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良知,做一个有思想的语文教师 (教师随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2016-11-06 手机版


康德说,唯有两样东西长久的震撼我的心灵,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一个是我们内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吴非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多次听到一些教师抱怨学生不读书,不认真对待写作,不重视语文学习,言辞激烈。他们所反映的,也许是事实。只是教师能不能对自己的教育观作些反思呢?有些教师,讲课时经常关照学生“这个一定要记住,会考到的”,有的则苦着脸告诉学生“这次我们班‘统测’掉到年级第八名了”,和学生谈话,动辄拿高考中考吓唬学生……这样的“教学境界”,能让学生爱上你任教的学科么?有位学生回忆,他的语文教师公开对学生说“我来教书不过是为混口饭吃”,致使每节语文课他都无法忘掉老师曾经的猥琐庸俗。——这类教师的“反思”,能有什么价值呢?教师没有职业理想,没有高尚的精神追求,不明白教育的意义,所谓“专业成长”也许只能是自欺欺人。

梦想来自社会担当。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发生着激烈的变化,理想缺失,道德滑坡,公平公正比大熊猫还要稀缺。我们在感慨生活的同时,总要反省一下,我们为这个社会到底做了什么?我们自己是否有理想?我们的信念是否坚定?我们作为一个小小的知识分子,我们的道德良知是不是只是停留在一时的闪念之中?

在我心中,总以为我们的教学要把语文放在首位,切勿误把此事视为“非当务之急”。因为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一个语文不通或拙劣的人,他能在工作和事业中做出优良成绩,有所成就——我很难相信。(周汝昌《语文第一课》)

有人问过我:“你能成为院士,有些什么个人因素?”我讲:“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人文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语文起了重要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杨叔子《同根生 融则利》)

校友赵忠尧先生,他是世界级的科学家,是李政道、杨振宁教授的老师,是唯一一个亲临没过第一颗原子弹爆发的中国人。在中学诸暨读书时,就喜欢古典文学,尤其是古诗词,这为他以后的科学发明创造打好了很好的语言功底和精神底子。

梦想来自职业自觉。北大钱理群教授曾说,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打好精神的底子”。从理论上来说,教育的要旨在于立人。第一个系统探讨教育立人的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希望通过改造国民性来达到“立人”→“立国”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是否把传道放在首位?通过我们的教学,学生到底能得到什么?能得到多少?

教师应有理想,甚至是梦想。有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有尊严会思考的教师。践行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语文教学思想。我们的陶行知先生、晏阳初先生,他们以贫民教育家著称,他们的升学率是多少?

于漪老师老师早在2004年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庄文中的心中说道:

现在的许多老师要说有点本事,就是解题,一课一练,没有本事高谈阔论,也写不出文章,思想枯竭,文采全无。除了有些新生代、新新生耍笔杆子,吊什么前沿学问来唬人外,踏踏实实教学,为了学生语文蓄养的的全面提高而尽心尽力奉献的实在不多见。可悲!

培养一种品德——思考。

一个境界不高的教师,他对学生的形成会有负面作用,但这种负面作用也有限:毕竟学生有基本的道德判断;而一个辛勤工作的愚蠢的教师,他的破坏作用就大得多。他不聪明,本是他的不幸,而当他通过辛勤地工作,把一百多个原本可以变得聪明的学生教育得和他一样愚笨时,教育的饿不行就出现了。因为,他越是“辛勤工作”,他的学生越是摆脱不了他,而且,他会让学生紧紧跟随他做傻事。如果一个愚蠢的人因受到更愚蠢的青睐当了直接的小小的领导,那你就死定了。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某高三年级组长为了把教师的脑油刮得更加干净,尽其所能,要求教师不断地加班加点考试,从人家那里找了一条以考代练的笨路子,并正儿八经地对全体高三教师说:“我们不要投机取巧,世上本来就没有事半功倍的事情;我们需要用汗水换分数,追求事倍功半,甚至是九分耕耘一分收获!”人傻到这等地步基本无药可救了,被这样的人带领的教师是多么可悲啊!

