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新华时评”2016年12月号第1辑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作文素材 2016-12-30 手机版


  1. 申遗非终点 传承为根本

  2. 唤醒对大自然的礼敬

  3.网络募捐应引入第三方监管

  4. 聂树斌昭雪:这个公道彰显司法正义

  5.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选择

  6.是谁在“萨德”问题上误导舆论

  7.宝钢武钢重组是去产能动真格之举

  8. 绝不能让“老鼠屎”坏了去产能“一锅汤”

  9.谁为安倍“军国梦”买单?

  10. 落后产能要坚决摁下去

  11.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止

  12.对党员干部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13.谁能化解奥运冠军的职称忧虑?

  14. 多种倾向交锋 欧洲应作抉择

  15. “呼死你”是病,得治!

  16. 不能让中医亡于中药

  17.中菲关系行稳致远的重要一步

  18. 中国始终是推动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正能量

  19.中国始终是推动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正能量

  20.不可轻视向人大报告环保工作的法定义务

  1. 申遗非终点 传承为根本

  2016年12月01日 16:33:14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记者周润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国人熟悉的“二十四节气”日前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申遗成功不是最终目的,让“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才是根本。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它自秦汉时期至今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至今仍在影响国人,指导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更为重要的是,“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古代中国人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也是中国人自然观、生命观、宇宙观、哲学观的显现。古代诗词和农谚就是最好的证明,无论是“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还是“处暑满地黄,家家修粮仓”,无论是“天将化雨舒清景,萌动生机待绿田”还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无不反映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如辛勤劳作、享受丰收的喜悦、祈求平安吉祥等,这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是一脉相承的。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肯定,有利于中华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它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准则和精神。

  对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就是它的精神家园。申遗成功不是终点站,传承和保护才是最重要的。让“二十四节气”等非物质遗产“活”起来,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既需要政府部门建章立制,也需要树立“非遗”保护的全民意识,大力挖掘“非遗”文化价值,将其传承给后代。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我们每个人身上抹不掉的基因。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原汁原味的文化记忆和民族传统正在远离。我们只有自觉地保护它、爱惜它、传承它、发展它,才能留住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2. 唤醒对大自然的礼敬

  新华社记者郑汉根

  “二十四节气”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不仅又一次引发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情,也再次唤醒我们对大自然应有的礼敬。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探寻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发明了“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今“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依然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如许多习俗、养生等都与“二十四节气”相关。

  在久远以前科技手段缺乏的情况下,中国古人就能对时令、物候等的变化有如此准确的观察,让人不由对先人的智慧生出敬佩之情。“二十四节气”也体现着中国人自古以来善于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

  “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遗,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智慧的认可,有利于国际社会更多人认识“二十四节气”,并通过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的众多中国文化遗产,更深层次体会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中国人“道法自然”的理念,也曾受到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效仿。例如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法国的“重农学派”就从中国人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中受到启发,主张效仿中国文化中的“自然法”,安排农业生产,实现经济自由。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攫取以及其他违背自然规律的种种活动,让当今人类面临着气候变化、生态失调等许多恶果。“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国际社会发掘其所代表的深层文化理念,引导人们对大自然多一些敬畏之心。“二十四节气”时刻提醒我们,大自然始终按照自己的节奏在循环变化,人类所应做的是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开展生产生活实践。

  入遗只是一个起点,更重要的是在未来的日子里,实施好已制定的保护和传承计划,使这一重要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展现新的活力,尤其是能吸引更多年青一代参与文化传承。我们也应以此为契机,提高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引导人们从传统智慧中汲取精神力量。

  越来越多的中国项目入遗,也表明中国人越来越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呵护。迄今中国共有39个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是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也已初步形成。我们应当更加全方位传承好宝贵文化遗产,让它们所承载的智慧底蕴和创造力薪火相传。

  3.网络募捐应引入第三方监管

  新华社深圳12月2日电

  新华社记者 欧甸丘

  微信官方1日宣布,经过与罗某为女儿求助事件各方协商一致,微信平台将在3天内,将2626919.78元微信公众号的赞赏资金原路退还用户。此事似已尘埃落定,但启示犹在。未来在类似的网络捐赠中,有必要对资金募集、捐赠、使用等环节引入第三方监管,防止爱心捐赠被折腾。

  实时通讯工具和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催生了网络募捐,各类求助信息借助公众号、朋友圈等平台,汇集爱心、善念与正能量。但应当看到,“爱心捐赠”演变成“爱心被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极大地伤害了公众献爱心的积极性。如何祛除负面因素是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面临的一个课题。

  从近年来出现的数起引发舆论质疑的网络募捐案来看,有的求助信息中关键信息缺失、失实,有的募集资金使用混乱,富余资金处置不当,种种网络募捐过程中的“猫腻”成为引爆舆论的焦点。尤其在没有取得相关慈善业务资质的个人或企业发起的网络求助或募捐中,公众爱心捐赠面临的道德风险更大。缺乏外部独立的监督力量对网络捐赠的信息发布、捐助过程、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成为公众爱心频繁受伤的关键因素。

