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11-10 手机版 | ||||
教学设想: 这篇散文以平淡似水的笔调,记述了生活在社会最地层的普通人老王的艰辛生活琐事、人生经历,尤其是与作者一家的交往,热情讴歌了老王不畏艰辛、任劳任怨、待人忠厚、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寄托了作者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敬佩和热爱之情。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线索,感受老王的思想品质,把握老王的善与苦两个方面,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也应像作者一样对不幸者、卑微者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也让学生通过语言了解一下当时那个时代。 教学思路: 导入——了解作者——走近老王——善待老王——感受老王——关注老王——描写老王,从而实现从文本到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2、学习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 3、理解、积累“塌败、愧怍”等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 1、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有没有乘坐过三轮车?大家有没有跟三轮车夫攀谈过? 你会和他聊什么?今天让我们跟着杨绛的《老王》,去聆听一个关于三轮车夫的故事—— 背景资料: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二、介绍作者 杨绛,(1911— ),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三、整体感知(走近老王) 1、听完了录音,你们知不知道这个老王是什么人(可以从生活、为人两方面概括),作者一家是怎么跟老王打上交道的? 明确: 老王——身份: 回民 蹬三轮的单干户 家庭:光棍,哥哥死了,两个侄儿没出息(自然养不了他,照顾不了他) 身体状况: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 ,瞎的 居住条件:一个荒僻的小胡同,一座破破落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 明确:老王的生活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机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败,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凄凉艰难。 一个字――苦 明确:地点:北京 时间: “文化大革命” 作者坐老王的三轮认识 2、文章中叙述了哪些作者与老王交往的事?请同学从文中找出来。 这些事情表现了老王有着怎样的品格? (1)老王送冰,车费减半 (2)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3)去世前送香油和鸡蛋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 老实厚道 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体现心地善良 拿了钱还不大放心。 纯朴仁义 ③去世前给作者送香油和鸡蛋,表示感谢。 知恩必报 一个字――善 3、老王是一个蹬三轮的又穷又苦的苦命人,作者一家是高知识分子,那么她们一家又是怎样对待老王的呢?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一家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与他闲聊;(精神上的平等靠近和慰问) B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C、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D、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E、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言传身教)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一家也都有着一颗善良柔软的心,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关心、爱护,尊重他理解他。 ――――得出结论“社会需要用善良体察善良”。 四、局部研读(善待老王) 1、这两个人物交往的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情节,其中写得最详细、最感人又最能引起我们思考的是哪个情节,哪件事? 老王送鸡蛋、香油。还有我对老王的怀念。 2、请大家饱含深情地把这个部分读一遍。有一天——开始。生齐读第8-16段。 3、作者对老王作了哪些描写?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4、大家说,作者把它比成“僵尸”,又打上一棍会散成一堆白骨。这个句子用了哪些修辞? (比喻、夸张) 5、这两种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写出老王的形象。作者对他的同情 6、我在读作品时,还读到一个细节,觉得很奇怪,就是老王给我送来鸡蛋和香油时,我想还钱,老王说不要,可他还站在那里等我,为什么等我呢? 因为他和我是真诚交往的。老王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怕我觉得欠他一份人情,怕我觉得不安,他是真心关心我的。 7、老王自己那么穷为什么还要给我送香油鸡蛋? “我”对老王的关爱,以及老王知恩图报的美德。 8、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照顾他的杨绛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明确,作者有愧怍之感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因为:①她觉得自己照顾老王太少。②她觉得自己拿钱去“侮辱”了他。③没有接受老王真诚的感激,让老王临死前的一个小小的心愿也实现不了。④对生病期间的老王关照太少,连他死了也不知道。 小结:(愧怍:惭愧)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她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这体现了作者有着平等观念与人道主义精神。 五、读后的思考:(感受老王) 1、从“我们一家”和“老王”的关系来看,你认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是什么?(透过“我们一家”与老王的交往,大家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爱心善心、人道主义精神、平等相待的观念等。 2、社会上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运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面对生活中那么多的“老王”,我们应该怎样做? 明确:把爱心献给他们,以善良对待善良。(指导学生齐读) 六、拓展延伸(关注老王) 问题:那么,我们周围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们? 小结:作者会愧怍是因为她觉得做得还远远不够。可见在作者的思想中,她真的是平等地对待老王,把他当作一个心地善良、人格高尚的人去对待——无关乎职业,无关乎收入!可是,她还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这表现了知识分子勇于反省的良知。而“我”身处不幸,还能关心别人,体察别人,尽量帮助别人,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是爱,爱使苍凉的人生有了温暖、光明的慰藉。 七、小结寄语: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人有时很渺小,人生有时很艰苦。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相濡以沫,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我们应该像特雷莎修女一样,用伟大的爱去做一些细小的事情,即便是一句话,即便是一个眼神,都能让世界美起来,让人生好起来! 六、布置作业:你身边有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吗?你能用文字描述一下他(她)吗?或者勾勒一幅他(她)的简笔画。 附板书设计: 老王 杨绛 “我”:同情、关爱—— ——老王:不幸、善良 人道主义 平等观念 反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反思,才能有更大的进步。为此,我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满意的方面:对人物的把握比较深入,流程设计比较完整,学生质疑环节效果不错,最后作业的设计体现了灵活性。 有待改进的地方:课堂“抓”得比较死,不够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课堂中,读的不够多,重在讲解和领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谭义专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