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之交毛姆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现代文阅读 2017-01-04 手机版 | ||||
我阔人至今已经有三十年之久。如果只凭一张脸来雇用一个仆人,我肯定要犹豫不决. 然而我想我们多半只凭一张脸来判断我们所遇见的人,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常常弄对多于弄 错。人家对我说他们对一个人的初次印象一准不会错的时候,我耸耸肩。就我来说,我发 现自己认得越久的人,他们越使我迷惑不解。我最老的朋友们,恰恰是我可以说一点也不 了解的人。 我产生这些想法是因为今天报纸上登载爱德华•海德•勃吞在神户逝世的消息。他是一 个商人,我跟他交情很浅,可是有一次他使我大吃一惊,才对他感到兴趣。要不是听他亲 口说的,我怎么也不会相信他竟然做出这种事情。不论是外貌,还是举动,他都使人想起 一种定了型的人物。他身材矮小,细瘦文弱,一头白发,一脸皱纹,气色红润,眼睛湛蓝。 我在日本横滨的英国俱乐部被人介绍跟他认识。他在俱乐部里看来人缘颇好,他离开以后, 人家说他属于最高尚的人当中的一个。有一种人吸引你,是因为你觉得他对人们具有真诚 的爱。他确有魅力。 一天下午,我坐在旅馆休息室里。不久,勃吞走进休息室,我们闲谈起来。 “你认识伦尼•勃吞吗?” “没有,我似乎没有听到过这个名字。” “可真巧,他和我同姓氏,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桥牌手。他不是个坏人,我喜欢他。 他总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有那么点漂亮。女人家很欣赏他。他落拓不羁,饮酒过度。 每个季度都有一点钱寄给他,他打牌又赢得一点。他赢了我很不少的钱,这个我知道。” 勃吞和颜悦色地轻声一笑。 “我想这就是他倒霉的时候来找我的缘故:还有一点就是他和我同姓氏。有一天,他 到我的办事处来找我给他安排一个职业。他告诉我,家里不再寄钱给他了。我问他几岁。 “‘三十五,’他说。 “‘你至今都做过些什么事呢?’我问他。 “‘嗯,没做过什么,’他说。 “我忍不住笑了。 “‘我怕目前一点也帮不了你的忙,’我说。 ‘再过三十五年来找我吧,那时我再看 看怎么办。’ “他不走,然后告诉我他不想老是打桥牌,于是打了扑克,结果垮了台。他一败涂地, 要是找不到事情做,只好自杀了。 “我打量了他一会,看得出他整个儿垮了。酒喝得比平常更多,像是个五十岁的人了。 “‘那么,除了玩牌以外,你还会做什么事呢?, “‘我会游泳。’他说。 “我忽然有了个主意。” 勃吞中断了他的故事,转脸对着我。 “你可熟悉神户?”他问道。 “不,”我说。“有一次路过那儿,但是只过了一夜。” “那么你不知道汐屋俱乐部了。我年轻时候,从那儿游泳,绕过灯塔,到樽见的小海 湾登岸。有三英里多路呢,而且因为绕过灯塔那儿的潮流湍急,是很难游过去的。好,我 就和我那位同姓氏的青年谈了这一情况,并且说,要是他能游过去我就派给他一个工作。 “我看到他相当为难。 “‘你说你是个游泳家嘛。’我说。 “‘我的状态不怎么好。’他回答。 “我没说什么。耸耸肩膀。他对我瞧了片刻,然后点点头。 “‘好吧,’他说, ‘你要我什么时候去呢?, “我看看表。十点刚过。 “‘游这段路顶多需要一小时零一刻钟多些。我在十二点半开车到那边小海湾接你。’ “‘行。’他说。 “我们握握手。我祝他运气好,他走了。那天上午我有许多工作要做,总算刚好在十 二点半赶到樽见的小海湾。其实用不着匆忙:他一直没有露面呢。’’ “他在最后关头吓退了吗?”我问。 “没有,他没有吓退,开头游得顺利。然而酗酒放荡当然毁坏了他的体质。绕过灯塔 的潮流他对付不了。大约三天之后才发现他的尸体。” 有一两分钟我说不出话来。我有点儿震惊。然后问了勃吞一个问题。 “你打算给他一个工作的时候,可知道他会淹死呢?” 他温和地微微一笑,那双善良忠厚的蓝眼睛望着我。他一只手摸着下巴颏儿。 “嗯,当时我的办事处里并没有空位子。”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患难之交》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缩短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容易引起共鸣, 也使文本的笔调显得亲切,读者易于接受。 B.这篇小说作者采用顺叙方式展开叙述,开始作者就发表了一段感悟:人性复杂,人的 外表具有欺骗性。这是由于看到了主人公爱德华的死讯,至此拉开了大故事的帷幕。 C.爱德华对伦尼痛下杀手,只是因为伦尼赢了他“不少钱”。一个不学无术,靠“国内 寄钱过日子”的浪荡公子赢了他辛苦挣来的钱。 D.这篇小说刻画了以作者“我”、爱德华、伦尼为代表的三类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 所崇尚的“金钱”价值观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8.小说的标题“患难之交”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4分) 9.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爱德华人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 答案: 7. A、D(B项全文从作者的感悟到爱德华的死,回忆之前的事情,是倒叙。C项不只是因为伦尼赢了他“不少钱”,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嫉妒,“他总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有那么点漂亮。女人家很欣赏他。”,而爱德华“矮小,细瘦文弱,一头白发,一脸皱纹”。) 8. ①题目与人物形象的反讽效果,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人面兽心的伪君子形象 ②题目与内容的对比,增加了故事的悬念。 ③题目“患难之交”不是人们所理解的为朋友两肋插刀,而是置朋友于死地,讽刺了资本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对人性的扭曲:爱德华为了失去的金钱可以置朋友于死地。 9. ①表里不一、口是心非、人心不古的伪君子。外表和善,却置朋友于死地。 ②虚伪冷酷、残忍无情的凶手。明知伦尼根本应付不了“灯塔的潮流”,却让他去送死,还说要接伦尼一起吃饭这类看似体贴周到的空话。 ③以追逐“金钱”为目标、丧失人性的人。对伦尼赢他钱一事却耿耿于怀,设计报复。 相关链接:现代文阅读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