  罗某为女求助事件,是今年9月1日慈善法施行以来发生的一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此事让我们看到,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亟须建立。

  慈善法明确把互联网列为发布慈善信息的重要平台,未来网络捐赠会随互联网应用的推广不断增加。对于借互联网平台发起的求助和捐赠,尤其应当构建独立于捐赠方、受赠方、募捐方的监管机制,利用第三方机构的力量对所发布求助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迫切性进行审核,推动募捐过程始终保持在阳光透明的状态下,在募捐结束后持续监控爱心捐赠资金的流向,合理利用好项目富余慈善资金,确保每一份爱心都有一个符合善意的归属。

  4. 聂树斌昭雪:这个公道彰显司法正义

  2016年12月02日 20:13:52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记者杨维汉、孙闻

  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改判聂树斌无罪。沉冤21年终得雪。一纸判决还了聂树斌及其家人一个公道。这份迟到20多年的无罪判决终于到来,让人感慨万千。这个判决体现了司法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也体现了司法机关秉持有错必纠的原则,敢于直面历史遗留的复杂疑难案件、勇于纠错的司法担当。

  无论是从案件发展的特殊性、复杂性来看,还是从纠错过程的时间长、难度大来看,聂树斌案都成为中国法治进程的标志性事件。令人欣慰的是,法律终于还了聂树斌一个清白,啃下了中国司法史上的“硬骨头案”;令人遗憾的是,生命已然逝去,冤错案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伤口难以完全弥合。

  纵观再审全案,我们也可以清晰看到,司法机关的严谨审慎办案,从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查,到山东高院召开案件听证会,再到最高人民法院决定提审,最高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人员全面审查相关卷宗、材料……刑侦专家、法学专家、检察人员、法官们,都在为公平正义付诸努力。

  在案件复查、再审过程中,人民法院坚持证据裁判、疑罪从无,以历史的眼光,实事求是、客观理性地看待,尤其是充分运用了“常理”这个重要的裁判理念。这个“常理”就是老百姓内心认同、挂在嘴边的“天理”,就是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观。

  聂树斌,原本是一个平凡的名字,今天铭刻于中国法治史。从1994年案发至今22年的漫长时光,案件进展几起几落,始终扣人心弦,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因为人们在乎司法机关的抉择,在乎公平正义是否能够实现。诚如,本案代理律师李树亭所言,20多年,我们看到了一种坚持,聂树斌家人、代理律师、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的坚持。推动案件前进的人们承受着压力与责任,负重前行。

  司法公正应是人民群众可以感知的。如果每一次听证、每一场庭审、每一起案件,都能用人民群众能够感知的方式呈现出来,那么,司法的公信力便能如细流汇聚成海,如微土堆积成山。

  “正义永恒!”每一个公正的判决,都会为社会法治信仰的高台增添一块基石。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即将到来之际,聂树斌昭雪是中国司法面对宪法的庄严宣誓——尊重保护人权,秉承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是衡量和评价公平正义、依法治国的历史标尺。通过程序设置,保护一切可能的无辜者权利不受伤害,是摆在当前司法改革进程中的重大命题。

  5.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选择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新华社记者 柳丝

  国家主席习近平2日在北京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此时,距美国新政府下月就任不到两个月,基辛格上月刚同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会过面。在这一美国新旧政府更替阶段,确保中美关系平稳过渡,并在新的起点上继续稳定发展,是两国共同期待。

  环顾世界,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保护主义抬头。中美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发达国家、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两国关系发展攸关世界,世界也关注中美关系走向。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中美建交37年来,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促进了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繁荣。事实证明,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的正确选择。

  中美选择合作,从历史经验中来,拥有共识基础,蕴含巨大潜力。

  看历史,这些年来,两国关系始终能够乘风破浪、砥砺前行。这是因为,双方一直以来从顶层设计上就着眼于长远,把握大局,求同存异,强调合作。

  看当下,不断发展和深化中美关系,是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的共识。习近平主席在上月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通电话时,双方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也取得了共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

  看长远,中美需要合作和可以合作的事情很多。双方不仅在推动两国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增长方面空间广阔,而且在反恐、反腐败、科技、环保、人文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中美选择合作,不断结出丰硕成果,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近年来,中美各领域各层级的磋商与沟通机制快速推进,两国领导人保持了频繁互动,双方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多次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特别是决定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引领中美关系取得重要积极进展。

  两国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等各领域合作也不断拓展。2008年至2015年,尽管全球贸易处在寒冬期,但中美贸易逆势而上,年均增速超过7%。中国企业对美投资迅猛发展,已遍及美国42个州。此外,上月在华盛顿闭幕的“中美旅游年”活动,扩大了双方人员往来,促进了其他各领域务实合作,为中美关系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中美两国携手合作,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力量。历史一再证明,中美合作利于双方,也惠及世界。两国在促进全球增长、推动地区热点问题解决、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核安全挑战等世界重大问题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中美选择合作,需要更大智慧、更宽视野。

