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中青网评”2016年6月号第1辑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作文素材 2016-12-30 手机版


  1. 与孩子一起共同体会六一意义

  2. 最快乐的一天

  3. 让少年科学家之梦蔚然成风

  4. 让科技强国撑起绿色中国梦

  5. 砥砺前行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6. 走好通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最佳路径

  7. 为了孩子健康多谨慎都不为过

  8. 为投身中国梦迎接重要检验

  9. 高考只是一扇门精彩在后头

  10. 用深厚传统文化涵养民族未来

  11. 大众情怀是青年党员的风骨

  12. 年轻的英雄们应被永记

  13. 对玷污传统节日者必须说不

  14. 中国高铁走出去一定能实现

  15. 打击恐怖主义是全人类责任

  1. 与孩子一起共同体会六一意义

  发稿时间:2016-06-01 09:0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程振伟  

  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但凡一个节日,其背后承载的意义远大于节日本身。至于儿童节,仅以年龄时间区分太过简单,在某种仪式感的背后,我们要抓住其中的精神内涵,譬如儿童节是怎样来的,在今日社会大背景下,在党领导全国人民全力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儿童节被赋予哪些时代价值,我们该怎样对待儿童这个社会群体,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如何让孩子过一个健康、快乐、有希望的童年。

  历史上单独为少年儿童设立这个节日,是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受教育权和抚养权,是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反对任何毒害欺凌儿童的行为。现在要提儿童节的起源,是为了让大家明白,不管社会如何进步,不管我们国家为儿童创造的福祉多么完备,我们还是要不忘初心,尤其要反思,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明显改善,孩子在原子家庭的地位越来越高,作为国家社会大家庭,还有没有太阳尚未完全照到的地方?或者因为经济发展不均衡、城乡二元对立,还有没有儿童保障权、接受公平教育权、快乐生活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说的都是群体目标,谋的都是全体福利,儿童理所应该纳入考量范围,而且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要一环,就好比好些父母感叹,再忙还不是为孩子,我们这个国家再努力奋斗,还不是为了下一代,为了在下一代的手里实现中国梦?

  在青少年问题上,历史上有些国家曾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然后才考虑到改善未成年人福祉,但全面综合发展的同时着力把未成年人工作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必然且只能是我们国家的选择。在未成年人权益和发展权保障上,我们早已制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早已实行促进青少年全面充分发展的免费义务教育。而且近些年来国家和政府在少年儿童工作上尤其用心,如不久前国务院专门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教育部于2015年则出台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意见,全社会关爱儿童系统网络正在形成,当然对少年儿童最大的关爱还在于,成年人世界正在努力奋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下一代获得更好发展、过上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于少年儿童,我们除了创造条件照顾好他们,还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教育好他们。近几个儿童节,习近平总书记都要祝福孩子们节日快乐,同时勉励他们健康快乐茁壮成长。2015年儿童节习总书记寄语孩子们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今年儿童节到来之际,习总书记给浙江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12名小学生回信,祝他们节日快乐,祝全国小朋友节日快乐。他同时希望孩子们向祖辈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对于我们的少年儿童,我们除了要教育他们成为未来高素质公民,还有我们特有的价值诉求,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育是农业,是一项春风化雨润无声的事业,我们不能只是教给孩子们文化知识,做好育人工作细化夯实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从未像今天这么关键。

  少年儿童由于其年龄和占有资源的特殊性,儿童节只有在成人世界的帮助下一起过。而一个国家和社会越是更多地参与青少年工作,越是从着眼未来的高度为下一代福祉努力谋划,这个国家和社会越是有希望。今天我们一起过儿童节,除了与全国各族儿童作为集体一起快乐,祝福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还要想一想还有多少留守儿童因为客观原因不能得到得到父母的陪伴,想一想还有多少儿童因为家庭原因正在遭受不幸,想一想还有多少落后地区儿童上学路上还有安全隐患,想一想还有多少儿童因为成人世界的畸形教育观而饱受学业负担过重之苦,儿童节作为少年儿童的节日,不妨作为关注未成年人福祉成长的契机,引起国家社会和家庭聚焦具体问题,着手问题解决,从而让孩子们每一个儿童节都更加健康快乐更有收获。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今天是六一,让我们这些成年人与孩子们一起过儿童节,共同体会六一的意义,一起为祖国下一代的福祉发展撑起幸福快乐的天空。(程振伟)

  2. 最快乐的一天

  发稿时间:2016-06-01 13:1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王东烨   

  我昨天早上六点半就起床。妈妈说这么早你怎么不睡觉,我说今天晚上参加学校的六一表演。妈妈打开手机放音乐,然后我就在院子里练跳舞。奶奶在厨房做饭,夸我跳得真好。爷爷在扫院子,说我一定能得奖。奶奶把饭做好了。吃完饭我等爸爸送我上学,妈妈说爸爸去地里收麦了不能送我上学,妈妈骑电动车送我去学校。上学的路上,我看到有很多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田野里跑来跑去。妈妈说,今年又是个大丰收!

