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我们会走得更远——特级教师肖培东评课随记6则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2016-12-15 手机版 | ||||
成都棠湖中学,第九届“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听了初中组八位老师的课,随记一点小感受。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师素质极佳,好好锤炼,会成为这批选手中的佼佼者。如其名“佳明”,佳更需明,没有对语文教学的通彻的“明”,这份天赋之“佳”有时会成为一种阻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只是围绕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来让学生理解杜甫的济世情怀,去描绘诗人形象,不见“茅屋”,不遇“秋风”,不听雨脚如麻,不进沾湿长夜,敢做取舍是好事,但诗歌“破”成凌虚蹈空的情怀与形象,杜甫寒雨夜里的那声悲恸就成了遥远的吟哦。这节课教“空”了,但我对这位老师充满信心。 2、《鸟》——这是一堂上得很努力的课,教师对教案语言对文本语言极为熟悉,很多都是当场成诵的,可以看出背后付出的心血。精美的PPT,感染力十足的音乐,无数只飞翔的鸟,一段段精选的文字,都只为这一堂课。“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语文课堂讲究的也是秾纤合度。教师的精力更多的是要融入到文本中去,不要让外在的形式的去承载你的课堂,语文课堂我更希望走向素雅简洁。多让学生安静读书,多让学生主动思考,沉醉在梁实秋的文字里,我们才能读懂《鸟》。教师很注重语言形式的学习,这是我们很期待的一种教学品质。当然,怎么样把梁实秋写鸟的文字“刺”上学生心头,不是仅仅做浅表的贴标签式的表达理解,我们还需要品读得更深。需知,《鸟》最后绝不是只讲鸟的。 3、《窃读记》——“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更是在爱里长大的!”读到这里,我对林海音的文字感慨万千。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表达感情,“窃读”中,有痴爱,有痛苦,有无奈。教师教得踏实,教得简洁,整体感知——窃读感受——主旨理解,遗憾的是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一圈还是停在了原点。这文章多次入选小学教材,那么,初中生阅读,我们怎么走才能走得远呢?“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我在这句话前驻足良久。 4、《鸟》——好年轻的老师,教这么厚重的文章,真的是个挑战。其实,教学《鸟》,最大的问题不是设计,而是我们自己的阅读是否能匹配这样的散文,我们自己的语文素养能否撑住这样的文字。我们浅了,教学就一定薄了。“由鸟及人,悲,也是深层的爱!”对文本情感与主旨的把握还是有一定思想的。对鸟的声音、形体的有关文字的朗读,采用了小组分角色朗读,模声容易摩情难,只具形,难以究神韵,对梁实秋的文字的品味与咀嚼就无法到位。走过文本,不是我们要的语文课。这样的文章,你得承受很多岁月的洗磨经历诸多的人生风雨,方能招架得住,走得进去。教师已经很努力了,我们都有过年轻。点个赞吧!这节课教“嫩”了,但她的路还很长,阳光不会远离一颗追求的心。 5、《诺曼底号遇难记》——“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雨果的这句话也适用于语文教学。对于小学已经学过的文本,老师镇定自若,“你们在小学都学过了什么”,这一问,恰到好处,若多问几个学生那就会更好地了解学情。表格梳理1-9节,重温事情发生的背景,紧紧抓住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对话,读出人物的性格,读出写作语言特色,两次混乱场面的描写,最后引到对船长的评价,取舍得当,重点突出。虽然多少沾了文本人物对话鲜明生动、场景描写激烈紧张、人物形象生动丰满、语言文字浅显易懂的便宜,但课堂的妙,还是功在教师的引导。课堂上,对话朗读很有情境感,教师点拨高明,尤其“船长的四句命令能否调换顺序”这一问,更能引发学生深入文本去思考船长形象。而最后一段文字的品味,老师“又”字抓得非常准确,可谓一字立骨。语文教学,就是在文本文字中来来回回,教师首先要能沉入文本,找出教学的语言点所在。 6、《桥之美》——《桥之美》也就具备了“桥之美”,这一说很好地提升了阅读的思考。读懂结构,读好语言,目标明确,步骤清晰,课堂简简单单,却是实实在在。当你懂得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扣住语言核心,发展学生语用能力,语文课堂就真正地化为了一座人生之桥。教师的语言还要简洁,要学会忍,学会等待。对标题“桥之美”的“之”的品读,时间多了点,应该简化为之,甚至就可以割舍不要,这样,最后部分对语言的品读时间就多了保证。很多东西,我们觉得美,但是不是都要绽放在一堂课里,这是需要有选择的。经验,还是经验,我们都会这样走过,我们也都这样成长。 7、《香菱学诗》——我最担心把《香菱学诗》上成这样的课:林黛玉是怎么教香菱学诗的,香菱又是怎么学的,怎么做老师和学生等等。这样的拓展很流行,这篇字字皆血的文章常被用来诠释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那还是小说吗?还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吗?今天的老师,做得非常到位,从香菱学诗中读出香菱,香菱为何要如此苦心学诗,语文老师必须是会读书的老师,这样“细按”文字,慧心细读品其味,抓住“笑”,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的背后慢慢浮出。教的是章回体小说,教师上课推进的方式也用“第几回”来呈现,颇有意思。当然,对“苦”的品读还不够,“苦”字浮出,更要学会在细节中读出“苦”味。香菱的身世背景亮出太早,学生自己解读的空间就被挤压了,是为小瑕疵。 8、《五柳先生传》——很朴素,很老实,字词句篇,不用惊艳,无甚华丽。不是最好的课,却是最真实的课,我们都是在这样素朴的滋润下走出来的。平实,厚丰,真诚,望着老师,我想起了许多。多点灵动,就会是最好的课。有时,好课不一定是用来比赛的。 四方,我们会走得更远!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