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12-08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 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 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入语: 师:同学们,如今已是秋风萧瑟,夜凉如水,站在秋天里怀想春天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吧?百花争艳,莺歌燕舞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成就了多少名篇佳作。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词? 生:...... 师:同学们积累的诗句可真不少,春天真的是美不胜收。那么,在朱自清的眼中,春天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春》,和他一起欣赏春天的美丽。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酝 酿 嘹亮 撑 伞 蓑 笠 稀 疏 抖 擞 安巢 二、整体把握文章。 1.配乐齐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1)课文描写了怎样的景色?(生机勃勃的景象)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喜爱春天,赞美春天)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2.这样美丽的春色,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呢? 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3.文章重点描绘的是哪部分?(绘春)那作者绘春的那几幅图呢?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4.师:你觉得哪幅图最美?其实每一幅图都有它的精彩之处,老师最喜欢春花图,那么,我们就以春花图为例,来学习怎样欣赏写景散文吧! 三、精读课文,体会妙处 。 1.齐读春花图段落,体会妙在哪里,美在哪里。 这段抓住了春花的什么特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板书:特征,手法) 学生讨论,师巡视。 生:多,美,艳的特征。(板书:多,美,艳) 师: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生: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师:大家赞成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句话。这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生: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多的特点。 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花的颜色多,艳丽。 生: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板书:比喻,拟人,排比) 师:那么作者看到这样美的景色,他心情会怎么样?(高兴)那我们读的时候要用喜悦的语气来读,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作者的喜悦吧! 生齐读。 师:这部分除了采用修辞手法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思考一下。 生:多种感官。比如,颜色是视觉,甜味儿是嗅觉,蜜蜂是听觉。(板书:多种感官) 师:还有没有? 生:侧面烘托。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板书:侧面烘托) 师:这句话中有个字用得特别好,哪个字啊?(闹)好在哪里? 生:表面写声音,其实是衬托花多,美,艳的特点。 生:还有运用了虚实结合。 2.师小结:这段文字运用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段,侧面烘托,多种感官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将春花多,美,艳的特征写得淋漓精致,我们在写景作文中,也要学习作者的这些表现手法。 3.再齐读这一段,感受春花的美和作者的喜爱之情,要有感情的朗读。 五、合作探究,揣摩语言。 1.找出其他部分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来赏析一下。 生四人小组讨论,师巡视。 2.师:小组代表来说说你喜欢的句子。 生:第9段,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娇美。 生:第3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中动词用的好,写出了小草的顽强生命力。 师: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 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生:第6段,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雨丝多,细,密的特点。 生:第1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春天来了。 师: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要读出急切的语气来,另外,还有春天来了的欣喜感受,这句话要读出欣喜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第2段。 师: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生:嫩、绿、多 师: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还有吗? 生:.......... . . .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跟着朱自清欣赏了美丽的春天,品味了优美的语言,写作时,如果我们也注入真情,注意语言,多用修辞,我们的文章也会生机盎然的!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仿照本文,写一篇以秋为题的文章。 八、板书设计 11.春 朱自清 盼春(1) 特点 手法 春草图 比喻、拟人、排比 春花图 多、美、艳 侧面烘托 绘春(2-7) 春风图 多种感官 春雨图 虚实结合 迎春图 颂春(8-10) 徐丽娟 |
闂佸憡甯楃换鈧紒鏃€鎸冲畷銉ヮ吋閸涱垳鎲ラ柣鐘辩劍瑜板啴鎮ラ敓锟� 闂佸憡甯楃换鈧紒銊㈡櫊瀹曘儱顓奸崨顖滄啣闁荤姳鐒﹁ぐ鍐偉閿燂拷 闂佸憡甯楃换鈧紒妞剧窔瀹曟濡歌濞肩姴顭跨捄铏剐$紒鈽呮嫹 婵°倕鍊圭湁缂佹梹鎸冲畷銉ヮ吋閸涱垳鎲ラ柣鐘辩劍瑜板啴鎮ラ敓锟� 婵°倕鍊圭湁缂併劉鏅犲畷銉ヮ吋閸涱垳鎲ラ柣鐘辩劍瑜板啴鎮ラ敓锟� 婵°倕鍊规灙闁逞屽墮閸燁偊宕h箛鏇犵煋闁瑰瓨绻傜换渚€鏌涢弽鍨
·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