  上午我们上了一堂课。第二堂第三堂老师让我们练跳舞。我演两个节目,一个是第二个,一个是第九个,两个节目都是跳舞。我们给老师跳了两遍,老师说有进步。中午放学妈妈接我回家。妈妈说爸爸和爷爷中午在地里吃饭不回来。爷爷和爸爸真辛苦。

  下午,我们来到一个新教室,老师发跳舞的衣服。跳舞的衣服亮闪闪,很好看。老师给我们化妆。脸画成红色,眼睛画成蓝色,眉毛画成黑色。我们都去照镜子,看着像个小仙女。我们来到操场,有很多人,舞台上张灯结彩,我非常紧张。这时候,妈妈找到我,给我送了好吃的晚饭。妈妈让我站在花坛上,用手机拍照片传给爸爸看。爸爸问是谁画的妆,我说是老师。爸爸说画了妆他都认不出我了,让我不要紧张,好好表演。

  很快,表演开始了。下面有很多人,我们第一个节目演完后,我看见妈妈在使劲鼓掌。然后老师带我们换衣服,表演《感恩的心》。演完以后,掌声雷动。妈妈说,你跳的真好。老师说我们一定能得奖,我和同学们都高兴地喊了起来。

  爸爸在学校门口开车接我们回家。回到家,爷爷奶奶问我演出好不好,我说一定能得奖。奶奶高兴得合不住嘴。爷爷拿出一个崭新的书包说,明天是六一儿童节,这是给你的奖励,也是六一礼物,希望你珍惜现在的好生活,听爸爸妈妈的话,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给祖国和人民作贡献。(河南方城杨集一中小学三一班 王东烨)

  3. 让少年科学家之梦蔚然成风

  发稿时间:2016-06-02 08:18: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晓伟

  规格空前的“科技三会”上,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从总体上看,我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时,世事沧桑,雄曲壮歌,每个人心中都升腾起科技报国之梦。

  “格物、致知”,是中国传统教育的要求。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是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技三会”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习近平也对科学普及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下一代对科学的兴趣,将决定未来国民科学素养水平。如果全民热爱科学、投身科学,如果我们广大的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中国的整体创新能力就不会弱。科普要从娃娃抓起。比如今年我们设立了首个“中国航天日”。习近平批示说,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昨天是“六一”儿童节,对孩子的爱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刷爆了朋友圈。古罗马政治家瓦罗说,“组成农业的要素和组成宇宙的要素是一样的,那就是水、土壤、空气和阳光”。让科学生根开花,也需要适宜的土壤、水、空气和阳光。做好科学普及工作,精心呵护培育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就是在为培养优秀科学家和科技人才培育良好的土壤与环境。

  “科研的目的是突击队和尖刀兵,科普的作用是夯实全民科学基础”。无论科研还是科普,都需要广大科学家和科技人员的倾情投入。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研人才队伍,发表学术论文和申请专利数量均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目前大多数科研人员的活动范围和影响领域仅限于学术界,仅有很小部分科学家投入到科学传播与科学普及上,学界与社会广大民众、与青少年之间的割裂越来越严重。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素养虽有大幅提升,但中国公民仍与欧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广大青少年与欧美同龄人相比差距也很明显。

  科学普及是“树人”的事业。科普,很可能开启一个少年的科学家之梦。科普工作者,很可能像图灵一样,能深深地激发中国的“乔布斯”。科普事业的推进,现今主要是离退休老科学家出于对科学的热爱和传播知识的责任心,但由于已不在科研一线,再加上身体状况的制约,必然要求更多的青年科学家接棒科普的重任。青年科学家要克服科研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在科学普及上多倾注一些精力;不能只会撰写学术论文和科研报告,要掌握向青少年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的技巧,以获得更好的普及效果。同时,还要从认知层面上做出调整,克服口头上重视科普,而实际却轻视科普工作的问题。

  热心传播科学知识的“网红”霍金,用《时间简史》和宇宙大爆炸理论激发了全世界的科学热情,激发了一批批的青少年对宇宙、对科学的向往;虽然并不是真正的物理学家,但刘慈欣凭借科幻巨著《三体》,燃起了我们整个国家对科学的热情,更为孩子们打开通向科学知识的大门。广大青年科学工作者应该成为热心传播科学的先锋,以提高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让孩子们成为未来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栋梁。

  我们要让少年科学家之梦蔚然成风。将来,中国科技不仅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几席之地,而且还要占有“首席之地”!(李晓伟)

  4. 让科技强国撑起绿色中国梦

  发稿时间:2016-06-03 10:5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毕晓哲 杨丽

  科技创新带动工业的发展,工业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种模式曾主导我国过去若干年。刚刚召开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说:“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这一论断,将生产力发展与环境破坏这一魔咒打破。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三会喜相逢”,是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的“又一轮回”。这几十年,我们在科技创新领域成就斐然,高铁进军海外市场,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铁出海、蛟龙入水、深海探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科技今非昔比,已经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38年后,在新的发展时代,“科技三会”更代表着中国科技发展到新阶段的涅磐和重生,是十足的“科技升级版”。然而,科技“升级”,不仅是从“2.0到4.0”的简单版本升级,已经更多地带有新时代的特色。科技界的大咖们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基于“粗放式”“三高式”工业发展道路的科技创新已经走到了尽头,“小而精”和“绿色环保”才是当代科技的代名词。从注重“量”到青睐“质”,从“流水线”到“工艺品”,从“机械传动”到“人工智能”,低碳环保的理念一以贯之。

  以“绿色”理念推动科技创新正被当代人践行,也需成为未来的坚持。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应用,一步步让现代科技指导现代生产、现代生活,让人们体验到科技中的“绿色”因子。智慧城市、节能住宅、新能源、这些曾经陌生的词汇都已经闯入到人们生活的日常。