  合作并不代表没有竞争。中美两国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双方存在不同看法、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和摩擦在所难免。但是,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的实践证明,中美之间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这需要双方以建设性方式妥善处理两国间的一些不同看法和分歧,让中美之间的不同成为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共同进步的动力。

  站在新起点上发展中美关系,应随时而动、顺势而为。正确理解彼此战略意图,摒弃零和思维,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继续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是时代呼唤,是人民期待,也是正确方向。

  6.是谁在“萨德”问题上误导舆论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新华社记者杜白羽

  韩国驻华使馆公使朴俊勇2日举行面向中国媒体的恳谈会,极力为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辩解,声称“中国政府在对待朝鲜核、导问题上的态度不能满足韩国的期待”。这样的论调,罔顾事实,混淆视听。

  朴俊勇在向中国媒体介绍韩中关系近况时说,决定部署“萨德”是“韩国为维护国家安全不得不采取的措施”,主要出于两大考虑:一是保护韩国国民和国土安全,二是保护驻韩美军的安全。

  计划部署在星州的“萨德”系统,防御范围并不包括集中韩国近半数人口的首都圈地区,所谓保护韩国国民的说法并不可信,倒是保护位于京畿道平泽和全罗北道群山的驻韩美军基地才是实话。为说明韩国受到的“威胁”,朴俊勇称韩方认为朝鲜拥有1000枚导弹,其中80%以上是可打击韩国目标的短程导弹。韩国要应对中低空的短程导弹威胁,部署以高空目标、中远程导弹为拦截对象的“萨德”系统远远超过韩国防卫的需要。这也是韩国国内民众和中、俄等周边国家强烈反对部署“萨德”的原因。

  朴俊勇一再声称,“我认为‘萨德’有助于维护朝鲜半岛与东北亚地区的稳定”。事实上,一旦在韩国部署“萨德”,美国可以监视中俄腹地的军力部署和军事活动,建立美国在东北亚的反导盾牌,窥视周边国家战略武器动向,威胁周边国家战略遏制能力,这将严重破坏地区乃至全球战略平衡。韩国部署“萨德”,不但使得朝韩军事对抗日益激烈,也让自己卷入大国竞争的漩涡,成为军事冲突的最前沿。朝鲜半岛分裂60多年来的历史早已证明,军事对抗和冷战思维只会让半岛局势动荡不安,对话与和解才能最大程度地消除战争威胁。

  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也是负责任的。作为朝鲜半岛近邻,中国始终坚持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反对半岛生乱生战。

  今年年初以来,朝鲜两次进行核试验并多次进行弹道导弹试射。与此同时,韩美等国不断加强军事部署、强化军事存在、扩大军演规模。半岛双方对峙加剧,半岛局势陷入恶性循环。在11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有关涉朝决议问题上,中国投了赞成票。这表明了国际社会反对朝鲜发展核、导计划,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一致立场。在半岛局势敏感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包括朝韩在内的有关各方都要着眼大局,相向而行。

  在“萨德”问题上,中方早已明确立场。中方反对在半岛部署这一系统,强烈敦促有关方面立即停止有关部署进程。

  希望韩国政府能正视中方利益和关切,认识到部署“萨德”不仅严重损害中国和本地区其他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也无助于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不利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

  本月20日是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生效一周年,明年是中韩建交25周年。面对中韩政治、经贸、文化和人文等领域来之不易的合作成果,韩国政府应该以实际行动与中方相向而行,尊重中方核心利益,多做有利于保持政治互信、维护合作基础、确保中韩关系行稳致远的实事,而不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转嫁矛盾,误导舆论。

  7.宝钢武钢重组是去产能动真格之举

  新华社上海12月3日电

  新华社记者李荣

  由宝钢与武钢联合重组而成的中国宝武钢铁集团近日正式揭牌成立,在“去产能、调结构”重镇的中国钢铁行业具有标志意义,是化解过剩产能的动真格之举。

  宝钢武钢,都是中国钢铁业“名牌”,要合在一起,并不容易。两家员工总数超过22万,人力资源的重组面广量大,在产品和生产的布局上,由于历史原因,也有重合之处,整合力度大难度也大。另外,虽同处长江沿岸,但受地域、历史、传承等多种因素而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各有特点,重组以后文化的协同也面临严峻挑战。然而,纵有千难万难,通过优势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能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是钢铁行业必须完成的一道考题。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矛盾加剧、自主创新水平不高、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等问题。全力推进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实现钢铁行业脱困发展已是当务之急。此次宝钢武钢联合,率先“迈开步”,实实在在动手干起来,无疑“开了一个好头”。

  按照国务院关于去产能进度安排,2016年应压减粗钢产能45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2.5亿吨以上。目前上述任务已基本完成。不过,当前钢铁煤炭产能过剩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特别是近期受多种因素影响,钢铁煤炭出现价格过快上涨,个别企业出现违规新增产能的现象。因此去产能的决心坚决不能动摇,力度也一定不能减弱。

  从国家层面来看,要进一步落实有保有压的金融政策,继续鼓励如宝钢、武钢等优势企业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尽快出台去产能相关债务处置、资产处理等政策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推动优势企业兼并重组不能幻想“一步到位”,而是要成熟一步走一步,台阶分得细一点,走路可以稳一点。

