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江苏锡东高中听高三复习课思考(肖培东)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2016-12-30 手机版


肖培东

一、理解高考复习

我们为什么上复习课?很简单,帮助学生进步,帮助学生理解考试,掌握解题规律,夯实学科基础,有信心地走进考场。那么,复习课就应该是给出一把钥匙,并让学生尝试着运用钥匙去打开未知的门。没有什么复习课是万能的,任何一堂复习课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复习课必须是有能量,促使学生有改观有进步的。让学生得以变化,得到进步,增强信心,这是好的复习课所必须具备的元素,模糊不清甚至更加云里雾里是糟糕的复习课。

二、复习课要义

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复习课不是在滚雪球,而是在做减法运动。不是在堆积,而是在压缩。

复习课由“复”和“习”建构,教师精准的复和学生有效的习,最后提升。

三、建伟老师《从语段到文章 把握结构思路——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高三复习课记录和思考

教学过程:

1、走进高考,了解命题:江苏省高考关于此命题点的经典问题,2011年至2016年江苏高考卷中都出现了“论述层次”或者“论述思路”的考题,主要集中在:文章的结构思路、文段的论述层次以及文段、材料的作用与效果。

2、课堂训练,方法体悟:选择了四个语段,教师逐一校对讲解

3、随堂检测:徐上峰《中国作家缺了什么》文章,两个题目:①文章围绕观点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分析文章思路。②文章第五段列举海明威和茨威格的事例有何用意?(时间很紧,随堂检测疾闪而过)

教学思考:

1、教师对考点的“复”不足。没有整理出高考论述类文本考点知识点的内容,比如文章结构思路都有哪些,文段的论述层次有哪些,文段、材料的作用与效果怎么表述。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温故知新,温故解题,只有明白考点涵盖的知识点,梳理清楚论述类文本的相关特点,我们阅读和解题才能有针对性。

2、高考真题的使用不充分。高考复习,运用高考真题来促使学生比较、思考,以及形成认知得出规律,是很重要的。比如,在这个考点上,高考出题是怎样表述的,答题内容有哪些,阅卷标准是怎么样的。没有对比就没有反差,没有对比就不知道改变,要让学生在高考真题中撞撞墙,才能好好回来增练。

3、训练选题随意性。课堂训练选了四个语段,但四个语段形式、内容、考题都雷同,学生做了一段再做一段,并不能对论述类文本的结构思路和论述层次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复习课少,教师在选题上一定要精心雕琢,四个语段要各具特点,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共同架构论述类文本的阅读写作。比如第一个语段是总分总,第二个语段就可以总分分,第三个语段可以分总,第四个语段可以层递或并列;比如第一个语段重在摆事实,第二个语段重点在讲道理(或两者结合,或正反对比,或比喻论证)。

4、训练讲解要形成规律性认识,要让学生主动探因,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一定要让学生主动求悟。不能以校对答案为主要手段,要重在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加以教师精妙的开启点拨。要探究方法,整理规律,以求一破三。

5、结果训练重要,但思维整理更重要。要通过比较,让学生主动找到自己解题不当的原因:问题在哪里,你是怎么思考的,应该怎么思考。由讲解到训练,由训练到探因,由探因到再训练,有发现,有归纳,有提升,有效果,有自信。多问问几个同学,让大家自行比较判断,这样效果更佳。

6、复习课也是语文课,是语文的复习课,不能缺失语文味。不能因为是复习课就可以机械可以不顾学生思考,不能因为是复习课就可以完全以校对答案呈现教学环节,复习课也要上出语文味。怎么阅读,怎么思考,怎么对话,怎么提升,都是我们要认真对待的。复习课上的教学习惯,其实就是阅读教学课上的教学习惯。徐上峰在《中国作家缺了什么》文中说:“文学具有相通性。”我想说,教学也具有相通性。你是怎么样的,课就是怎么样的。我们总逃不了习惯对自己的束缚。做好平时细节,才有更好未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