  而要真正把绿色科技创新融入社会肌理,就必须认识且跨越当下存在的制约。一些领域和企业对绿色发展的观念认识淡薄,对环境问题缺乏紧迫感、危机感,进而导致科技创新的最终服务方向偏差;基于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与中国当前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历史性的交汇,然而,“探索新路子”在巨大利益诱惑下或仍处下风,进而制约技术创新;同时,国内总体的技术水平也尚待提高,技术开发与储备不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进而影响企业绿色科技创新费用投入的信心。虽有阻碍,然而,绿色科技创新的模式依然不可阻挡,这样的科技创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未来日子里,我们科技发展要达到“上天入地”,我们要实现载人登月甚至火星,探索更广阔的宇宙,又要下到地下2500米、4000米甚至更远的距离。科技进步的步伐正矫健,但,“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我们在科技发展中,必须守住“绿色发展”的严格要求,让绿色理念贯穿科技创新过程中,同时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在当今时代,“绿色”不仅是科技的内核,更是科技发展的生命,也是生产力得以再次飞跃的巨大动能。盛世逢盛会,如果说将“科技三会”比喻为作曲赋诗,那么,“科技三会”就是实现中国梦进行曲,就是一首深孚时代发展的绿色新诗篇。(毕晓哲 杨丽)

  5. 砥砺前行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发稿时间:2016-06-04 09:1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王德华

  科学技术往往是最无私的领域。科技创新与变革,绝不会局限于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里,世界都将从这里汲取前进的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面复兴,科技创新领域的复兴是重要内涵,也是突出表征。

  近日,“科技三会”在北京聚首,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系统部署,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号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根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左右。英国剑桥大学凯恩斯学院院长李约瑟博士研究后指出,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历史精彩的演绎往往比数据更精彩。造纸术西入欧洲,带来了书籍,使思想、文化、教育真正从修道院中解放出来;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西传,成为促进近代欧洲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有力杠杆;十进位制计数法,为统一化的世界提供可能;中医药学成为体系独立的世界瑰宝。历史上的中国,一直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用智慧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然而,近代史的悲惨遭遇让众多热爱科学的人丧失了投身科技创新的机会。中国丧失了与世界同步、向世界科技靠拢的历史机遇,落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境地。但幸运的是,中国人民用奋力英勇的抗战将历史翻页。建国后,我国建立了学科齐全的科学研究体系、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地方科技体系,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三峡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工程技术成果,让我国终在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发展总是与问题相伴。我们不能忽略的现实是,科技大师仍然缺乏,领军人才和尖子人才依旧不足,“钱学森之问”仍没很好破题。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中国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如何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增长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时代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强调:“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他也曾在中科院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指出:“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和国内两种科技资源。”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从来不是平地起高楼,我们要汲取华夏文明的成果,也要站在当今科学巨匠的肩膀上。向前辈学习,也向人类一切先进科技成果学习,在新的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前,开辟最新前沿研发方向,做出更多原创性的贡献,重拾科技强国自信,也为全人类的文明进步提供更多动力。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时代的责任赋于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拥有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更是民族前途之所在。

  向人类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与世界各国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际经济和科技创新合作,在更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范围内参与全球治理,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发展。把国家需要、人民期盼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大胆探索,努力创新,提出更多原创理论,就一定能取得更多原创性的成果,为人类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广大青年就一定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建功立业,做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贡献。(王德华)

  6. 走好通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最佳路径

  发稿时间:2016-06-05 09:5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嘉彦

  中国道路不仅是中华民族由备受欺凌步入独立自主的道路,还是中国科技发展由落后于世界步入世界科技强国的大道通途。

  人民政权建立之初,毛主席曾喟叹:“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时移世易,沧桑巨变。“我们应当看到,目前市场上的中国创新产品如此之多,数量堪与美国一较高下。联想、华为等中国的高科技品牌已经全球闻名。”时值“科技三会”,俄罗斯专家瓦西里•卡申赞叹道。仅仅一甲子的岁月,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不止自豪的中国人,全世界都禁不住发问:究竟是什么支撑起中国科技的巨大进步?

  在5月30日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他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而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道路的胜利给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与动力支持,使其能够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道路上奋勇前进,并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历史早已无数次告诉我们,没有正确的道路,再美好的愿景、再宏大的梦想都可能陷入空幻的乌托邦。表面上看,科技创新只是一项脑力活、技术活,但本质上它却是集国家发展道路、国力以及民族力量于一体的,如果缺乏了正确的道路作指引,科技创新要么是发展放缓,要么是其创造出来的成果不能很好地用来服务人民大众。事实上,科技创新要坚持走中国道路,既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百年抗争史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要坚持走中国道路,是因为历史和现实早已多次证明,走自己的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才是我们根本的出路。国家、民族的发展如此,科技发展更不外如是。

  中国道路的巨大胜利,不但让我们摆脱了积贫积弱的落后局面,更让我们感受到国家强大带来的尊严感与自豪感。无论是困难时期自力更生的坚定信念,还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抑或是实施自主创新、科教兴国的强国战略,中国道路无不让这些决策都发挥出了强大的效应。从一切需要进口,到市场换技术,衬衣换飞机,再到今天我们“高铁换牛肉”,这个过程虽然充满艰辛,但其一步步走来,证明了科技创新继续坚持走中国道路的正确与必然。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推动科技发展上,我们没有走依附道路。我们在该奋斗的年纪没有选择安逸,因为我们知道,科技创新的内核其实是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是目的,自主是保障,而最大的自主就是坚持中国道路的引领。我们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向着世界科技的前沿方向发展。而这,恰是我们成功所在,恰是其它国家所不能企及的。