  经过最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钢铁业已成为中国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制造行业之一,这个国际竞争优势来之不易。面对产能过剩等结构性问题,需要拿出敢啃硬骨头的决心和智慧,打好去产能这场攻坚战。

  8. 绝不能让“老鼠屎”坏了去产能“一锅汤”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新华社记者姜琳、郁琼源

  尽管中央三令五申、文件明确禁止,当前一些地方依然在去产能问题上态度暧昧,甚至肆意违规、“顶风作案”。国务院调查组近日调查发现,江苏部分地区低劣“地条钢”问题突出;河北安丰公司更是在项目备案、用地、环评、安评等手续均未办理的情况下擅自开工建设钢铁冶炼项目,其性质之恶劣,令人惊叹。

  化解过剩产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首,其意义之重大、工作之重要,地方政府不可谓不清楚。而从实际情况看,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河北有关方面居然没有发现这么大的投资项目,明显失职失察;而在江苏,个别“地条钢”企业长期违规生产,直到调查组来前两天才被通知断电。

  调查期间,一位地方领导干部向记者坦言,这些违规项目乡镇一级不可能不知道。一套炼化设备动辄上千万元投资,一家中等规模炼钢企业每年上税额少说也有两千多万元。为了保财政收入,基层政府降低了招商引资“门槛”;上级部门也对落后产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终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走了样。

  从根本上说,这样的心态背后是地方本位主义作祟,没有从全局高度正确看待问题。或许短期内可以让局部利益不受损失,但生产落后产能带来的环境破坏、市场混乱、建筑安全影响等,未来将让地方加倍付出代价。更何况,如果处理不好个别地区的几颗“老鼠屎”,可能就坏了全国去产能的“一锅汤”。

  当前,“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更加艰巨。今年以来,随着钢铁煤炭价格上涨,部分企业对形势产生误判,部分地区去产能有所动摇,部分行业落后产能甚至出现了复产现象,对此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对市场前景,应有理性判断;对中央意图,应深刻领会。当前产能过剩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央去产能的决心不会动摇,力度更不会减弱。

  此次国务院派出十余个部门组成的调查组赴河北、江苏查处钢铁违规生产,凸显中央坚决落实去产能的决心。接下来,国务院将对顶风违法违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严肃查处,对相关责任人严厉追责问责,并公开通报调查处理结果。

  任何心存侥幸、以身试法的行为都将付出惨痛代价。尽管违法生产行为客观上较为隐蔽,但当前相关部门仍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遥感卫星等,要用好这些工具,强化依法监管和问责措施,始终保持对违规建设项目高压态势,切实防止落后产能“死灰复燃”,坚决防范已压产能“卷土重来”。

  9.谁为安倍“军国梦”买单?

  新华社东京12月3日电

  新华社记者蓝建中

  最近一段时间,安倍政府动作不断,先是防卫省开始研究引进美国最尖端陆基反导系统“萨德”,着手制定明年夏季之前加强反导态势的具体措施,继而开始调整2017年度预算案,计划为防卫预算留出5.1万亿日元(约合3081亿元人民币)。这将是防卫费连续5年增加、数额连续2年超过5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

  与防卫费“五连涨”形成鲜明对比,日本政府不惜压缩社会福利支出,挤压民生供养军费。日本时事社等媒体报道,伴随老龄化加剧,社会保障费用需增加大约6400亿日元,然而安倍政府打算把增加额压缩至5000亿日元左右。实际上,安倍政府在民生方面应该花钱的地方不少。福岛第一核电站辐射泄漏事故过去5年多,核电站周边不少地区至今仍承受辐射污染。截至今年7月5日,福岛县依然有8.9万人处于避难状态,无法回归故土。

  安倍打着所谓“地方创生”旗号,对福岛灾民却并未真正放在心上。“安倍经济学”已经彻底破产,地方经济凋敝势头难以挽回,而安倍政权扩充军备、沿着右倾道路朝向“正常国家化”狂奔的执念却并未出现动摇。

  安倍自2012年上台以来,推行“俯瞰地球仪外交”,提出所谓“积极和平主义”概念,在国际社会狂刷存在感。与此同时,安倍政府违背宪法,忤逆民意,强推新安保法,抛弃日本战后多年“专守防卫”政策,人为加剧地区紧张,也把自身拖入危险境地。虽然和平宪法早被架空,不过,只有彻底废除“放弃战争和不保持军事力量”条款才算圆了摆脱战后体制的“军国梦”,为此,安倍政府暗地里做手脚,紧锣密鼓为修宪布局。

  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的政策动向一直受到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它是日本能否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风向标之一。在右翼势力淡化战争责任、美化侵略历史的言行日益猖獗,安倍公然参拜鼓吹“侵略有理、侵略有功”的靖国神社的现实之下,人们完全有理由、有责任对日本今后要走什么样的道路感到担忧。

