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校长:成功的要诀是看一个人有多傻 (教师随笔)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2016-11-22 手机版 | ||||
刘长铭 今天,我越来越坚信,在诸多影响成功的因素当中,智力不是首要的。 我的回答可能会令人感到意外。 我认为,成功的要诀不是要看一个人有多聪明,而是要看一个人有多傻。 我见到过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有学术领域的,有商业领域的,有创业者,也有做管理工作的成功者,他们身上都是带有这样的傻气。 只有傻人才能真正懂得这样简单的成功要诀: 不论你做什么,哪怕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都要把它当作事业,当作信仰,甚至当作生命,坚持和坚定地做下去,自始至终不动摇,不放弃,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完美,做到世上独一无二,做到世上无与伦比,这就是成功。 简单地说,成功的要诀就是坚持,就是始终坚持。 在我看来,只有傻人才会这样做,只有傻人才天生懂得这个要诀,也只有这样的傻人才能取得成功。 下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傻人能幸福么?幸福的要诀又是什么呢?我的回答同样也会令人感到意外。 我相信这样的傻人一定是幸福的,因为幸福的要诀不是获得财富名利。 同学们,我相信你们的未来会温饱不愁。在温饱不愁的前提下,幸福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充实。 几年前,我曾给四中的同学提出了18条建议,其中有一条建议就是: “养成每天做一件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的习惯:例如帮助一下别人,或是让别人高兴。自己要想明白为什么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它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意义何在?” 我之所以向同学们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因为我明白并且希望每一个四中人也明白,幸福归根到底不是在感官上获得满足,而是在精神上获得意义。这与一个人是否拥有财富、名望和地位无关,他可以是一个平凡的、普通的人。 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回想起来我们30多年来,靠抢跑培养了这么多尖子学生、竞赛的获奖者、金牌得主。可我们并没有看到当初所期望的,从他们之中产生很多科学领域的大师,至少现在还没有。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孩子都有这样的过程: 开始出生的时候有很多梦想,希望孩子上一个好学校、有一个好成绩; 慢慢我们的期望逐渐降温,期望这个孩子能够正常毕业、升学、就业、将来能够成家、生儿育女、生活稳定、工作稳定、别下岗; 能够在三、四十岁的时候身体健康、家庭和谐、进入老年希望孩子孝顺最后你不能动的时候, 等所有最初的梦想都没有了,那时候的梦想就是,他能在我的身边给我倒一杯水。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路都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最开始有非常高的崇高的理想,但是最后当我们已经垂老的时候,才真正明白我们很多时候的培养都是不正确的。 大部分家长无法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在他们眼中,成功甚至说成功学已经深入到信念之中。 但我并不大相信成功学,这个概念只有在中国的书市上很火,套用、复制别人的成功往往出现很多问题。 而且,无论我们怎样对人进行分类统计一定是正态分布的,所谓最成功的人一定是很少数的,绝大多数是平常的。 但是,平常的人就没有幸福吗? 难道我们是一个普通人就没有普通人的幸福吗? 我们普通人就没有权利谈幸福吗? 其实我们今天看到大量的人是普通人,但他们生活很乐观、很幸福。 我看过一个日本做的调查,日本女孩子普遍不愿意嫁给有车有房、父母给准备好一切的男孩。 家庭就像小鸟搭窝一样,衔点泥和枝叶,一点点靠唾沫黏合,有这个过程,才能体会到建立家庭的辛苦,才会珍惜。亲子关系也是一样,不要以为父母给了孩子一切,他就会感恩。 作为校长,我和家长交流很多。在我看来,过于急躁和焦虑是现今家长们的普遍心态,太害怕落后。 其实你的孩子一点都不落后,这方面不行,那方面可能就比别的孩子强,但家长总看不到这些。 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就已经很优秀 很多人在当父母前都会说“孩子健康成长就好”,一旦成为父母,可能更多的期待就来了,希望孩子更成功优秀。 但我觉得,你的孩子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就已经是个优秀的人了。 没有很高学历的人也可以很优秀。 我有一次去美国,登机口的检票员是个大胖子,帽子上的绳子都快挂不住他的脖子了,整个人看上去很滑稽,但他不在乎这些,反而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骨子里透着幸福感。 