美丽,那么,天上到底是怎样的呢?诗人郭沫若不仅用眼睛眺望夜空,而且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夜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二、自主学习 1.生字注音 缥缈(piāo miǎo) 2.词语解释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定然:必定。 珍奇:稀有而珍贵。 3.作者名片 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乳名文豹,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四川乐山人。代表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等;回忆录《我的幼年》《反正前后》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等。 4.背景追溯 (1)创作背景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在1921年10月创作的,时值“五四”运动的退潮期。当时郭沫若曾两度从日本回到祖国,他接触到在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现实社会,看到了人民的苦难,对祖国美好的憧憬破灭,陷入“深沉的苦闷”中,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仍执着地追寻着光明和理想。《天上的街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他在苦闷彷徨中,抨击现实,憧憬未来。 (2)牛郎织女的传说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成,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三、合作学习 (一)整体感知 1 朗读全诗。 【点拨明确】先泛读(播放录音带),再自读,教师提示学生;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因而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展。同时出示节奏和重音的划分的投影: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2 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儿? 学生发言讨论,初步理解诗中描写的街市美在什么地方。 【点拨明确】可概括为: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3 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与诗中一样吗? 【点拨明确】学生发言谈牛郎织女的故事的主要情节,突出悲剧的结局。 4 作者为什么把天上写得这么美?为什么要把民间的悲剧故事改成诗中那么美好、自由、幸福的情景?作者为什么要写“天上的街市”? 【点拨明确】意在引导学生追问诗人的内心世界,引出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即理解诗歌一定要了解诗人的思想和写作的背景。 5 《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共四节,请按内容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全班深入讨论,明确答案。 【点拨明确】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描绘地上的街灯和天上的明星。 第二层(2):写想象中的天上的街市。 第三层(3、4):写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二)深层理解 1.在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些物、哪些人?作者所描述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 【点拨明确】“物”和“人”:街灯、明星、陈列的物品、牛郎、织女。美丽,繁华富庶,商品琳琅满目。 2.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何不同? 【点拨明确】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3.通过描写天上的街市,想象牛郎织女的生活,作者这样写想表达什么理想? 【点拨明确】描绘了美丽的街市及牛郎织女幸福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走进内容 1.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象的内容及想象过程。 【点拨明确】诗人想象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2.第三节中诗人想象牛郎织女在天街自由来往,诗人这种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这样改造? 【点拨明确】诗人的想象是合理的。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银河,看上去确是浅浅的,也不很宽广。诗人这样写景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反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四)走进语言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找出优美的诗句,体会、分析语言的精妙之处。如:诗句押韵、和谐;语气亲切;用词准确等。 【点拨明确】第一节中的“闪着”明星和“点着”街灯中的“闪”和“点”用词准确,“闪”形象生动而又准确的写出了明星若隐若现的状态。“点”很有表现力。既然“点”着灯,也就有点灯的人,既有人,天上也就有一个世界。“点着无数的街灯”,既渲染出一派神秘奇丽的色彩,又为下文的描写做好了铺垫。 2.学生自由品析语言,展示交流: 【点拨明确】(1)第二节句首冠以“我想”,表明了下面写的都是作者的主观想象。用“缥缈”修饰“空中”,从隐隐约约当中表现出天空的高远深邃。 (2)“定然有美丽的街市”一句中“定然”一词,语气肯定,从而表现出诗人想象在那高远深邃天空中必有美丽的街市; (3)“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一句中,用“陈列”修饰“一些物品”,表明店铺中物品相当多,摆放很得当;用“世上没有”修饰“珍奇”,突出了珍贵奇异物品世上绝无。 (4)“那浅浅的天河”一句中“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的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得自在、舒适、幸福。 (5)“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3.学生熟读成诵。 (五)走进写法 1.联想自然,想象丰富。 2.语言朴素,富于表现力。 (六)走进主题 《天上的街市》描绘了美丽的街市及牛郎织女幸福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拓展延伸 发挥你的想象,续写句子。 1 牵牛花开放了,虽没有特别娇艳的姿色,但它的花形花色却清雅明净,朴素大方,像一个纯洁无瑕的渔家少女。 2 笼中的小鹦鹉,像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四五岁的小姑娘,欢快地跳来跳去。 3 月光照在地上,就像撒下了一层白雪,驱散了炎热,带来了凉爽。 五、布置作业 将本文改写成散文。 第二课时 太阳船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小学的时候我们经常把弯弯的月亮比作小船,今天我们来跟着诗人吴望尧走进太阳船,去感受一下这位台湾诗人的思乡情怀。 二、整体感知 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诗歌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诗歌的意象,找出作者写作的思路,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明确:作者是按太阳运行的时间顺序来写作的,从早晨写到日落时分。 太阳升高以后,光芒万丈 穿过云层之后,霞光一片 没入云层之后,银星千颗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太阳在运行的过程中,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金色(早晨)——白色(升高到日落前)——红色(日落时分) 2.“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明确:当太阳升高以后,太阳没有的任何阻挡,发出了万丈光芒。 3.“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含义?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比喻。作者用“白银”比喻阳光,用“卸下批闪烁的白银”比喻天色已晚,太阳光逐渐变暗,用“驶向另一个港湾”比喻太阳即将落山。 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光线的变化的,给人以美感及想像的空间。 4.“但在它驶进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太阳下落没入云层,映射出晚霞一片。 第三步、背诵课文,探究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诗歌的意象以及寄托作者情感或主旨的诗句;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诗言志,作者吴望尧借“太阳船”寄托自己什么情感呢?说一说你的理解? 明确:寄托自己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对故乡与大陆的思念。 三、质疑问难,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1.你对本课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2.你对本课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和本文进行比较,理解台湾诗人的思乡情怀。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这两首诗的写作时间都较现在较远,学生不容易理解其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教师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加以介绍,让学生去感受那个时代,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情,懂得知人论世。 杨颖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