  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历史遗留问题,我国科技创新与发达国家还有着不小的差距,比如我们现在进口的芯片比石油都还要多,但只要我们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科技创新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推进,那么,这些看得见的差距终究会被巨大的进步与腾飞所代替。

  中国道路是我国通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最佳路径。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同理,只有适合本国国情、利于本国发展的道路才最为正确。科技创新之所以有生命力、执行力,就是因为它是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成长起来的,如果缺乏了这一制度保证和道路指引,我们的科技创新便不可能在今天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更不可能会在明天的比拼中占据首席之地。(嘉彦)

  7. 为了孩子健康多谨慎都不为过

  发稿时间:2016-06-06 09:24: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邓海建   

  奔跑是人类最美的姿势,腿部移动、思想漫游。因此,跑步者留下这样的喟叹,“飞向月亮,即使错过,你还是可以着陆于星际之间。”打会走路开始,孩子们的锻炼,从小离不开跑步;学校里的操场与跑道,无疑是学生奔跑的最好场所。然而,近年来,少数学校里艳丽的操场,就像自然界里的美艳动物一般——生人勿进、毒气弥漫。

  最近的例子,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4日对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室内空气进行了采样,全部过程由北京市精诚公证处进行公证,6名家长代表全程监督。一周后官方将公布检测结果。此前,有学生反映实验二小白云路分校操场有异味,部分孩子身体不适,出现流鼻血等状况。西城区教委会承诺,将依据调查结果追查原因,谁的问题追究谁,绝不姑息。

  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这样的姿态,对于焦灼的民意来说,显然是一种理性的宽慰。真相未明、细节未清之前,确实不该妄自推演。假以时日,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不过,令人愤懑的是,校园里的“毒操场”,就像菜篮子里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样,似乎隔三差五就“热闹一回”,而在审丑疲劳里,舆论已经找不到解读此类事件的新意。比如去年底,深圳市福田区美莲小学塑胶跑道甲苯严重超标,导致多名小学生无故流鼻血、咳嗽事件,经多家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此后,当地稽查局查获跑道施工单位涉嫌黑工厂,现场发现大量无厂名厂址原材料,相关负责人被控制。一切“顺理成章”,一切了无新意。

  仅过去的2015年,安徽、河南、江苏、上海、深圳等多地学校相继发生“毒跑道(操场)”事件。记者调查发现,个别学校塑胶跑道原材料涉嫌为三无产品。更为诡异的是,甲苯和二甲苯超标139倍,竟能通过正规的招投标程序进入校园。要追问的,最直接的无非两个问题:一是近年来,不少学校操场“翻新”成风,既然塑胶跑道屡犯风险,何苦各家都要独爱这种跑道?换一种更环保更安全、但也许不漂亮的操场或跑道,究竟有多难?二是在“毒跑道”事件中,校园采购的程序问题与监管问题暴露无遗,那么,为什么不能举一反三,对相关机制做一些查漏补缺的工作?当然,如果目光更长远一些,毒操场事件每每由“媒体曝光”掀开盖子、而不是由校内教师等群体反映出来,对学生健康与安全的职业敏感,何以如此迟滞钝化了呢?

  对于更多孩子来说,在儿童节吃个鸡腿不算什么奢望,上学不需要攀岩走壁也不算多难——而在看得到的光鲜亮丽之下,保障孩子们的安全与健康,可能更需要细致而深刻的功夫。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校园安全”,这安全之意,恐怕不仅是牛奶不变质、围墙不坍塌、楼梯不拥堵,更要在风险社会,关注校内空气质量、关注桌椅与跑道污染,乃至于关注身边的化工企业与各种潜在危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发出关爱少年儿童的强音。“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全社会都要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支持少年儿童工作。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希望孩子们要文明精神、野蛮体魄,把身体锻炼好,把知识学好”、“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全社会在保障儿童权益,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上都责无旁贷。对生产三无产品的问题厂家,对负责校园采购的中间人员,对所有不作为的监管权力,都要第一时间严肃追责,第一时间深刻反省,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而社会也应该竖起监督的大旗,让有效的监督也成为“为孩子健康成长托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政府部门更应进一步完善少年儿童权益保障的相关法律政策,用制度保障托起祖国的未来。

  这世间也许没有完美的制度,没有无缺口的执行力。但在孩子的健康与安全关切上,多么杯弓蛇影、多么小心谨慎,都不为过,都嫌不够。“毒跑道”事件不能再次重演了,防微杜渐、居安思危,就从“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安全的操场上奔跑”开始吧。(中国青年网特约员 邓海建)

  8. 为投身中国梦迎接重要检验

  发稿时间:2016-06-07 08:1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嘉彦   

  此时此刻,百万考生正坐在考场接受国家对十年苦读的检验。

  当下,个人的成才渠道早已多元,我们无需给高考赋予别样色彩。但高考极端重要性的这一客观事实,恐怕很多人都无法回避。之于考生来讲,一次考试,未必能决定考生未来的人生走向,但却影响着他的人生高度和广度;而之于国家来讲,这却是一次重要的人才选拔,检阅国家的下一代,为他们开辟更宽广的人生道路,也为国家建设储备人才。  