现在的学校,尤其是重点中学,一个愚蠢的教师往往用自己的标准在具体入微的教育着一百多个聪明的学生,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我在那教学中经常思考一些问题,并加以研究。如:

《林黛玉进贾府》中,荣禧堂一幅对联的落款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课本没有注释,许多学生不知道这一句话该怎样理解,朗读时应有停顿。下面,根据本人所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谈一点看法。

落款中的“同乡”容易理解,就是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世教弟”是对年长的同辈的一种自称,表明双方是同学关系,双方的父辈也是同学关系。“勋袭”的意思是因功勋继承、承受封爵或职位。“东安郡王”是当时东安郡这个地方的行政长官,《红楼梦》还提到“南安郡王”、“东平郡王”、“西宁郡王”等。“勋袭东安郡王”表明落款者当时的职务。以上的理解一般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对“莳拜手书”的理解就有点麻烦。有人理解为:“穆莳拜”为落款者的姓名,“手书”是亲手题写的意思。这种说法不够正确。“莳”是一种植物,即“莳萝”,或者作动词解释,义为“移植”、“栽种”,取名为“莳拜”显然不好理解;“手书”如同“草书”一样,显得较为随便,不合常规与礼节,如改为“谨书”则还勉强可以。我认为,“穆莳拜手书”应解释为:“穆莳”是落款者的姓名,“拜手”是一种表示恭敬和祝贺的礼节,这里表示恭敬和祝贺,“书”是写的意思。其理由如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红楼梦鉴赏辞典》“穆莳”条目的解释是:“东安郡王,贾府世交,荣国府正室堂屋对联书写者”,这里十分明确,“穆莳”是人名。《辞海》(缩印本,1638页)对“拜手”一词的解释是:“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既跪,两手拱合,俯头至与心平,而不至地,古称‘拜手’,也叫‘空首’”。又,《汉语大词典》(12卷本,第6本,427页):“‘拜手’,也称‘拜首’。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后两手相拱,俯头至手。”显而易见,“拜手”作为一种礼节讲较为合适,在这幅对联中的落款中可解释为“恭敬和祝贺”。

我们搞清楚了落款的意思,再来划分其语音停顿就容易了,可以把他划分为:“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又如,生用学习数理化的方法来学语文,我觉得不应该。但有苦于人微言轻,所以不敢公开表达,就把我的想法整理成文,分别寄给北大的钱理群教授和绍兴文理学院王松泉教授。《学习语文,要有“死记硬背”的功夫》

马伯成老师:

你好!

我是在病房里收到你的来信的。

因病未好,浑身无力,只能略说几句。字迹也潦草,这是要请你原谅的。

我赞同你的观点,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是应该强调记忆、朗读与背诵的,学语文“不闻书声朗朗”是件怪事。在我看来,朗读与背诵是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出发的,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与背诵中感悟与理解,二者并不矛盾。

大作中所指出的轰轰烈烈、赶时髦的现象,即教学思想上的浮躁之风与教学方式上的形式主义,也许是更加值得忧虑的。如果我们不扎扎实实地进行读、背、写的训练,忽视积累,忽视习惯的培养,是最终会受到惩罚的。如果真的有一天学生听、说、读、写实际水平大幅度下降,一些人定会将这一切都算在“教改”的帐上的。因此,一切真正关心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老师与社会人士,都应该如大作中所说 “少赶点时髦,多一分实在”,这实在是关系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前途的。

再一次谢谢你对我的信任。谢谢大作对我的启发。

匆匆写此。

即颂 教安!

钱理群 2000年12月5日

后来,此文发表后,被多家刊物转载,有的老师把整篇文章复印出来发给每个学生,如我们诸暨的湄池中学。

课件的运用 作用是更加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必须、简洁、少用。

教师会思考,往往发现常人难以发现的问题,学到别人可能一时不明白的知识,往往会比人家走得更远。

追求一个结果——有效。

教育没有那么多的花样,没有那么多的特色。特色不是包装或打造出来的,而是需要实践和时间自然而然形成。现在为特色而特色的趋势越来越严重,此为浮躁。我们不必刻意去打造什么特色。教育哪有那么多花样和口号?面对每一个孩子,认认真真地上课,认认真真地批改作业,认认真真地帮助学生成长。这就是教育的本来面目。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在痛苦中寻找快乐师生共享语文教育的快乐

以情感人

特级教师高润华,时年近六十,在教朱自清《背影》时说:“你们看,朱自清先生用了‘攀’、‘缩’、‘倾’三个动词,父亲对儿子的爱,全凝聚在这三个动词中。”

学生们坐在下面听着,每一双眼睛望着她。

“这样普普通通的三个动词,就把任务的精神细致地刻画出来,没有一句话,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高老师停了一会,又说:“大家都理解这三个词的意思吗?”她边问边用询问的目光望着孩子们。