有一次在北京的一个超市,我买东西问服务员一些问题。 他满脸不高兴,把话含在嘴里说,我问了三遍都没听清他说啥。 我说小伙子,你这样工作能开心吗? 人的生活态度特别重要。所以,我当校长以后,把“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写进了学生的培养目标中。 现在的培训机构很喜欢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当做宣传语,不知是何时造出来的一句话,真的是误了很多人。 家长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怕输在起跑线上。 起跑线上哪有输赢?终点才论输赢呢。 至于社会压力是否存在,要看你怎么理解,你非要处处竞争,能没有压力吗? 读哪个学校都不如家长重要 我认为现在的家长把过多的希望寄托在学校教育上,而忽略了他们在孩子身边担负的角色,他们应该在人格和精神上成为孩子的榜样和楷模。 有几次,我在MBA班上讲课,底下都是成功人士。 一个事实是,他们现在的成功与当年上过的小学和中学没有任何的相关性。 去年在南开中学,校方特意介绍了一个他们的校友,中科院数学所的院士,他没上过大学。 我希望家长知道,上什么学、读哪所学校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而决定性的影响来自家长。 作为一个父亲,我也让孩子去上过奥数班,后来她到美国上学后告诉我,学校里真正数学好的都是美国人。 中国孩子对问题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感觉,不如美国孩子,这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差别,而非学校选择的差别。 我的孩子上学的时候,我和爱人都当老师,顾不上管她。 我们也有孩子的升学压力,但没给她施压,没逼着她学什么,我们的教育更偏向于顺其自然。 她现在在工作上很棒,在职场上是个令人欣赏的人。 我想,这就是我和她妈妈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对她的影响。 而且,我认为不要把家庭教育过于艺术化、也不要过于技术化。 就拿建立亲子关系来说,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出国旅游、探险,都是一些方式。 但亲子之间的情感是在普通的生活中建立的,一起做饭收拾房间,这样建立的关系很真实,让孩子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 哪有成天在海滩上你追我跑就能建立的,那都是电视上演的。 我们都成为了学区房的受害者 社会上大部分家长和孩子都有名校情结,这和学校的宣传有一定的关系,一些学校的炒作可能造成社会的教育观出现偏差。 学校之间确实有差异,但我觉得北京教育资源均衡整体上不错。 家长追逐学区房完全没有必要,过于盲目。 我每次给别人上课都会现场做问卷调查,数据证明人后来的发展和你上不上重点小学、重点初中没有任何相关性。 学区房热也来自于一些商业机构、学校的炒作,这种炒作破坏了教育的生态,老师、校长也是受害者。 一天到晚追逐这些,教育者的生活、职业性都会受影响。 记得我当老师时,有的班50个学生有40多个考上清华北大,但没有宣传这个,升学率真的不能表明教育的成功。 当然,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放弃高考,选择出国,过去总说高考是过独木桥,现在不是独木桥了,有很多桥、很多路。 这是好事,说明经济水平提高了,也是选择多元化的表现。 这是教育选择中的一种可喜的变化。 从事教育这么多年,我接触许多学生和学生家长,近年来我发现一些家长的名校情结和教育公平的追求越来越严重。 但也有些家长心态越来越平和,开始考虑孩子的幸福问题。 上什么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保持进取的精神和幸福的追求。 刘长铭校长语录 其实,幸福就是成功,普通不等于平庸,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不是只顾享乐、追求平庸,而是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感受爱与被爱,体验到创造、创新带来的幸福感。 一定要学会自己做饭,虽然不会做饭你也有饭吃,但那叫活着,或者叫饿不死,那不叫生活。 夫妻关系永远第一重要,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 我们是否曾向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孩子只要把分数搞上去,别的你什么都不用管”。我们想培养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可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责任的教育已经彻底的丢掉了。 我们学校的老师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我把这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则。他说:“校长,我现在明白了,做教育有的时候就是要眼睛揉沙子。”这是教育的一种宽容,我们要相信孩子能把这个事情想明白,能从这个事情中悟出一些道理。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