  高考是知识和能力的敲门砖,是为国为民作出更大贡献的敲门砖。一周前,共和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科技盛会在北京召开,400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国家科技创新大计。如果将历史的镜头悄然回溯,我们便不难发现,这些成绩斐然的院士和专家学者们,绝大部分都接受过高考的检阅与磨炼。曾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有着“氢弹之父”之称的物理学家于敏,在1944年参加高考;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王选,在1954年通过高考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的。试想,若没有高考这块跳板,进入大学接受正规的学术训练,汲取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大脑难免成为一种奢望,更别谈通过自己的努力竖起一座座科学的高峰,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更大贡献了。高考无疑是众多科学家人生成长成材的重要一步。

  今天,广大考生也应该以自信、阳光的心态坦然面对高考,接受祖国的选拔。当然,不能用高考对学子进行优与劣的划分,本质上讲,高考是对过去成绩的简单总结,而未来的发展,必少不了后天勤勉努力的因素。这也从侧面要求考生,在经历过高考的选拔后,更应该清楚自己的人生定位,要明白并谨记自己肩上的责任,要在大学里将汲取知识当成第一要务,攻坚克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出自己的知识力量。 

  正如习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强调的那样,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我们也应该牢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老一辈科学家们已通过高考这一敲门砖为中国梦的实现作了有力铺垫,对于青年学生来讲,对于今天正在接受“检阅”的数百万考生来讲,更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他们不但要向这些泰斗看齐,更应该通过切实的行动、创新的思维将泰斗们的思想精髓继承和发扬下来。要知道,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不仅需要泰斗级的大师,也需要自带创新和活力的青年才俊。因为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可能在新老传承中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百年能几何,三十已一世”。1977年的那次高考,让中国几百万青年迎来了人生命运的拐点。而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也通过高考这一方舞台找到了人生出彩乃至命运改变的机会,高考这块敲门砖仍在发挥它砸开知识大门、习得更多能力的现实作用,并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学子们要向泰斗看齐,更要为祖国奋斗。而我们应当做的,便是以公平的的名义,为接受祖国挑选的考生致以深深的祝福。(嘉彦)

  9. 高考只是一扇门精彩在后头

  发稿时间:2016-06-08 09:3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程振伟   高考正在进行。场内,十年苦读的学子们奋笔疾书,迎接人生一次重要的检验;场外家长焦灼翘首。高考恢复40年,录取率从5%猛涨到70%,直逼高等教育普及化。这是我们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录取率普及化的高考在社会深厚的传统观念里依旧不普通。它仍被众多学生、家长、老师、社会机构解读为人生的大门槛,迈过了,晴空一片,一好百好;迈不过,人生失意,被迫慢行。在绝大多数考生20岁左右的年纪里,用一纸试卷定义整个人生,早已被质疑了无数次。人生的奇妙就在于每一刻都充满了未知与无限可能,未来是用来期待的,用已知的现在否定未知的未来,绝非一种聪明的做法。

  高考赢家真不等于人生赢家,这早该成为社会共识。古时,读书人热衷于考取功名,但这条路不是每个人都能走得一帆风顺。“落榜不落志”成为很多读书人的人生信条。古有蒲松龄,吴敬梓,张继,近有曹雪芹、左宗棠、王国维、梁启超,与那些“金榜题名”者一样,他们用自身成就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尊敬。如今,我们处在更好的时代。高考,本就不同于古时的科举,它是对系统而全面的知识的一次检阅,是发掘新式的人才,可以助你走向成功,但远不可定义人生。今天,我们成长成材的机会多种多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机遇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创造未来的可能。高考只是人生起点,远非终点。

  习近平说过,考上大学固然可喜,但没考上大学也不用悲观,更不能绝望。路就在脚下,关键要有实际本领。高考检验的只是人生阶段性表现或成就,考的好再接再厉,考不好绝非人生末路。在社会上打拼靠的不是分数或文凭,而是实实在在的能力。落榜生不等于失败者,高考表现不佳者抓住时代机遇,靠着勤勉努力,一样成就斐然。

  这是一个选择多元化、让人全面充分发展的社会。高考不是要淘汰谁,它只是提供个体向上的某一个选择,更多的选择还在后面。高考落榜也不等于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参加自学考试 选择成人高考、接受职业教育,我们可以有多重途径来充实自己。更何况,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直接就业、参军、出国等,每一条道路都通向顶峰,其他选择或许更适合你的发展也未知。

  今天在参加高考的学子们,你们要知道,高考只是一种选择,人生的其它选择实在太多;你们要知道,社会充分发育的结果是,只要努力并遵守规则,能消化我们的社会角落其实很多;你们要知道,高考只是测量一种学习方式,今后还有很多把尺子测量你的多种学习能力;你们要知道,现在考的好若放弃努力,一样不会有美好的明天。

  习近平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努力学习知识力争高考好成绩是奋斗;高考表现不佳学习社会大书也是奋斗。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你肯学习、能吃苦,没有读过大学,照样能成才。学习无处不在,仅仅局限在学校和书本知识,实在是固步自封,难以跟上时代步伐。即便是高考表现不佳,也要有不断追求知识的信念,终身学习从未像现在这样必要而关键。

  一个人后天的努力,完全比一次高考重要得多,可是有那么多人,他们活着活着就忘记了。考上大学或好大学固然可喜,表现不佳也莫绝望,我们不妨把高考作为一段人生历练,不断检视自己。风物长宜放眼量,属于自己的机会总会到来。

