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两则导学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6-12-09 手机版


授课人:祁阳一中 桂巧艳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坛经》的思想内容及语言特色,落实文言文知识。

2.理解禅宗流派及其思想,培养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

3.感知佛理禅趣,提高学生对外界事物与生活的感悟能力。

二、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坛经》的思想内容,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理解禅宗流派及其思想,培养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外界事物与生活的感悟能力。

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下注释,将重要注释写到课文中,并勾画重点字 词句,完成下列问题。

2.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慧能一闻,言下便悟。 言下:一言之下,顿时

B.若住此间,有人害汝。 住:停留

C.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见:见性,悟彻清净的佛性

D.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利:锋利

3.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B、法即一宗,人有南北。 见迟即渐,见疾即顿。

C、如为六代祖 衣将为信禀

D、法以心传心 何以渐顿?

4.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部分的意义。

①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 ②其夜受法,人尽不知。

③世人尽传南能北秀 ④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

5.《坛经》是一部怎样的经文?《坛经》两则分别讲了什么内容?请概述。

探究案:探究文本•提升能力

一、文本研读

1.研读《慧能受法》思考:五祖为什么选择三更传法慧能,并叮嘱即速离去?

2.研读《南能北秀》思考:文本是怎么评价顿悟、渐悟的?你的评价是什么?

二、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

请结合生活与学习,分享让你感悟最深的佛理禅趣(可佛理故事,可来自佛典的一些词语、可含禅意的诗歌)。

(可参考《学案》中提供的交流分享资料)。

【知识链接】

1.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佛教是从域外传入我国的。最早是在东汉明帝时开始传入中国的。隋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际文化交流活跃,佛教综合南北思想体系,发展为许多新的宗派。其中禅宗结合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传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唐朝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五代以后,佛教开始走向衰落。但是,在长期的传播中,佛教的思想已经内化进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2.禅宗

禅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它既不是延续印度佛教已有的某个宗派,也不完全信奉某部已有的经典,而是建立了自己的宗经,标榜自己独特的修持方式,是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其中有神秀、惠能二人分立为北宗渐门与南宗顿门。六祖慧能是禅宗的真正创立者,禅宗以菩提达摩为中国始祖,以六祖慧能的言教《坛经》为经。

3.《坛经》

《坛经》,一名《六祖法宝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创始者、禅宗六祖慧能(一作惠能)的传法记录。禅宗六祖慧能说,弟子法海集录。

【分享交流参考资料】

1.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自佛典,蕴含丰富人生道理。请查辞书或网络,了解下列成语的出处和本义:大千世界、天女散花、水涨船高、本来面目、头头是道、自作自受、自欺欺人、同床异梦、闭门造车、皆大欢喜、拖泥带水、神通广大、引火烧身、鹦鹉学舌、解铃还须系铃人等。

2.许多诗人受到佛理禅趣的影响,如王维、杨万里、苏轼、柳宗元等。他们写花鸟、绘山水、吟闲适、咏渔钓的诗词中有的就含佛理禅趣。复习所学过的,想想他们的诗词意境的特点,并分享你从中感受到的特点。如:

(1) 悟 道 杨妙锡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2)春来草自青,秋到叶自落。

(3)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4) 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5)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6)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3.搜集自己喜爱的佛理小故事从中去谈悟到的人生道理。

参考故事: 《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放下》

老和尚又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抱该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抱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放下》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那人答:“是。”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4.生活中许多人用行动在诠释佛教智慧。

参考生活实例:张式无喉自然复声疗法:张海恭老师在33岁的时候,因为生了喉癌把整个喉咙切除了,再也不能说话了。三个月之后,掌握了一套能使气流控制在自己的意念之中,能很流利的讲话的方法。即利用丹田进气管来说话。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