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窗》教案设计及反思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1-07 手机版 | ||||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学习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 分析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1. 梳理小说的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2. 分析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辉与黯淡,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感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解读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辉与黯淡。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感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启迪同学们联系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探究法、对话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著名作家钱锺书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窗》,说人们最初建造房子的时候是没有窗户的,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再建造房子的时候便有了窗。透过窗,屋子里的人可以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里面的人在看到外面精彩世界的同时,外面的人也窥探到了屋子里面的秘密,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看看里面又会有怎样别致的故事…… (二)学习目标: 1. 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品析人物形象 2. 梳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出人意料的结尾 3. 联系生活,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辉与黯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检查预习结果 消遣(qiǎn) 一泓清泉(hóng) 玫瑰(guī) 栩栩如生(xǔ) 草坪(píng) 争奇斗研(yán) 俯瞰(kàn) 气喘吁吁(xū) 窄小(zhǎi) 五彩斑斓(lán) 手肘(zhǒu) 津津有味(jīn) 挪动(nuó) 扣人心弦(xián) 四、体裁:小小说 小:篇幅短小 新:立意创新 巧:构思精巧 奇:结尾惊奇 五、情景再现,复述情节: 时间:“曾住过”表明这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地点:一家医院的病房 人物:两位病人 环境: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两个人,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 开端:近窗病人和远窗病人关系融洽 发展:远窗病人从“享受”到“困扰” 高潮:远窗病人见死不救 结局:远窗病人看到的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六、互帮互助,共同探究: 为了帮助别的同学理解这篇小说,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帮助同学们理解文意? 同学们各抒己见,共同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重点明确问题: 一、靠近窗户的病人为同伴描述的“窗外景色”是真的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二、为什么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如此的出人意料?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三、小说以“窗”为题,有什么作用? (六)拓展延伸,探究结尾 故事结尾“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想象和感慨…… (七)联系生活,感悟哲理 人性的黯淡: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 人性的光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 七、课堂总结: 一扇小小的窗户,不仅是一简单的“物”,还是心灵的窗户,映照了美与丑不同的灵魂,它是上帝的眼睛,让我们看清了人性的光辉与黯淡,一个利己,一个利他,一个热情,一个冷漠,一座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一张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正如北岛的一句名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让我们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灵,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美丽的风景,把这美丽的风景送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八、作业布置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种种困难,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你的友爱之手,去帮他一把,余香就不仅仅留在手中,还会沁入你的心脾。 