  性格决定命运,能力决定命运,还没听说“高考决定命运”。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扇门,还有无数大门等着你开。总之,不管高考考得好坏,青年都要明白,人生才刚刚开始,好戏才刚刚开头,中国青年人的精彩人生还在后头呢。(程振伟)

  10. 用深厚传统文化涵养民族未来

  发稿时间:2016-06-09 07:5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蔡恩泽   

  情浓粽飘香,又到端午时。苇叶、艾草、菖蒲、香囊、粽子、黄酒、龙舟、汨罗江……这些不仅是端午时令关键词,其背后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端午文化尤以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缅怀为甚,每年都寄托着黎民大众的绵绵相思。作为政治家,他忠诚地辅佐楚怀王,力图改革,实施“美政”,即便是屡遭贵族排挤毁谤、多次被流放,“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同时,屈原又能深刻地体恤民情,身处逆境,还念念不忘劳苦大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样一位忠君爱民的贤臣,终以特殊的方式辞别人间,但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爱国思想,他的报国壮志,他的强国梦想,留给后世无尽的敬仰和崇拜。他的故事也向人们证实了一个道理,爱国者必然为国人所爱,并为千古传颂。

  历史将会永远记住每一个爱国者,屈原、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吉鸿昌、李大钊……乃至新中国时代为国家献身的每一位改革家、创业者,都在人民的心中却树立起一座座丰碑。

  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这不仅仅是为了顺应民间习俗,不仅仅是为了礼赞屈原的英明,叙述屈原的故事,纪念屈原的品格,更是以历史的情怀来张扬民族爱国精神。 

  当一个传统习俗成为全民文化、民族精神的化身,其中的韵味、精髓便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推而广之,我们应当把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的传统节日转化为民族的精神财富,小长假、大长假不光是吃喝玩乐,不光是疯狂消费,更应是心灵的涤荡、精神的洗礼。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国庆,每一个节日都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寄托,每一个节日都是在继承历史,追思先人,欢庆丰收,传承丰沛的价值观念和淳朴的道德风尚。各种节日年复一年,代代相传,不断加深着各民族的凝聚力。

  全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专注、快乐、祥和地过节,是各个不同的民族共有的精神文化现象。

  在阿姆斯特丹的荷兰海运博物馆,每个星期天,这里都要举行一次特殊的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切身体验来学习荷兰的历史,培养担当意识。讲解员们一丝不苟地带领孩子们重温四百多年前荷兰水手的生活状况。今天,荷兰的成年人经常向孩子们重复这样一句话:“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这样的节假日,让孩子们的心灵厚植着老祖宗的精神,铭记自己的来历,将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牢牢地系在一起,这个民族就大有希望。荷兰被人们称为“地理上的侏儒,经济上的巨人”。其中的人文动力功不可没。

  我们要建设全面小康,精神文明建设就不能落后。我们不仅要做“经济上的巨人”,也要做“文化上的巨人”。用深厚的传统文化涵养民族的未来,在当下必须又迫切。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全民最大公约数,抓住每一个细节,哪怕是吃粽子、过端午节,都不忘爱国情怀,这不是所谓的政治说教,而是潜移默化的精神耕耘。(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蔡恩泽)

  11. 大众情怀是青年党员的风骨

  发稿时间:2016-06-10 08:1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叙岚   

  当前正在全体党员中间深入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也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

  针对“两学一做”中学与做的关系,以及如何学、如何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明确指示: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

  信仰弱化是优化青年党员干部队伍最大的敌人。当前一些青年党员确实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化等问题,进而导致对党的历史及国家改革发展大局的错误认识。一些青年党员虽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却时常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认为自己只是在虚拟空间说说而已。一些青年党员缺乏大众情怀,带有强烈的精英意识和身份优越感,片面追求物质刺激、崇尚功利主义。理想信念缺失必然导致道德滑坡、用抱怨的方式“合理化”自己的过错、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等不良结果,理想信念动摇还会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在贪污腐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问题的“牛鼻子”,拧紧思想的“总开关”。

  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是青年党员的必修课。一方面少数党员干部学习动力不足,另一方面理论话语与日常生活话语的割裂,是提升青年党员理论水平的一大瓶颈。理论体系缺乏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理论话语高高在上、不接地气、不被普通民众接纳,就必然会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邓小平同志很早就提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要解决改革发展的“病灶”,离不开学习。重视学习、坚持学习、善于学习是青年党员责任担当的体现。“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学习是一个政党永葆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一条基本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他说,要把中央对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变为各级领导的认识,再把各级领导的认识变为干部的认识,只有不同层次的干部的认识都提高了,才能把群众性的理论学习深入持久开展起来。

  “两学一做”要对准问题去、带着问题改,大众情怀不仅是青年党员的风骨,也是解决当前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弱化、理论素养缺乏、学习教育流于形式等问题的药方。作为共产党员,不能只想着自身利益,不能将党员身份作为获取更多资源的手段,而要当作一种担当、责任和使命。青年党员要把“两学一做”当作接受党性教育的生动课堂,要深入领会党章党规,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髓,把“做一名合格党员”落到实处,让有意义的事取得有意义的效果。(叙岚)

  12. 年轻的英雄们应被永记

  发稿时间:2016-06-11 07:5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含悲洒泪送英灵。礼兵、哀乐、鸣枪,祖国以崇高的仪式为英雄申亮亮送行。透过网上层层叠叠的红蜡烛,仿佛看见无数网民泪水涟涟。

