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 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12-22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枣核在文中的线索作用。 2、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抓住线索梳理内容,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咬文嚼字,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品味简洁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饱含深情地语言 ,理解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以具体事物为线索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中华民族是有着优秀传统的民族,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以自己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即使身在异国他乡,也时时刻刻惦记着祖国,想念着故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萧乾写的《枣核》一文,看看客居美国的游子是怎样思念祖国,怀念家乡的。 二、初读枣核 朗读课文(生齐读同窗的话,其余师读,配乐)。 要求: 1、划出文中你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里试种一下的事。) 3、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三、读懂枣核,理清思路 请用横线画出文中含有“枣核”或“枣树”的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围绕“枣核”展开故事情节的。 1、(学法指导)如在第一自然段中“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去几颗生枣核”下划线,将此情节概括为“索枣核” 2、请生围绕“枣核”来概括全文的结构:( 索 )枣核-( 见 )枣核—( 话)枣核—( 议)枣核。 3、课文中多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四、品味枣核,体悟情感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位友人想在自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 (2)从哪些描写中可看出他思乡呢?齐读第七段后找关键句。(出示幻灯片) “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语言) “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心理) 栽杨柳、养睡莲、堆假山,还想种枣树。(动作) 2、作者想借枣核表达怎样的中心呢?请同学们画出有关句子。 (学生勾画、批注)“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教师:这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透过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个华夏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而且,这种思乡之情也正是爱国之情的具体体现。 五、小议枣核,揭示题意:1、有人说:“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种枣人已是风烛残年,到哪一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你对这样的说法是怎样看的? 有必要,种枣人已是风烛残年,她种枣核并不是为了等枣树长大后吃枣,而是为了寄托自己的思想爱国之情。这样,见到枣树,就如同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以慰思乡之苦。 2、这篇文章,表现的是一位远离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为什么以“枣核”命题? (1) 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2) 从结构上看,枣核是本文叙事线索。 (3) 从写法上看,是以小见大。 师小结: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思考;反映生活,要独具慧眼,从小处着笔、从大处着眼,寓情于物,以小见大、从一件小事中,发掘出了一个有深意的重大主题。俗话说,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我们要学习这种小中见大的写法。 六、学习写法 1、从写法上看,是以小见大。 2、结构精巧。以具体事物为线索,设置悬念。 七、拓展延伸 积累抒写游子思乡情怀的古诗句,吟哦讽诵,感悟民族情感。 八、作业:风烛残年的美籍华人要了几颗枣核,想把它们种在自己的花园里,以解思乡之情。我们相信它们一定会茁壮地成长。试想一下,在这些枣树下将发生怎样的故事?请发挥想象,以《枣树下的故事》为题,写一篇300字的作文。 【板书设计】 枣 核 萧 乾 索枣核——用途蹊跷 (设置悬念) 枣 核 见枣核——如获至宝 (加深悬念) (线索) 话枣核——为解乡愁 (解开悬念) 议枣核——民族之情 (点明主题) 皇亚莉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