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9范进中举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6-12-14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本课重点的词语;了解吴敬梓及其代表作《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了解夸张、讽刺等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理解可笑的人物背后所表现的荒谬的社会生活,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教学重点】

1.分析范进、胡屠户等艺术形象;2.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教学难点】

理解可笑的任务所反映的荒谬的社会生活,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朗读法  比较分析法   圈点勾画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U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板书课题 )

二、自主学习并检测

1.学生简介作者吴敬梓,《儒林外史》。

2.老师补充介绍鲁迅对《儒林外史》的评价。(讽刺艺术)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书,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摘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之讽刺小说》)

3. 介绍封建科举制度: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由于是秋季举行,又称大比,秋闱;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称礼闱,又称春闱;殿试是皇帝亲自主考,殿试分为三甲,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前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成三鼎甲。 

4.扫除字词障碍:①生字新词的音形义;②抽生认读生字新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用笔圈划出本文出现的人物。

3.围绕“中举”这条线索给课文划分结构。

四、合作交流展示,释疑解惑

1.交流课文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不顾一切的参加乡试的情况。

第二部分(3—12自然段)中举后喜得发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2.课文涉及到的人物:范进  胡屠户  张乡绅  范母  众乡邻

五、拓展延伸

范进为什么会发疯?(找出范进中举前后的状况的句子)

六、作业推荐

熟读课文,完成练习册中的基础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在科举制度下,无数个封建知识分子一朝金榜题名,人生的轨迹就发生了巨变。这节课继续学习《范进中举》。

二、自主学习

1.找出文中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的状况,进行对比。(提示:从家境、地位、胡屠户的态度、众乡邻的态度、范进的态度等方面圈画)

2.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利禄,为什么当他得知真的中举后又发疯了?请圈画描写范进疯态的语句。

三、交流展示,释义解惑

1.家境——第一段结尾处、第二段开头、第二段结尾、第三段开头、第十一段结尾。

地位——连买肉的都瞧不起,岳父任意辱骂到不敢打,连做过知县的乡绅也来巴结

本人态度——唯唯诺诺,老实巴交,发疯的过程(层次感),很快与张乡绅打成一片。岳父:语言、动作、神态、行为(两次贺喜所送的东西)(前倨后恭)(细节描写,拿银子时的动作描写)作者对范进这个人物虽有一定同情(主要表现在对中举前的描写),但更多的是讽刺; 作者把范进作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来写,因而讽刺的矛头更主要的是指向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的。

2.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 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个人原因: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

 四、合作交流讨论

请找出相关语句。分析人物艺术形象:

范进: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从范进对胡屠户和张乡绅的态度),热衷功名,受封建思想毒害。  

胡屠户:欺贫爱富,粗俗势利,前蛮横倨傲,阿谀奉承,后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言行前倨后恭的表现:(先傲慢而后恭谦) 

胡屠户两次贺喜的表演,同一地点,对同一对象,评价截然不同。前面是说“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后来“现世宝”成了举人,成了老爷,语言立刻变化,说“……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中举前后在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完全两样。中举前,范进去向胡屠户借盘费,“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凶神似的”样子简直令人发指。中举后’“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这一打一骂相映成趣,讽刺鞭挞何等深刻,胡屠户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胡屠户一听张老爷驾到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 反衬封建统治者平常凌驾于平民百姓之上的那种咄咄逼人的气焰。)

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和目的的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性格。首先,看他拉拢范进的目的,无外乎四个方面:如果范进能青云直上,张乡绅就攀上一个大靠山;考不上进士,当个“大挑知县”或教官,也能算个小靠山;当不成官,仍可结交官府,成为同谋、帮手;通过范进,还能和跟他同样中举的其他人勾结,扩大关系网。再看张乡绅采用的手腕:先谢罪,尔后叙说师门,继而赠礼。此人居心叵测,是个善于耍手腕的官场高手。 

作者安排这场拜访,形象地显示出范进中举等于一步登天。一只“癞虾蟆”,一旦中了举,就俨然成了“天鹅”——人本身的价值已经抽空了,代之以“中举”的价值、金钱权势的价值,这就是科举制度形成的价值观。其实,发疯的不只范进一人,他也不只是疯了那么短的一段时间。人们围绕着“科举”团团转,转得如醉如痴,丧失了人性、人格、良知,这个社会不是陷入了“疯”状吗?(如,课文中写“张乡绅拜新中的老爷”时,先写一个“体面的管家”送来“大红金贴”,其作用是 表明这位做过知县的张老爷的身分和派头。张乡绅对范进又送银子又送房? 为的是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和汤知县,来巩固和扩大权势。

众乡邻:嫌贫攀富  前倨后恭。 

相应的依据:范进主要是两点:

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

②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五、作业推荐

练习册相关习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课文内容,分析小说主题及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

1.指名回忆范进的性格特点2.听写关键词语

二、自主学习

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

三、合作交流

1.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2.赏析本文写作艺术,

师生共同讨论:课文是怎样运用对比和夸张的?对比和夸张的运用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    