  在申亮亮牺牲的同一时间,还有另外一位英雄。他叫程俊辉,在中越边境排雷牺牲,年仅22岁。

  无论是申亮亮还是程俊辉,都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我不要烈士,我只要我的儿子活着”,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可是选择军人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奉献和牺牲,再多的鲜花和荣誉都换不回年轻的生命。

  有人说,到马里去干嘛?不远万里去保他国、保他家值得吗?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仍然面临着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这“三股势力”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和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让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能安居乐业,是我们的共同愿望,也是对“中国搭30年便车”谬论的有力反驳。

  “我盖着国旗回来,请照顾好我的妈妈”。祖国失去了一名战士,父母更似失去了整个世界。不要忘记军人,不要忘记牺牲的军人,更不能忘记他们的亲人。善待英雄就是善待我们自已,就是善待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想到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三八线》,“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在耳边回响。在朝鲜水门桥附近的一个高地里,整整一个连队百余名志愿军士兵呈阻击队形冻死在战位上。人们从阵地上其中的一个冰雕上找到一张纸:“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这是何等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

  申亮亮和程俊辉这些80后、90后军人,尽管没有“爬冰卧雪”,但是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已浸渗进他们的血液。我们为这样的80后、90后骄傲,这种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不能亵渎的神圣之物,必须要有精神图腾。英雄不是定格在黑色的相框中,而是活在我们的心中。时代需要英雄,大多数人当不了英雄,所以更要尊重英雄,崇拜英雄。不要等到战火纷飞才想起军人的伟大;不要等到灾难肆虐才想起军人的可爱;更不要等到流离失所才想起军人的崇高!

  纪念申亮亮在网民中激发出强大的爱国主义热情。有人说,“自己的武器再差也是保护你的,别人的武器再好也是揍你的,向英雄致敬”;有的说,“祖国虽有这样那样不足的地方和不太令人满意的某些现象,但仍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存环境”;还有的说, “我愿用我的微薄之力,为你们送上一个馒头让你们填饱肚子,为你们送去一壶水湿润你们那干裂的嘴唇”。这些都表达了网民对军人的敬意。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我们的解放军战士;谁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人?是为保家卫国牺牲的英雄。英雄走好!一切为祖国牺牲的人民英雄,都将被民族永记!

  (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王德华)

  13. 对玷污传统节日者必须说不

  发稿时间:2016-06-12 08:3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邓海建  

  一个端午节,几多家国情。各地对传统节日的重视逐渐回归。不过,借着这么个不太轻松的节日,个别地方还是演绎出若干轻佻的商业话题,甚至没羞没臊地直奔“下三路”而去。青年是文化自信的一代,对于这种玷污传统节日的炒作,必须致以嘘声。

  近日有关端午的两则“绯闻”,叫人不吐不快:一是6月6日,杭州一游乐园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十对来自各大高校的情侣毕业生身穿粽子服拍毕业照,并坐上大摆锤,宣誓毕业不分手,甚至玩起“滚床单”游戏。二是6月9日,郑州如意湖畔附近围满了看热闹的群众,当地某公司的工作人员用担架抬着一名衣着暴露的女子,女子身上还绑有粽子。工作人员称只要有人只用嘴吃掉粽子,便可以获得百元奖金……

  传统文化不能被人与香艳美女、荷尔蒙经济“混搭”在一起。这不叫传承,而是玷污。除了低俗观感,没有一丝半点的正能量。商业炒作不能拿传统文化、公序良俗来撩骚。当然,这是个“营销不惊死不休”的时代,舆论见多识广,雕虫小技早有免疫,可创新太烧脑,唯有三俗最省力。骂就骂去,奈何为了眼球经济,人家可能要的就是个骂。说白了,这种端午营销,不过是擅于走钢丝的网红模式的现实版。

  市场的林子大了,难免群鸟乱飞,一两家商人打擦边球,其实也没什么可怕的。不过,在传统文化习俗上,我们依然看到了某种真切的隐忧。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的内生力式微。当然,兰汤洗浴、挂系菖蒲等传统,与今时今日的中国,可能有了更多的不合时宜;但,国家层面、社会视角的文化传扬,并非毫无作为空间。当年,中韩端午申遗之争弄得群情激愤,时过境迁,可有多少人记得,韩国对江陵端午祭是怎样“一往情深”——不仅全国休假长达5天,而且节日内涵由广泛的祭祀活动、各种舞蹈、歌谣比赛以及游戏和体育运动,进而拓展出发展旅游、传播文化等多层外延,并最终成为韩国民俗文化走向世界的标志之一。

  另一方面,我们的传统节日成了商家粉墨登场的“杂耍时间”。要么是弄成商业味浓郁的购物节,要么是直接简化成口福之快的吃货节。离开内核谈节日、离开精神谈形式,终究是叶公好龙或刻舟求剑。古人有言,“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一千个人心里也许确有一千个端午,但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千百年承续下来的民族节日,总该有个价值共识的大致模样。对此,你可以一知半解,但不能解构无底线。文化当然会新陈代谢,民俗也不会马褂长辫不变。端午,不是神侃上蒙尘的神像,但也不该是商家手里的橡皮泥。

  青年人是文化传承最有活力的力量,是传统节日保持活力和吸引力必须要争取的人群。恶俗节日营销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更是对青年心灵的玷污。远离恶俗节日营销、坚守文化根源情怀,是对青年的心灵呵护,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负责任的态度。对于“滚床单”之类的民俗文化“蹭吃者”,青年必须还以嘘声,更不能捧场参与。只有人人对玷污行为说不,我们才能守住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的根与魂。(邓海建)

