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6-11-24 手机版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本文选自         ,作者        ,原名          ,浙江        人,我国伟大的       家、        家、       家。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隐晦(    )  祭祀(    )  脚踝(    )

颧骨(    ) 嗤笑(    ) 愕然(    )瓦楞(    )  寒噤(    )  惘然(    )  

作揖(    )   恣睢(    )   隔膜(    )

3.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

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

(2)现在我所希望的,不也是我自己手制

的偶像么?                 (     )

(3)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     )

(4)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                     (     )

(5)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     )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      ) 

(2)“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                   (      )                                        

(3)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      )

(二)初读感知

1.了解辛亥革命之后,农村当时生活状况。

2.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既力求完整,又要简明扼要。)

3. 在故乡的今昔对比中,写了哪些变化?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品味故乡的“景变”,说说你的感受。

2.品味故乡的“人变”,用精练的词语概括杨二嫂、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特征。

人物 角度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杨二嫂

外貌 年轻美丽

语言 尖酸刻薄

动作

对我的态度 虚伪吹嘘,尖酸嘲讽

对生活

的态度 本分生活

性格特征

(提示:可以借助表格来完成)

人物 角度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闰土

外貌

语言 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

动作 活泼刚健,干脆利落

对我的态度 毕恭毕敬,有厚障壁

性格

特征 淳朴善良,精神麻木有等级观念的木偶人

【小支架】

人物是文章的灵魂,是构成文章吸引人的重要因素。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刻画,它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所以,人物刻画只有精心雕琢,才能更加鲜活。

3.你还可以设计一些表格来表现故乡的变化吗?

4.写作背景,思考故乡变化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揭示出什么主题?

【小支架】

小说中运用对比,可以更好的突出小说的主题。

(二)展示交流

心得随笔:

三、自我检测

(一)阅读“我冒了严寒……本没有什么好心情”回答问题。

1.第二段用了       、       、       等形容词描写故乡的萧条景象。

2.文中“故乡全不如此”“仿佛也就如此”“故乡本也如此”应如何理解?

3.文中直接抒情的一句是             。

4.文中写景语句有哪些?作用是什么?你认为哪一个词用得最精彩?

5.既然说“我的故乡好得多了”,又为什么“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二)阅读“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也便成了路”回答问题。

1.辨析文中三个“辛苦”的不同含义,把对应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文中括号内。

A.奔波、劳碌     B.辛勤、劳苦

C.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2.对“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一句中“朦胧”一词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月光不明,黯淡无光

B.水声潺潺,使人昏昏欲睡

C.通过想象,展现出模糊的景象

D.迷迷糊糊,眼睛看不清楚

3.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我想到希望 ,忽然害怕起来了。”这是源于“我”对现实的沉重感,对通向希望之路的迷惘。(    )

(2)“他的愿望切近”,是指闰土的生活愿望很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看得见的,即摆脱贫困,(   )

(3)“我的愿望茫远”是指“我”的希望还不够清晰、具体,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因而茫然,又因为现在还看不见“我”的希望的曙光,因而远。(   )

4.“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作者特意写“我在走我的路”,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用意?

5.“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含义?

四、自助迁移

(一)课外链接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②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③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④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⑤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⑥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进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⑦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⑧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注】①旖旎(yǐnǐ):柔和美丽。②耄耋(màodié):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③望:夏历每月十五日。

1.作者在第④、⑤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请按先后顺序分别填写。

——捉知了——          

——            ——             

2.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从写法和目的两方面回答)

3.从第⑤段中摘抄与第⑥段划线部分相照应的文字。

4.请你写写阅读这篇文章的心得。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进行评论,也可以写自己的感受或联想。字数在150字以内。

(二)实践运用

1.请仿照本文运用对比突出主题的写法写一则小短文。

2.推荐阅读《呐喊》

鲁迅有句名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卓越开端。它开创了新现实主义,以“直面惨谈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深入的描写了社会的丑恶,罪恶和病根。 

韩三其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