  日本国内对日本能否继续坚持走和平道路的危机感也日益加剧。引进“萨德”系统需要花费数千亿日元,防卫省官员承认,“获得预算并不容易”,需要博取国民支持。可以想见,安倍政权今后可能继续以邻为壑、制造摩擦,刺激国内民粹情绪,为遂行图谋铺路。

  然而,事实证明,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日本民众逐渐看清安倍政权本质,不愿为其危险的“军国梦”买单。一年多来,日本各地发生的数百场反对新安保法民众集会游行就是例证。

  从解禁集体自卫权、新安保法到鼓吹摆脱战后体制,从打算增加防卫预算到企图部署“萨德”系统,安倍政权所奉行的修正主义历史观和其推崇的一系列做法罔顾历史,无视民意,违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难以取信于本国民众和国际社会。

  如果日方要为世界和平稳定作贡献,就应该言行一致,停止人为制造紧张,挑动矛盾对立,多做有利于增进国家间政治安全互信和地区和平稳定的事,而不是在军国主义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继续让民众承担沉重代价。

  10. 落后产能要坚决摁下去

  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新华社记者张丽娜

  近日,多地接连发生重大以上煤矿安全事故。导致这些事故的原因既有一些煤炭企业违法违规生产、安全生产大检查不到位的老问题,也与一些地方落实去产能政策走偏有关。

  国家要求去产能,是寻求对生产设备及产品进行转型和升级。去产能本该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安全生产问题多的落后产能。但接二连三的矿难表明,一些地方该去掉的“落后”没去掉,该摁下去的“产能”没摁下去,该提高的安全保障并没有提高,该做好的监管也没跟上。

  前一阶段煤炭价格快速上涨,除进入冬季煤炭消费高峰期储备量降低、游资炒作等因素外,一些地方落实去产能政策走偏也是诱因之一。

  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在去产能中并没有严格执行中央的决定,没有考虑不同地区、企业资源、技术、管理、环保、安全等差异,只求完成既定任务。在这样粗放的去产能过程中,一些企业的安全生产措施被废弛,埋下祸患。一旦面临巨大的利益诱惑,这些企业便会扩大生产,忽视安全管理。

  岁末年尾,各地应该深刻吸取教训。政府部门时刻不能放松对安全生产的管理,严厉打击不按标准非法生产经营的行为。政府和企业应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真正靠质量、价格、技术含量、环保、安全优胜劣汰,把落后产能坚决摁下去。

  11.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止

  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新华社记者赵晓辉、潘清

  备受关注的深港通将于5日正式开启,这是在沪港通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里程碑,是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对外开放的一个明确信号。

  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资本市场,在早期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处于完全封闭状态。有限的市场规模、不完善的交易机制,令A股呈现鲜明的“散户化”特征,波动性远高于成熟市场。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和中国经济的不断壮大,本土金融资本实现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日趋强烈,海外资本分享中国成长的意愿也持续提升。近年来,从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到沪港通机制的开启,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门渐次打开。作为亚太地区最活跃的新兴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一场罕见的异常波动,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此后,有人担心,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脚步是否会因此而停滞?实际上,对外开放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

  开放的姿态,多方欢迎;开放的行动,多方受益。当前,全球范围内各大市场都在加快开放,不仅是新兴市场,发达市场也是如此。发达市场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加快对新兴经济体的开放;新兴市场为了加快发展、提高竞争力,加快对周边和发达市场的开放。

  开放本身就是为了改革和发展。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身发展而开放,资本市场开放的立足点应该是服务于经济社会的总目标。未来一段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是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双向开放的重要窗口期,也是成长为世界一流市场的难得机遇期。

  可以说,对于年轻的中国资本市场而言,改革、开放和发展是相伴而生的命题。在求解“开放”的命题中,除了沪港通、深港通,还有更多值得期待的答案。

  12.对党员干部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新华社记者张逸飞、蔡馨逸

  “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同时抓住‘关键少数’,将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作为监督的重点对象。”在新近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坚持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这一意思被反复强调,并且明确了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

  对党员的信任与关爱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充分信任是为了增强党员施展才能、团结带领群众干好工作的动力和底气,也是对党员干部更好为人民服务,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激励。

  然而,充分信任不代表不要监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内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

  不受约束和监督将产生腐败,没有监督的信任就等于放任。当下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也面临着不少诱惑。透视近年来的部分案例,个别党员干部大行腐败之道,败坏党风政风,无不与监督责任缺位、管党治党宽松软有着直接关系。只有抓好党内监督这个基础性工程,才能把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

  有些干部认为,受监督是组织上不信任的表现。其实信任和监督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近年来,管党治党的实践证明,党员领导干部只有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接受人民的检验,接受事业的考验,才能更好地赢得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八项规定”、中央巡视组专项巡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出台等一系列党内监督举措,都让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其实,监督不仅是信任,更是一种保护。有了监督,才能够防微杜渐,避免党员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小错最终酿成大祸。干部要把组织和群众对自己的信任以及赋予的权力当成责任,当做考验,主动将自己置身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中。既要把信任和责任时时放在心上,坚守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又要自觉接受上级对下级、组织对个人、同级之间以及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监督,把监督作为祛病强身的营养剂,保持思想、行动上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13.谁能化解奥运冠军的职称忧虑?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