大家议论了一会儿,只见高老师慢慢地转过身去,双手攀着活动黑板的上沿,一条腿慢慢地向上缩着,她哪胖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十分努力的样子。起初,有几位同学笑了起来,可是当高老师攀上去的一刹那,一切声响都没有了,每一个人都屏住了呼吸。

过了几秒钟,高老师慢慢地放下一条腿,又缓缓地松了手。她轻轻地拍了拍手中的粉笔灰。转过身来。孩子们这才看到,高老师由于太吃力,脸都红了。她活动了一下手臂,微笑着,那慈祥的目光,又落到了每一个人身上。

高老师的一个“攀”字,极具温度,它是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港湾的船,是一把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它让学生体验了,也让学生懂了。

这样的教学没有喋喋不休的解释,也没有天花乱坠的说教,更不是机械地背诵,也不是简单地选词填空。一个富有情感和温度的动作将永远铭刻在学生心中,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突出重点

作文有效批改。原则:全面衡量,突破重点,鼓励为主,少改多就。

(1)态度决定一切,性格决定命运。

批语:到底是谁决定的呢?

(2)撒不同的网,结不同的果。

批语:好网!

(3)本来可以考起北大。

批语:通俗,实在通俗!

(4) 我曾经这样地傻。

批语:现在还是有点傻,去掉“地”字,就会聪明许多。

(5)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是生病,因为生病可以得到很多人的爱。

批语:真的吗?真的真的吗?偶小时候最怕的是生病。

(6)拿着一张面目狰狞的数学试卷,眼泪不知不觉划过脸颊。正当我迷惘无措的时候,一只温暖的手搭在我肩上。泪眼婆娑的我一抬头便望见好朋友鼓励的眼神。我们谁都没有说话,因为我们都懂得: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批语:不会是梦话吧?

因地制宜

对联 花开花落春常在 云去云来山更幽

(四) 养成一个习惯——读书。

读什么书的问题。不同的人不同的读书追求。语文教师读书的追求教育和人文。

《庄子》:“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说明了知识之于教师的重要性。但说到底,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考试“专家”容易,而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杂家”实在困难,但语文教学恰恰需要的是“杂家”。

订阅报刊:《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文学报》、《书法》、《中国国家地理》、《新华文摘》、《新读写》、《新民晚报》、《散文选刊》

购买书籍:藏书将近五千册,以文学和教育为主。成套的有《鲁迅全集》《郁达夫全集》《蔡元培全集》《卡夫卡全集》《资治通鉴》《诸子集成》《全唐诗》《全宋词》……

获得“诸暨市十佳藏书家庭”,今年被评为“诸暨市十佳教师阅读标兵”,并作为代表在市校长大会上作专题发言。

不仅丰富了生活,而且给我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高考三次猜到题目 “一枝一叶一世界” “于细微处见精神” 《蚊对》5月17日全文分析 今年高考 数字书写

家庭读书氛围的养成,有利于家庭教育,尤其是对小孩子的培养,我给儿子单独建了书房,他也喜欢看书,今年以较好的成绩考入大学深造。

建议大家经常看看下列博客:周国平 李镇西 吴非 朱永新

追求一种境界——淡定。

做到三多三少

(一)多珍惜声誉少追求荣誉

最折腾人的是荣誉。所谓的这些光环,毫无意义,在一个教育发达、文明进步的国度,不需要这些东西,甚至也根本没有这些东西。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西方的学校评什么“模范教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某某拔尖人才”之类可笑的头衔。

有一个校长为了得到一个荣誉称号,动用了不少“学校资源”,也花了一些公款,被否决了,他哭了,说“那不是我的荣誉,我是代表学校来申请这个荣誉的,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先是“请求”,然后是“恳求”,接着是“哭求”,一位主管部门的领导对此报以鄙夷的神色。当然,根据官场的潜规则,他终于得到了那个“代表学校的”个人荣誉,可是他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作为一名正常情感的教师,你愿意抛弃个人尊严吗?你羡慕他那种“快感”吗?

现在有许多荣誉是忽悠人的。譬如:咱们市每年评选一次“家长信得过的教师”“家庭事业兼顾型教师“活动。每校均有一个名额,难道只有一名教师是家长信得过吗?只有一位教师是“家庭事业兼顾”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么对家长不信任的其他教师又有什么办法进行教育培训呢?其他家庭事业兼顾不到的教师,领导有解决教师困难的具体行动吗?这类评比很多,真实滑天下之大稽!