请结合上述内容,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 九、板书设计: 窗 近窗病人 远窗病人 一座美丽的花园 一睹光秃秃的墙 乐观善良 自私冷酷 道德高尚 卑劣丑恶 人性的光辉 人性的黯淡 十、教学反思: 《窗》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创作的一篇微型小说,被收入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这篇小说的内涵极为丰富,描述了在一家医院的一间窄小的病房里发生的有关窗户的故事。窄小的病房仅能容下两张病床,只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而病房里却有两位危重病人,他们只能静养。近窗的病人每天被允许仰坐两个小时,能透过窗户看到外面,这种分配不公的矛盾为小说埋下了伏笔。 近窗病人被允许仰坐两小时,而远离窗户的病人却只能日夜静静地躺卧在床上,从这可以看出,病情稍轻些的应是近窗的病人。近窗病人为远窗病人每天上下午各讲一小时窗外的美景,既是娱人,也是自娱。从中可看出近窗病人是一个热爱生活、心胸宽广、舍己为人的人,他这宽阔的心胸和平和乐观的心态,应该有助于他病情的缓解。而从后面的情况来看,他的病情却日益加重了。所以近窗病人自娱的成分可能少一些,更重要的是娱人。为远窗病人劳心费神地编造窗外的美景,激励病友求生的勇气,以至于舍弃了自己休息的时间,最终导致了病情不断加重。而远窗病人一开始听得津津有味,觉得是一种享受,然而他的嫉妒心恶性发作,虽加克制,但不见效果,反而更显强烈,由“对事”恶性发展到“对人”。远窗病人由于心态失衡,病情也一天天加重,可医生们对其病因却不得而知。这一笔也是作家的精巧构思,它为后文窗外没有美景,只是一堵光秃秃的墙埋下又一伏笔。 小说最后,近窗病人突然病情加重,在死亡线上垂死挣扎,而远窗病人却心灵扭曲、人性泯灭、见死不救。冷酷自私的望着近窗病人凄惨地死去的行为真是令人发指。他如愿以偿搬到了靠近窗口的病床上,等医生刚走,他就迫不及待挣扎着支起病体朝窗口望去,但是他看到了什么呢?一堵光秃秃的墙!小说层层蓄势,最后一句戛然而止,出人意料的结局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个结局对近窗病人饱含着更多的赞美,对远窗病人则蕴含着无尽的嘲讽。 1. 教学设想 我教授《窗》这篇微型小说,设想是先让学生了解并概括微型小说的特点。这样做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要具有文体意识,把握住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及其阅读方法,为学习《窗》寻找一个抓手。 接着让学生带着文体意识去主动探究文本,在此过程中,因为这篇课文是自学课文,让学生互帮互助,自己提出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解决问题,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发展中分析人物的性格,让学生明白作者的褒贬寓含在多角度的对比中。 结尾的艺术是微型小说的关键所在,因为微型小说是结尾的艺术,是揭示灵魂的艺术。接着“探究结尾”。让学生理解这种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艺术,是形式巧妙和主题深化完美统一的艺术。探究过后让学生续写结尾,目的是展现学生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对人性的各种表现有一个全面深入的感悟,触发学生对人生的深层思考。 最后我联系现实社会的状况,让学生思考人性的光辉与黯淡,于是我让学生课下继续思考“该怎样在生活中抑恶扬善”,以达成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2. 课堂亮色 首先,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解决问题,如果没有提出我设想的几个问题,我打算再补充问题,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汇聚在一起,可以说是比较深入的对文本的解析,是对小说中人文精神的深层思索。 其二是在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板书,板书可以说是一大亮点,既注重了窗的外形特征,又注重了内容实质,对该小说采用的对比手法的探究。从不同角度挖掘了人物的性格内涵,一扇窗户显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学生就此展开讨论,探究后的结果有三方面对比,一是环境对比,近窗人心灵美好,他口中述说的窗外美景是他热爱生命、乐观助人的心态美的一种映照,心中有美,眼前才会有美景;而远窗人由于心灵卑鄙丑陋,所以眼前看到的只是一堵光秃秃的墙。两相对比中看出了近窗人的无私、善良、关爱和高尚。二是近窗人和远窗人的心灵对比,这个在此就不必赘言了。三是人物自身前后的对比,远窗病人由善到恶的心路发展历程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了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学会抑制自己不断膨胀的私欲,不要让崇高的精神游离于肉体之外。 其三是续写故事。小说结尾是“他看到的只是一堵光秃秃的墙”,请根据小说主旨和人物性格,发挥想象,用三两句话续写故事。此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说远窗人的醒悟,为自己自私行为感到惭愧而寝食难安,也有说远窗人不久也因深深的自责而死了…… 3. 认识与不足 课赛之后,我主动和评委老师、教研组长罗老师以及各位老师沟通交流,认识到自己很多不足。 首先,作为刚工作不到两年的年轻老师来说,依然是一个重大问题,经验不足,引导不够,自己讲得太多,很想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讲得太多。再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总是不信任,喜欢重复学生的问题和学生相互之间的回答。其实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充分放手,给他们自己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应该能做到。 其二,关于文体的认识。我把握住了这篇课文是小说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应该是一种用以往的知识进行方法上的指导探究,所以在开课就提出了关于小小说的特点。课后也有老师指出如果将这一特点放到课程最后,得出文体特点就显得更加自然,学生也应该掌握得更好了。 其三,课件内容过多。可以适当减少课件上打印出来的内容,尽可能简明扼要。 经过这节课的磨炼和总结,我深知,作为一名年青老师,上好每一堂课是我的责任,我也深知我离一名优秀的老师还相距甚远,在教学之路上,我会尽自己所能,走好每一步。 封志莉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