我们以“中举”为分界线,将三个人物中举前后的语言、行动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对比,从而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范进)醉心功名;一个(胡屠户)庸俗势利;一个(张乡绅)逢迎拉拢。中举前后三个人物的种种变化,无不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制约。可②通过对比,讽刺鞭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我们试分析三种不同的对比形式,来看对比达到的艺术效果。

①通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分的对比,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那中了举人的范老爷:“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 人买。”(丑态之一)“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丑态之二)“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丑态之三)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举人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这个形象却是:穷酸、疯颠、荒唐。对比十分强烈,岂能不教“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从而收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

②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因情势的不同而前后语言行动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对比,来达到讽刺的目的。

胡屠户语言行动前倨后恭的表现分析见一中的1题。

③通过人物的言词与截然相反的事实之间的对比,来揭示人物丑恶的灵魂,取得良好的讽刺效果。

中举后,张乡绅来了,张口一个“世先生”,闭口一个“亲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又送银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亲近,那么当初,当初范进“家里饿了两三天”“抱着鸡”“寻人买”时,你这位“至亲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里去了呢?人物的言词与当实初的事实一对比,那丑恶的灵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4.除此对比外,作品还运用了大量的夸张,请找出来,说说其效果。

如:范进中举惊喜的发了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的手法,但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哩。”(夸张) 如“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这段文字中是怎样运用夸张?

5.本文大量的描写在文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起到很大作用,试找出几例分析:

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 

(1)文中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占了很大的篇幅。 

(2)通过语言描写,把这个市侩形象栩栩如生的勾画了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范进的语言也随着他的身份、地位的变化而不同。范进中举前,对胡屠户的训斥只是“唯唯连声”,低三下四地说:“岳父见教的是。”表现了他的迂腐、无能和逆来顺受。中举以后,他不再称胡屠户为“岳父”而改称“老爹”了。张静斋拜会范进时,用了那些表示最亲密友谊的词语,充分表现出这个老奸巨滑的乡绅的拉拢手段。 

典型材料对刻画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写文章,特别是写小说,讲究选用典型材料来刻画人物形象。课文为塑造范进这个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形象,精心选用了不少典型材料。如范进进学、胡屠户贺喜一段,主要写胡屠户将范进训得唯唯诺诺;范进借钱、胡屠户唾骂一段,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胡屠户的欺贫爱富;范进中举,乐极发疯一段把范进的疯态写得活灵活现,让人们从中看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胡屠户壮胆掌打范进一段则和前文唾骂范进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刻画了胡屠户的市侩形象;张静斋拜会范进一段,与上文的情节相得益彰,点明范进发疯的真正原因,使人们明白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 

(1)范进欢喜疯了的过程,分作四层。第一层写昏厥,第二层写疯跑,第三层写跌倒,第四层写疯走上集。范进的疯,是因喜而疯,范进的喜,是喜至于疯。作者紧紧把握这一特点,逐步展开。四层中,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几乎一以贯之,又略有起伏。范进的语言描写,前两层中用反复手法作了安排。反复中又有变化,前一处用“好了”,后一处只用一个“好”字,冲动的劲儿又有区别,足见用词的细心。 

(2)侧面烘托有两种,一种是零星的穿插在范进喜疯的每个过程之中,一种是集中的安排在正面描写之后。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用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进飞跑的疯狂,用众人拉他不住的动作,烘托范进的那股疯劲,一处处衬笔都突现了中心人物。

三、拓展延伸

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这两篇小说你更喜欢那一篇?为什么。

我们将两篇文章从三方面进行比较:

1.人物和主题思想。

范进与孔乙己同是读书人,一个到晚年终于中举而发疯,一个始终没有进学,潦倒而死。从思想性格方面来说,他们都热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疯的不知为何而疯,死的不知因谁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怜。因此,这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摧残他们的精神,摧残他们的肉体。

2. 作者的态度和讽刺夸张手法。

《范进中举》和《孔乙己》都运用了讽刺手法,但又有区别。前者是对主人公(范进)尖锐的嘲笑,那“抱着鸡,手里插了草标”的形象,那“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后者对孔乙己的嘲讽,严厉而冷峻,却并不显露,那又脏又破的长衫,那“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绘得那样淋漓尽致。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呢?吴敬梓对笔下的人物是的尖锐的嘲笑,无情的鞭挞,因为他痛恨封建科举制度;鲁迅对他笔下的人物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作者希望他能从麻木中觉醒,以便拯救中华民族。由此可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对该形象的态度所决定。

3.表现手法。

《范进中举》主要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而《孔乙己》则选取人物一生中几个富有表现力的片断,放在一个典型的环境里,去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挨饿挨骂,甘愿受辱

中举前

范进          追求功名,不顾一切        悲   对功名梦寐以求,

喜极发疯,丑态百出              为功名神会颠倒,

中举后   对乡绅,周旋自如                利欲熏心,可笑可悲

对丈人,势利虚伪             

前:鄙视  谩骂  训斥   趋炎附势

胡屠户                                    的市侩

后:吹捧  奉承  讨好   势利贪财

 

孙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