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 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11-09 手机版 | ||||
12、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培养演讲稿的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从而进一步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2、理解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方法。 3、背诵第二、三、四段 4、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讨论:本文围绕主要意思讲了哪些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思德的高尚品质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难点 文章难点在于如何理解文章第三段"精兵简政"这一事例与本段中心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通过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 2、概括能力训练,读懂文章,归纳各段内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课文导入 60多年前,一个烧炭战士因炭窑倒塌而牺牲,让一代伟人吟诵出光焰万丈的名篇,它照耀了过去也温暖着今天。这就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普通士兵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为人民服务》的讲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自读感知整体感知 1、 走近毛泽东、张思德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诗人,书法家。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他的词也很有名,例如《沁园春雪》。 张思德四川仪陇人,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在陕西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他虽然只活了22岁,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张思德牺牲的第三天,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会上讲演了这篇文章。 师:这是一篇演讲词,什么是演讲和演讲词?演讲词有哪些特点呢? 在某一特定的、正式的场合,面对听众把自己对某一问题或事件的看法较为系统全面地说出来,这就是演讲。演讲时所说的内容就是演讲词。(简洁 有理) 演讲词的特点:在内容上,应视有关集会或活动的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确,言之有物;在表达上,偏重于议论,说明,也不排斥必要的记叙、抒情,力求条理清楚不繁杂。 ①针对性。要考虑演讲的场合,听众的年龄、文化程度,听众需要了解或解决些什么问题,以及演说者所处的地位、身份等,力戒泛泛而谈,无的放矢。 ②启发性。要通过充实的内容,晓之以理,让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演说词需要阐明的意见和观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目标。必要的设问、反问,深入浅出的比喻、引用,是增强演讲论辞启发性常用的方法。 ③感染性。由于演讲词是说给人听的,语言明白晓畅、自然朴素,是产生感染力的先决条件。演说者能够现身说法,与听众作感情上的交流;而不是以教育者自居,板着脸训人,这是使演讲词产生感染力的重要条件。同时,为使演讲词以情动人,无论议论说明还是记叙,在字里行间都应该倾注演讲者的真情实感。 (三)积累字词 1、强调“鼎”字的书写 师:“鼎”字中间是个目字,左下脚起笔要注意,起笔是竖折折,一笔写成。你们拿起食指书空。 师:而右下脚和它对应的就不是一笔了,那可要分成三笔写,竖,横,竖。那么什么是“鼎”? 师:。“鼎”是古代人烹煮东西的器物,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 师:看到这个“鼎”,你会想到跟它有关的成语吗? (三足鼎立、鼎鼎大名、人声鼎沸、一言九鼎——一句话九个鼎,说话多有分量啊) 师:记住了“鼎”的意思,你就不会写错别字了。 2、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的解释 师:本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议论文) 师: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 (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师:那么本文的要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也就是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为人民服务) 师:好的,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一遍 (四)、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演讲的内容 思考: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毛泽东在文中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讲了哪些内容。(找段落中心句) 明确并板书: 第一段,指出我们的队伍的性质——“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 第二段,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第三段,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第四段,指出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就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第五段,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般体现“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的逻辑思维过程。即:引论——本论——结论。 其结构方式:包括“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师:本文就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层层递进,构成了严谨的总分总结构。 (五)、深入分析课文 学习第一段。 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论点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并勾画出重点词语。 明确:(第二句与中心论点联系最密切,讲的是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就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重点词语有“完全”、“彻底”。)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而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 “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目的决不休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并且做到“完全”、“彻底”。 师:那么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 学习第二段。 (1)朗读课文,划出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师:那么死的意义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主席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道理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2)主席引用司马迁的那句话?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4)从生活中找出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来谈一谈。(例如江姐、董存瑞、雷锋等英雄人物。) (5)接下来,主席又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观点呢? 对比 (6)全班齐读“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师:主席用了引用名言、对比的办法之后,还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举例子。 师:举谁的例子? 生:张思德的例子。 (7)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第一方面)革命的生死观(板书)。 学习第3段。 (1)指名读第三段。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 (通过举例和逻辑严密的一组复句加以论述。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 上面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①先说出这段话中的关联词,并在书上点上着重号。[因为……所以(因果)如果……就(假设)只要……就(条件)] ②每句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 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先讲不怕批评再讲不讲究批评的对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师:接着举出了李鼎铭精兵简政的建议被采纳这一事实作为一个事实论据,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使文章很有说服力。 师:只有(第二方面)正确对待批评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学习第4段。 (1)指名读第四段。“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并分别把这三部分内容读出来。) (3)默读这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 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第四层: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 3.学习第五段。 (1)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做过一些有益工作的) (2)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小结:4、5自然段从(第三方面)提高勇气、团结互助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六)、归纳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学生讨论回答)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道理论证 (七)齐读、背诵第二自然段 (八)概括主题(教材全解) (九)总结全文 同学们,主席的演讲目的很明显,这不只是一次普通的追悼,主席的演讲显然有着更为深刻、更为高远的意图,那就是,化悲痛为力量,学习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克服困难,打败日本侵略者。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因此我们要向张思德同志学习,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杨思立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