  14. 中国高铁走出去一定能实现

  发稿时间:2016-06-13 08:48: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王德华   

  中美高铁唯一合作方——美国西部快线公司发表单方面终止与中方合作声明,媒体称中美首个高铁项目“至少暂时是要搁置了”,“生米难煮成熟饭”。中国高铁“走出去”再次遇到挫折和挑战。

  高速铁路以“速度快、占地少、排放小”的特点,受到了各国的追捧。中国高铁里程超过1.9万公里 占世界60%以上,12年间建成了“四纵四横”的世界最大高铁网络。据世行统计,目前中国高铁总里程已超世界其他各国家之总和。中国高铁异军崛起成为一张靓丽的明片,同时美国高铁落伍至今一条高速铁路没有,这是不争的事实。

  2009年奥巴马刚刚上任时,曾首次提出建设横贯美国的高铁干线的愿景,强调要想“赢得未来必须重建美国”,颇有以“中国为榜样”,向中国学习的意味。奥巴马任期将满,长达八年间寸铁未建,曾大力推动的第一条高铁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不仅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挫折,更是奥巴马重建美国的竟选承诺的落空。

  作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战略的指标性行业,中国高铁进入投资保护最严厉的美国,无疑对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美国西部快线公司终止与中方合作,给中国高铁“走出去”带来负面示范效应,造成“高铁走向海外再次受挫”的印象。

  资本无孔不入,只要有盈利前景,自然会涌入这个领域,否则就会退避三舍。有媒体分析,美国是一个长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地广人稀,人口不稠密,建高铁不见得划算。美国西部快线公司有可能以终止项目合作要挟中方,迫使中方在项目融资方式、信贷利率、还贷期限、技术输出转让、机车当事国制造等方面,要中国作出更多让利……

  这次事件给所有中国企业“走出去”敲响了警钟。在国外投资经商做项目,务必要记住了解当事国的政治、法律、国情,甚至比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更重要。企业家要放下身段、迈开双腿、睁开双眼、树起双耳,亲自了解真情实景的第一手资料,千万不要雾里看花,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2015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显示,中国在亚洲高端科技产品出口中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9.4%升至2014年的43.7%,位居亚洲第一,以高铁、核电和卫星等为代表的中国高端科技产品深受亚洲各国的欢迎。中国高端科技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加,我们对“走出去”要有信心。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已经不可阻挡。无论是印尼高铁项目,中泰铁路合作项目,还是中俄高铁合作项目,都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重要成果。随着中国的“一带一路”“泛亚铁路”和亚投行的设立,更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要胜不骄败不馁。中国高铁“走出去”,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机遇大于挑战、合作多于竞争”。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高铁技术及其极高的性价比,实现国际社会的“共赢”,一定会被国际上所接受。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蓝图,一定能实现;中国高铁“走出去”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王德华)

  15. 打击恐怖主义是全人类责任

  发稿时间:2016-06-14 09:1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晓伟   

  截至今晨,6月12日美国奥兰多枪击事件已造成50人遇难,53人受伤。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枪击事件,也是美国自“9•11”以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

  恐怖袭击阴云不散,在各国上空游荡。挑战是共同的,全球人民在对待恐袭上态度也是一致的。奥兰多恐袭案发生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美国总统奥巴马致电慰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来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对枪击案受害者表示哀悼和慰问,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向奥巴马致慰问电。意识形态分歧、现实利益纠葛以及种种纠纷,都不应成为各国携手反恐的障碍。

  这些年,恐怖主义蔓延的趋势依旧没能得到遏制。从2013年制造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到2015年初血洗《查理周刊》,从发动骇人听闻的巴黎恐袭案,再到这次奥兰多恐袭案,人的生命与人类文明被恐怖分子和恐怖组织一再无视、一再践踏。中国同样屡受恐怖主义所害,许多同胞因此丧失生命。但发生在中国的恐袭事件,不止一次被外媒甚至国外政客歪曲。假如说以前某些国家和政客是因为被政治因素、意识形态因素遮住了双眼,才对待恐怖主义认识模糊,怀揣双重标准故意无视发生在他国的恐怖袭击事件,那么如果现今随着恐怖主义日盛依然不思反省,不做改变,那就是彻底的糊涂。反恐必须超越意识形态的藩篱,摒弃目光狭隘的双重标准,对待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必须一视同仁,对待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都必须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

  打击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虽然恐怖袭击发生在某个具体的国家,伤害的是某一国的民众,但恐怖分子和极端组织妄开杀戮,制造一个个惨无人道的人间炼狱,无疑已经突破了人类文明的底线,泯灭了人性,早已走向了全人类的对立面。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的本质是反人类,一切形式的恐怖组织都是人类公敌。面对恐怖主义,全世界谁都无法独善其身;无论法国、美国、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同为恐怖主义的受害者。面对恐怖主义,世界各国必须达成共识: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人发起的任何形式的反人类恐怖袭击,全世界都有义务和责任予以坚决谴责和打击。

  去年巴黎恐袭案,世界各地频现举牌画面“我们都是巴黎人”;在奥兰多枪击事件上,全世界人民都会支持美国。恐怖主义的獠牙越张狂,全人类团结在一起的心当越坚定。在反恐上,全世界所有国家、整个人类都要结成命运共同体,让打击恐怖主义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共同守卫人类的安全、人类的尊严、人类的文明。(李晓伟)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