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12-09 手机版 | ||||
永顺一中 彭永 【设计思路】 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二个问题:从何而归?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赏析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作者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3.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中领悟诗歌宁静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其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选取一组湘西的自然风光和风俗人情的画面制作成视频导入。 (师生一起回忆初中所学陶渊明的诗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其三)《饮酒》) 二、作者简介 1、七嘴八舌话渊明(请同学们根据初中的学习,七嘴八舌说一说你了解的陶渊明,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譬如说“陶渊明爱菊花”) 2、教师小结: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三、朗读课文 1、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 2、师生指导朗读,听视频朗读。 3、请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四、品析诗歌 1、解题,理清诗歌思路。 我们常常说文章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的信息。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其一)》这个标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 学生明确:"归"字 解词:归——本义女子出嫁,后来引申为女子回娘家,又引申为返回。 提问:从何处归?归向何处? 2、从何而归?(分析归隐原因)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明确:官场生活。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小结:诗人看透官场的污秽和黑暗,迫不及待要归隐田园了。同时表达了对官场的无比厌恶之情。 3、归向何处?(研读田园风光) 问一:既然陶老先生如此“爱丘山”,那么他笔下的田园风光究竟是怎样的呢? ①找出本诗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②诗人具体写了哪些田园景色?这些景色有何特点? 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明确:①诗中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些景物的特点是:平静恬淡、清新祥和。 ②描写的田园景色有: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③描写的顺序是:由远及近(诗人通过所见所闻,从近到远进行描写,用“狗吠”“鸡鸣”来衬托村庄的宁静。) 问二:我们现在闭上眼睛,用情景再现法,边读这几句诗,边想象脑中的这幅画面。 师生闭眼朗诵。(配上轻音乐) 师生总结。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②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新唐书•王维传》:“别墅在辋川,地奇胜……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②潺湲:水流动的样子。也可以指流水声 接舆:春秋楚一隐士一狂士。 1、找出与陶诗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2、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请同学们描绘一幅自己喜欢的生活图景。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