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12-06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提高朗读能力,背诵累积诗歌。 2.以朗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理 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导入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 为古 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二、作者及相关知识介绍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一带)人,与当时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样著名,被称为 “初唐四 杰”。他是著名学者王通的孙 子,很小的时候就写 得一手好文辞,有“神童”之称,可惜不到三十岁就在渡海时落水而死了。他做过几任小官,却两次遭到斥逐和除名,短短的一生是在坎坷中度过的。留传下来的《王子安集》里,文比较多,诗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他的代表作。 这首诗点明送别的地点是长安。他曾几次到过长安。这首诗有少年进取的精神,没有消极颓唐的情绪,可能是诗人二十岁以前在长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时所作。少府,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一作“蜀州”,在今四川省崇庆县。“本文题目应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686年才改为“蜀州”,当时王勃已故10年。“蜀川”,指川西岷江流域一带。 三、朗读诗歌 1.听范读,仿读。 2.指读,指导朗读。(从节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来评价)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全班齐读。 四、翻译诗歌 1.解题 送杜少府到蜀州上任:之:动词,到的意思。 2.结合注释,翻译诗句。 3.交流难点,翻译全诗。 少府:官名。 城阙:皇宫门前的望楼,往往被用来代表京都。这里指唐朝都城长安。 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 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 风烟: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 :不要效仿。 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参考: 长安的城阙高踞三秦中枢,遥望岷江的五津,隔着无尽风烟。 你我之间有难忘的离愁别绪, 因为彼此都是漂泊流离在外做官的人。 四海之内若有知心存在,再远的天涯也仿佛近邻。 不要在我们挥手作别的路口,像小儿女那样情难自禁哭湿佩巾。 五、诗歌赏析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律诗的四 联分别称什么? 明确:五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 .诗 歌中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诗人与送别友人,从题目中看出。 3.诗的首联写了什么内容,能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表明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两地,为诗歌的抒情奠定了基调。 4.点明分别之意的是哪一联,写出了诗人和友人的哪些共同点? 明确:颔联。同为不得志游宦在外的知识分子。相同的境遇使他们具有相通的感情——怀才不遇的悲凉之情。 5.如何理解颈联中的知己与比邻? 明确:这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对友人的激励。表现了诗人广阔博大的胸襟。 6.如何理解诗歌的最后一联?这一联中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这是对朋友的叮 咛和鼓舞,也表明了自己坚强乐观的情怀。 六、拓展 王勃的其他送别诗: 江亭夜月送别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查找两首你喜欢的送别诗,并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首联——点明地点 颔联——离别原因 颈联——与友互勉 尾联——宽慰勉励 惜缘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