  新华社记者张建

  近日,记者在采访一次会议时,从一位省级领导那里听到这样一则故事:里约奥运会期间,一位运动员一直在为自己职称评定的事忧心忡忡,临上阵前她找相关领导要个明确的说法,直到得到肯定答复后才放下心来,一举拿下了一块金牌并实现我国在该项目上的突破。

  有实力奥运摘金的运动健儿居然也难逃职称忧虑。不管你从这个故事中读出“央求”也好,“逼宫”也罢,当奥运金牌和职称在价值的天平上失衡,难免不令人发出一声叹息。这位运动健儿的心思并不难猜——奥运金牌带来的荣誉只是一时的,但与职称挂钩的待遇却要管自己后半辈子。

  职称制度设立之初,对于保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稳定、优秀人才不断脱颖而出、知识分子待遇有所保障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操作中有时却偏离了初衷,一些与专业技术毫无干系的指标也被塞进评聘职称的指标体系中,甚至还成为了“硬杠杠”。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职称评定有时反倒成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羁绊。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最近中央深改组通过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之所以迅速得到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拥护,恰恰说明职称制度确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然而,一些地方和单位对于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仍认识不足,等待观望情绪较浓,改革步伐迟缓,甚至思路还停留在对论资排辈搞平衡的老办法修修补补之上。

  当前,改革职称制度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让职称回归本位,剔除那些既不能反映职业技术水平又会干扰职称评定公平性的杂质。有关方面和地方要俯下身子广泛听取基层意见,让改革后的职称制度真正成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好政策,让职称制度发挥其原本应有的作用。

  14. 多种倾向交锋 欧洲应作抉择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

  新华社记者郑汉根 刘向

  意大利修宪公投结果5日凌晨揭晓,反对票大大超过支持票,总理伦齐宣布辞职。而在奥地利,重新举行的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于4日晚尘埃落定,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前绿党领导人范德贝伦战胜右翼民粹政党自由党候选人霍费尔。

  由于事关欧洲的政治风向,这两场投票都令人关注。是要改革还是维持现状,是要民粹还是要理性,是要“脱欧”还是坚持欧洲一体化——意大利修宪公投和奥地利总统选举,折射出欧洲各种倾向的交锋。

  意大利修宪公投主要涉及政体改革,旨在让中央政府拥有更大的权力,以确保政府执政能力和推行必要的改革措施。然而,反对者认为修宪赋予政府过多权力,损害权力制衡机制。对修宪的反对票高于赞成票近20个百分点,显示出意大利社会对伦齐改革计划的强烈质疑。

  面临重重危机的欧洲,进行改革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伦齐推动的改革尝试,被不少舆论认为对欧洲整体改革有着风向标意义。而公投的失败,无疑让这种改革氛围遭受了一次不小的挫折。

  另一个倾向的交锋事关“脱欧”还是坚持欧洲一体化。意大利此次修宪公投与此前英国举行的“脱欧”公投是两回事,但其“副产品”与“脱欧”有着某种联系,引发了世界对意大利“疑欧”“脱欧”思潮的担忧。

  伦齐下台后,意大利最大反对党——反欧洲一体化、反移民的“五星运动”党极有可能在政治上乘机获利。当前,反建制和民粹主义思潮在西方锋芒毕露,该党一直在借机造势。不少舆论认为,此次公投失利也是民粹主义和“疑欧”势力的一场胜利。

  放眼整个欧洲,各种倾向的交锋还在继续、在胶着。展望2017年,欧洲国家将迎来法国总统选举、荷兰大选、德国大选等多场重要选举,这些国家的民粹主义或“疑欧”政党将掀起多大风浪,能否得势或上台,都让人瞩目。

  总体来看,“疑欧”“脱欧”势力想要获得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对于经营一体化已经几十年的欧洲来说,注定并非易事。奥地利总统选举结果揭晓,主张开放包容、融入欧洲的力量获胜,就发出了支持欧洲一体化的积极信号。

  相比法国等国家,奥地利原本被认为右翼民粹政党最有可能得势。此次选举结果释放的信号,有望为明年法、德等国选举带来重要的示范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抑制这些国家民粹势力的势头。

  封闭不是出路,长远来看更是饮鸩止渴的危险之举。在欧洲,理性的声音依然强大,欧洲一体化的趋势不会逆转。民粹主义在欧洲的兴起也给坚持欧洲一体化的力量敲响了警钟,欧洲一体化砥砺前行,尚需凤凰涅槃、加倍努力。

  15. “呼死你”是病,得治!

