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相似的讽刺手法的运用——《钦差大臣》《装在套子里的人》赏析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作品赏析 2016-12-02 手机版 | ||||
缪加奇 《钦差大臣》至今仍然有着深刻而广泛的世界影响,在许多国家常演不衰。课文节选的是这部喜剧的第八场和结尾部分,也可以说是这部喜剧的高潮部分和最富讽刺意义、最精彩的部分。这部分写得好,大概得益于讽刺手法的巧妙运用吧?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个片段运用的讽刺手法和同样是讽刺高手的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讽刺手法有惊人的相似。 一、 漫画式的人物刻画。 所谓漫画就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进行夸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讽刺的效果。《钦差大臣》一文在塑造市长这一人物时就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作者不但让市长自己大骂自己是“老糊涂”、“大笨蛋”,还自我揭露隐私:“我做了三十年官,没有一个商人,没有一个包工头,骗得了我,连最狡猾的骗子也都被我骗过;就连那些一手瞒过天下的老狐狸、老滑头,都逃不过我的手掌心,吃过我的亏,上过我的圈套;我骗过三个省长!”这种大言不惭的表白简直就是把狗屎当作黄金往脸上贴。这一切虽然有些夸张,也不是没有依据,人在受到大的刺激后是会有反常的表现的。市长正因为是骗人高手,所以,他在被人骗了后,才难以接受真相。 我们再看看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对别里科夫的描写,作者也用了夸张的手法,说他即使在晴天也要“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还要“戴上墨镜?”“起衣领”,他把自己整个地装在“套子”里。这样的肖像描写肯定是作者夸张了,但这样一个漫画式的肖像却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对套中人有深刻的理解。就是这样的人,使“全城人战战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寄信、交朋友、读书,不敢周济穷人、教人识字,不敢吃荤、打牌,不敢搞任何娱乐活动”。 二、 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 《钦差大臣》节选的片段中市长知道真相前后的对比,就是对这个人绝妙的讽刺。在知道真相前,他把假钦差接到自己的家里,敬如上宾,甚至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可是,一旦知道自己上当受骗后,又说假钦差是“皮包骨又干又瘦的人”“比破抹布还不如的家伙”,前后判若两人。这一鲜明的对比,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 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运用对比讽刺也是十分成功的,别里科夫的口头禅是“千万不要闹出什么乱子来”,他的迂腐守旧、仇视一切的丑恶灵魂和柯瓦连科兄妹的爱好自由、敢于向旧秩序挑战的思想性格就是鲜明的对比,将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放在一起,让保守落后的别里科夫承受新事物的冲击,通过对比显示出“套子”的不合理、可鄙、可怜和可笑。 三、 别具一格的语言描写。 喜剧语言的讽刺效果,常常不在语言的本身有多么搞笑,恰恰在于由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场合说出来就自然而然形成了讽刺效果。在《钦差大臣》的节选部分,假钦差给每个人都画了一幅像,如“市长蠢得像一匹灰色的阉马……”“邮政局长和得跟部里看门的米赫耶夫一模一样,大概也是个坏蛋,好酒贪杯的酒鬼。” “慈善医院主任十足像个戴便帽的猪。” “督学满身是葱臭。”等等,这些本来是假钦差写给自己亲密朋友的话,这些话是不会在大庭广众下说出的,现在,私拆他人信件的邮政局长让它公开了,还要让他们自己说出来,从中既看出假钦差的嘴脸,也活画出了这些地方官的丑态,达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再看看《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吧,他反对老师骑自行车,说“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本来这是荒谬绝伦的思想,他却是一本正经地说出来,这真正是对荒唐愚蠢的套中人辛辣的讽刺。 相关链接:作品赏析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