元朝王冕有句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我们尽管不能做到清气满乾坤,但也绝不能只是有好颜色而无清气。

(二)多几分淡定少几分浮躁

《伊索寓言》:“你一次只生一个小狮子,我一次能生12个。”狮子说:“你别忘了,我是一头狮子。”我们不妨审视一下,有多少狮子?又有多少猪崽?

现在的学校很喜欢搞教育科研,校长也把教育科研当回事情。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学校过一段时间就会冒出几项教科研成果,但有多少是真正的科学研究得到的?空洞的概念、胡编乱造的数据、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的教学成果鉴定,生产了许许多多假成果、伪论文,学校俨然成了一个制造假货的工厂。更奇怪的是,每个教育局还设有专门负责制造假冒伪劣论文机构——教科所。这里并不是说语文教师没有在其中充当论文科研成果二手贩子的角色,而是相对来说比较少,尤其是一些有思想能个基本守住道德的语文教师。我们每所学校都不缺乏有思想有才能的语文教师,但他们往往与学校当局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甚至是很远的距离。2010年度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本次评审共收到参评论文258篇,经评审组评审,共评出一等奖25篇,二等奖40篇,三等奖45篇。还有分学科论文、课题研究。

我们如果搞科研,努力产狮子,少产甚至不产猪崽。

(三)多几分情趣少几分俗气

许多老师读大学做学生时,最爱听的话是:我爱你;工作之后,最写好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比某某老师平均分高0.5分;到了行将退休时,也许你最喜欢听到一句话是:肿瘤是良性的。

我又想起了斯霞老师,这位从诸暨的深山坳里走出来的伟大教育家,一生勤勤恳恳,把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学生,退休以后也没有离开教育岗位,真正做到了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一生。就是这样一名享誉全国的教育家,你可曾想到,她的生活是多么清贫啊!

据斯霞之子孙复初回忆,每天清晨,她都挎着一个篮子到菜市场买点青菜、豆腐,用铝锅煮一锅稠粥,把炒熟的青菜、豆腐放在粥上,这就是全家一天的饭菜。一次,斯霞接待几位来访的日本友人。一位日本妇女问斯霞:“您的年龄这么大,皮肤怎么那么好,您用的是什么化妆品?”斯霞不知道如何回答,女儿孙小平替她解了围:“妈妈什么化妆品也不用,她皮肤好是吃冷饭吃的。”大家都会心地笑了。1978年,组织上任命斯霞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但她一再向组织反映自己连校长、教导主任都没做过,不会当局长,只会当小学老师,认为这样的任命不合适,即使当挂名的副局长也不合适,坚辞不受。当时有人劝斯霞,即使不去当局长,挂个名也可以改善一下8平米的住房条件和工资待遇。斯霞回答:“我做什么工作,就住什么房子”。

我们诸暨人民的好儿女,新中国基础教育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斯霞就是用自己的一生守护着这个信念。用她自己的话来说 “我为一辈子做小学老师感到自豪”。有了这个情怀,吃得差一点,住得简陋一点,又算什么呢?何必整天为不住别墅、不开豪车、不吃生猛海鲜、燕窝虫草而闷闷不乐呢?

人之将亡,其言也善,文强临死时不也想明白了:“一个富裕的人,也只能一日三餐,也只能睡一张床。”与其临死时忏悔,不如听听华夏第一村的带头人吴仁宝怎么说的吧:“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睡一个床位”。至今,他住的是70年代的建的房子,每月工资900多元,奖金10万元,把上级政府批给他的5000多万元奖金全部留给集体。人就是这么奇怪,想不明白的人欲望无穷,想明白的人就是那么简单;想不明白时前程诱惑多多、迷雾重重,想明白时前方天朗气爽、一片坦途。

我们吃穿不愁,医疗有保险,退休有工资,还要更多的钱干嘛呢?

张爱玲有一句话出名趁年轻,我要说,享受美好的生活趁年轻。人生活在世上,不是来煎熬的,也不是来苦斗的,也不是完全来奉献、来牺牲的,是来创造美好、享受美好的。

老师们,以上所谈的只是我对中学语文教育的粗浅认识,限于本人的知识,更限于本人的学识,所说内容一定有许多不当甚至错误之处,恳请大家不吝赐教。

最后,以李镇西先生为拙作《杏坛守望》的题词与大家共勉:

永葆童心,坚守良知,以爱育人,与梦飞翔!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