  新华社上海12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叶健

  给淘宝店主一个差评,手机或固定电话竟会被不停拨打一天,直到你屈从店主要求,更改评价为止。这种一天不间断拨打对方电话直到其瘫痪的软件叫“呼死你”,也被称为“手机轰炸软件”,以通讯费用低廉的网络电话作为呼叫平台,可以方便设置追呼任何地区的任何一部固话或手机。

  “呼死你”不是新技术,十多年前曾被政府部门用来“呼死”街头小广告上留的电话,如今却被滥用。原本是治疗城市牛皮癣的良药,却有沦为网络“牛皮癣”的危险。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诸多不法行为也纷纷触网。网络空间日趋繁荣的同时,也面临不法分子的挑战和冲击。个人信息泄露、电信诈骗、网络非法借贷等不法行为,早已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现在手机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工作、娱乐、消费、理财工具,须臾不离左右。一旦手机瘫痪,损失不言而喻。由于技术含量低、极易获得、使用简便,“呼死你”有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潜质。理论上任何手机和固话用户都会成为“呼死你”骚扰的对象。跟动辄让人倾家荡产的电信诈骗比起来,“呼死你”更像是癞蛤蟆跳到脚面上——不咬人硌硬人。

  对此,运营商及监管部门不能坐等危害发生,而应未雨绸缪,提前在技术上遏制“呼死你”被滥用。实际上,已经有些地区开始直面此类问题,开展了“呼死你”治理工作,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作法。通过技术设置,运营商不仅能智能识别和拦截“呼死你”,还可以从源头关停相关号码。

  由此可见,整治“呼死你”,并非技术上有难度或者制度上有困难,主要看运营商和监管部门是否有前瞻性和决心。

  16. 不能让中医亡于中药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鹿永建、胡喆

  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发布会上,有记者就“中医有可能毁在中药上”这一说法向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求证。王国强回答:“这句话确实不是危言耸听!”

  在我国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之际,亟须破解中药面临的质量和资源困境,绝不能让中医亡于中药。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强音。与此同时,关于“中医可能亡于中药”的警钟也不断敲响。近年来,野生变家种,道地药材异地无序种植,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土壤重金属超标等,都直接影响药材品质。

  比如,中药材历来强调原产地,追求“道地”,异地种植必须三代药材疗效和原产地药材一致方可上市。但是一些地方只顾经济效益,中药材种植“随心所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问题解决起来既须统筹治理,又要只争朝夕。

  药材质量关乎中医生死存亡,关乎民众用药安全。主管部门、种植和加工企业须严格遵循《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部署,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规范中药材产业发展。主管部门尤其应在三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建设中药材资源动态监测网络,构建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强化中药材主要产区资源监测保护;二是力促优质中药材的生态种植,从源头保证优质中药材生产;三是积极推进中药的标准化行动,系统构建中药标准化服务支撑体系。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中药不分家,是中医传统特色优势。种好药、产好药、造好药、用好药,是保障民众用药安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由之路。

  17.中菲关系行稳致远的重要一步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韩梁

  菲律宾参议院5日通过决议,批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在全球经济秩序深度调整的时代背景下,菲律宾政府顺势而为,拥抱亚投行,是理性务实的正确抉择,是对中菲关系未来投下的信任票,也是中菲关系行稳致远的重要一步。

  菲律宾拥抱亚投行,是中菲关系稳步向前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以杜特尔特总统10月成功访华为标志,中菲关系实现全面转圜,两国关系和各领域合作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指出,双方愿在亚投行和其他国际和地区银行框架下加强合作。一个月后,两国元首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利马会议期间再次会见,杜特尔特感谢中国为菲律宾发展提供的帮助,表达加强与中方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的意愿。

  一个多月时间,承诺已经落实为行动、转化为成果。中国多个部委派代表团赴菲律宾同菲方对接,在经贸投资等领域取得积极成效。菲律宾正式加入亚投行,为中菲关系全面改善再添动力,将助力菲律宾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菲律宾拥抱亚投行,再次印证中国方略的强大吸引力。

  与不少亚投行成员国一样,菲律宾看重这一独立多边机构的高效透明运行机制,以及其可能为自身发展带来的切实利益。加入亚投行,就是投下信任票。诚如亚投行行长金立群所言,中方公开透明、包容和民主协商的作风,赢得世界越来越多信任的目光。无怪乎英国《每日电讯报》把亚投行称为“中国外交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称亚投行为“全球经济治理一大进步”。

  基础设施投资是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这是中国从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中汲取的宝贵经验。亚投行的创立顺应时代潮流,搭建了中国参与、建设、引领全球治理的平台,标志着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意愿和能力不断加强,也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加速改革,加速全球经济版图重塑。

  从倡建亚投行到设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从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正在以立足自身发展经验的普惠之举与大国担当,为菲律宾这样渴望发展民生、实现强国梦想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动能、资源和智慧。

  菲律宾拥抱亚投行,更符合菲律宾国家利益,增益人民福祉。

  对于菲方而言,发展是现阶段最主要任务,落后的基础设施和有限的融资渠道成为阻碍其经济发展的短板。依照亚洲开发银行估算,菲律宾2010年至2020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达1271.2亿美元。菲律宾媒体评介,菲律宾可以通过亚投行助力国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高速增长。

  中菲两国是隔海相望的邻邦,让中菲关系行稳致远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人们期待,随着中国继续稳步推进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政策,中菲各领域合作能够更加全面开展,为造福两国人民、地区和平与繁荣贡献更多积极力量。

  18. 中国始终是推动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正能量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辛俭强

