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与智慧 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11-29 手机版 | ||||
一、教学目标 1.能指出“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找出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 2.反复诵读,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能理清文章的说理层次。 3.品味作者智慧典雅的语言,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能理清文章的说理层次。 三、教学难点 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快结束了初中的学习生活,离自己梦想中的大学又近了一步。坦诚是说你们喜欢学习吗?) 显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字词疏通 寸积铢累 远瞻 探骊得珠 (通过注音,解释,扫清阅读障碍。) (三)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第二自然段“有人认为学问就是智慧” (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学问与智慧”的辩证关系) (四)再读课文,提炼观点 自由读课文,做这样一件事情。这是一篇议论文,我们抛开举例、比喻等,单独找出文章中作者在讲道理的句子,把这些句子组合起来,你有什么发现。 (提取议论文的关键信息,即能够表达观点的议论性语句,同时借此梳理文章脉络,展现作者的论证思路。)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指导并点拨) 那么同学们,我们将这些语言组合起来,大家发现了什么? 学问(learning)与智慧(wisdom),有显然的区别。 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 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明确:这些议论性的语句出现在文章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它们本身就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作者先明确了“学问”和“智慧”的区别,然后分别说明学问不能离开智慧和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最后总结出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的结论。 总结找论点的方法 读书方法:把书读薄,读薄的过程,就是不断过滤、不断凝练、不断浓缩的过程. (五)精读课文,揣摩妙处 作者在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的时候,怎样说理让自己的观点更加充分? 1、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1).孟德尔的例子和前文哪一个词能够相对应?“探骊得珠” (2).在孟德尔的例子中,哪一个词语最能够体现作者觉得孟德尔的不可思议?“居然”同学们读一下孟德尔的例子,你感受到什么? (3).在写达尔文的例子时,句式发生怎样的变化? 反问(何曾 何以 )强调从极小的事物看出大道理就是智慧 (4).为什么不例举爱因斯坦做了什么,而是引用他说了什么? 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就是智慧 (5).本段,作者用了三个例子来论证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这个观点。三个例子,是不是有重复累赘的嫌疑呢?我为了语言的简明,删去某一个例子,行不行? 不行。孟德尔的例子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赫胥黎是一个失败的例子,爱因斯坦不仅成功,他还说出了成功的方法。所以三个例子是从不同方面来论证观点的,而不是例子简单的堆砌。同学们,这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呢? “议论文选材的严谨性,材料不能简单的堆砌。” 总结:举例论证之妙 2、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第五段采取自学的方式,找一找作者从哪些方面让自己的观点更有力? 如:从句式、词语、比喻、角度等方面 比喻: . (1)作者把“无学问的智慧”比作“肥皂泡”。同学们,肥皂泡有什么特点? (2)那作者把真正的智慧也就是“从学问中产生的”智慧比作什么呢?探照灯、泉水。 那老师的疑问又来了,作者做一个比喻不行吗?干吗要做两个比喻呢? 探照灯的特点,照得深、远,穿透力强,有力量。预示着真正的智慧是远瞻,可以烛照前途 泉水的特点是什么?读一读“不断地”这个词。对了,是源源不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由这两个比喻总结一下,在作者看来,真正的智慧是怎样的?走得远,走得深,有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一直智慧下去。 (3)句式与词语 齐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排比句。加强语言气势。 “也惟有。。。。。”我们把“惟有”换一下,换成“也许”大家看行不行?为什么? 读一读“惟有”,再换成“也许”。我们看出作者话语的铿锵有力,不容置疑,他对自己的观点是十分肯定的,很有自信的。 用词:“产生”与“锻炼”互换位置行不行? 逐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同学们,作者运用精妙的举例论证和形象的比喻论证之后,再看一看我们之前提取出来的议论性的话语,可不可靠?论述充不充分? “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清澈,最为宝贵” 所以,齐读中心论点,顺理成章,作者得出了最后的结论。(展示课文最后两句话。) “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齐读这句话,思考,作者在学问和智慧的天平上,更注重什么?“智慧”这对我们学习有什么启示呢?学生思考。 再展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妙在:周密的举例论证 鲜明的对比论证 形象的比喻论证 精准的说理文字 严谨的逻辑思维 3.仿写句子 “学问是知识的聚集(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 “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 “如果学问是一本书,智慧就是阅读书籍的方法。” 展示:我们努力做到: 用渊博的知识武装头脑 把浩瀚的智慧装进胸膛, 以学问为基础, 用智慧做帮手, 遨游于神秘的知识殿堂中, 撷(xié)取累累丰硕的智慧果实 五、作业 下面哪些名言能证明本文的观点,请把它们插入文中, 并说说理由。 ①仅仅具备出色的智力是不够的,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出色 地使用它。——笛卡儿 ②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洛威尔 ③人的智慧不用就会枯萎。——达•芬奇 翁昌俊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