  联合国安理会5日就一份涉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和俄罗斯投反对票,该草案未获通过。中俄投否决票的基本立场是相同的,即从叙利亚全局出发,坚持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大方向,推动叙利亚问题尽快找到结束战乱的根本出路。

  这份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施压下炮制出来的决议草案,是在付诸表决前几个小时才拿出来的,“违反了安理会的工作流程”。在阿勒颇战事进行到关键的当口,仓促抛出这样的决议草案,明眼人都看得出背后的玄机。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明确指出,安理会最新决议草案只会帮助作战者,这样的停火使得作战者有喘息之机巩固力量,只会加剧平民的痛苦,俄罗斯不支持这一草案。

  叙利亚局势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起源是什么,有关国家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历史记录是清楚的,也不是某些国家在安理会歪曲别国立场就可以改变的。

  危机发生5年多来,叙利亚遭受着深重的人道主义灾难,这正是美国等西方外部势力的野蛮干涉和制裁,促使叙利亚国内矛盾不断激化升级的结果。在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等国,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自2011年10月至今,中国共5次动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否决有关叙利亚问题的决议草案。在叙利亚问题上,中方没有任何私利,始终致力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维护叙利亚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方手中这一票,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投向的都是和平。

  否决安理会决议草案,并不意味着任由令人焦心的状况继续下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在投票后的解释性发言中指出,中方对叙利亚局势深表关切,对叙人民遭受的战争创伤感同身受。为此,中方坚持倡导国际社会应平衡推进实现停火、政治谈判、人道救援和合力反恐四条轨道工作。

  推动叙利亚问题尽快走上政治对话解决的正确轨道,这是唯一的、也是最符合叙利亚人民利益的解决方案。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采取积极灵活的态度,多次为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提出“中国方案”,为叙利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专门设立叙利亚问题特使为叙利亚和平奔走斡旋。

  事实证明,叙利亚危机5年多来,中国始终是推动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正能量。中方所作的劝和促谈努力光明磊落,有关立场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叙利亚政府和人民的赞赏和肯定,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重要力量的大国担当。

  19.中国始终是推动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正能量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辛俭强

  联合国安理会5日就一份涉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和俄罗斯投反对票,该草案未获通过。中俄投否决票的基本立场是相同的,即从叙利亚全局出发,坚持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大方向,推动叙利亚问题尽快找到结束战乱的根本出路。

  这份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施压下炮制出来的决议草案,是在付诸表决前几个小时才拿出来的,“违反了安理会的工作流程”。在阿勒颇战事进行到关键的当口,仓促抛出这样的决议草案,明眼人都看得出背后的玄机。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明确指出,安理会最新决议草案只会帮助作战者,这样的停火使得作战者有喘息之机巩固力量,只会加剧平民的痛苦,俄罗斯不支持这一草案。

  叙利亚局势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起源是什么,有关国家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历史记录是清楚的,也不是某些国家在安理会歪曲别国立场就可以改变的。

  危机发生5年多来,叙利亚遭受着深重的人道主义灾难,这正是美国等西方外部势力的野蛮干涉和制裁,促使叙利亚国内矛盾不断激化升级的结果。在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等国,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自2011年10月至今,中国共5次动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否决有关叙利亚问题的决议草案。在叙利亚问题上,中方没有任何私利,始终致力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维护叙利亚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方手中这一票,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投向的都是和平。

  否决安理会决议草案,并不意味着任由令人焦心的状况继续下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在投票后的解释性发言中指出,中方对叙利亚局势深表关切,对叙人民遭受的战争创伤感同身受。为此,中方坚持倡导国际社会应平衡推进实现停火、政治谈判、人道救援和合力反恐四条轨道工作。

  推动叙利亚问题尽快走上政治对话解决的正确轨道,这是唯一的、也是最符合叙利亚人民利益的解决方案。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采取积极灵活的态度,多次为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提出“中国方案”,为叙利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专门设立叙利亚问题特使为叙利亚和平奔走斡旋。

  事实证明,叙利亚危机5年多来,中国始终是推动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正能量。中方所作的劝和促谈努力光明磊落,有关立场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叙利亚政府和人民的赞赏和肯定,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重要力量的大国担当。

  20.不可轻视向人大报告环保工作的法定义务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

  新华社记者罗争光、陈菲

  2015年施行的新环保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全国人大环资委相关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全国仍有一些省级政府未向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报告2015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政府定期向人大报告环保工作情况已明确为一项法律规定。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办事。2016年4月,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受国务院委托,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作关于2015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环保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面呈答卷”为各地按新环保法要求依法行政作出表率,各地本当效法。然而一些省份却患上“拖延症”。无论何种原由,都表现出了法律意识还不强。向人大报告年度环保工作情况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不能轻视。

  各地各级政府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向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提供专门的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且应该尽量采取现场报告以接受问询、听取意见建议,不能简单以单项工作的报告代替环保工作整体情况的报告。

  2015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着力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要求各地各级政府部门首先要落实法定义务、依法行政。因此,在向人大报告年度环保工作情况这项工作上,相关地方应充分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尽快完成法定工作。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