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10-17 手机版 | ||||
【教材分析】 《伤仲永》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文,学生在刚刚接触过古文,对古文中的实、虚词释义、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它是王安石的一篇杂文体散文,作者通过写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 “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告诉人们不要单纯地依靠天赋,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这对孩子们的成长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教材目标】 通过自读和教师指导,能朗读、朗诵《伤仲永》。 通过预习和课堂检测,感知作者,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结合上下文完成字词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梳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 了解“实词”“虚词”的具体含义,掌握文中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如实词“扳”“谒”“称”,虚词“之”等。 理解课文主旨“后天教育非常重要”,并能联系实际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和教师指导,能朗读、朗诵《伤仲永》。 通过预习和课堂检测,感知作者,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结合上下文完成字词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梳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实词”“虚词”的具体含义,掌握文中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如实词“扳”“谒”“称”,虚词“之”等。 理解课文主旨“后天教育非常重要”,并能联系实际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方法】 目标随堂检测法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充足的课前预习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分享自背古诗,其他学生点评。 二、师读《伤仲永》,学生点评导入。 三、赏读课文,完成检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初读下的自知 1、出示任务: ①自读《伤仲永》及课下注释。 ②依据预习所知道,完成自知检测。 2、自知检测 ①《伤仲永》选自 ,作者是 ,字 。他是 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②“伤仲永”的意思是 ③文章讲了 (地点) (人物) (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朗读中的自品 1、出示任务: ①快速的将注释标注到原文中。 ②以自己的理解读《伤仲永》 ③完成自品检测。 2、自品检测 ①完成生字注音 隶( ) 焉( ) 邑( ) 谒( ) 扳( ) 称( ) 泯( ) 矣( ) ②朗读、朗诵《伤仲永》 (三)诵读中的自究 1、出示任务: ①自己朗诵《伤仲永》 ②依据课下注释和自己的理解画出表示伤仲永年龄变化和才能变化的词句。 ③完成自究检测。 2、自究检测 ①第一处年龄是 ,其过人之处是 。 第二处年龄是 ,其出现的改变是 。 第三处的年龄是 ,其又有了 的变化。 (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 (四)再读后的自量 1、出示任务:完成自量检测 提示:“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惊叹;“不能称前时之闻”→ 遗憾;“泯然众人矣”→ 痛心 2、自量检测 ①分组朗诵不同年龄段仲永的才能变化。 ②思考:不同年龄段中,我们和仲永相比,谁更厉害? 1.自读课文 2.自知检测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是 王安石,字介甫。他是宋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②“伤仲永”的意思是:替方仲永感到惋惜。 ③文章讲了金溪(地点)方仲永(人物)从天才走向平凡(发生了什么事情?) 1.标注注释 2.自品检测 ①生字注音: 隶(lì ) 焉( yān ) 邑( yì) 谒( yè ) 扳(pān ) 称(chèn ) 泯(mǐn) 矣(yǐ ) ② 个人、小组、集体多种方式朗读、朗诵文章。 1.自读课文,画出要求词句。 2.自究检测 ①第一处年是生五年,其过人之处是“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第二处年龄是十二三矣,其出现的改变是“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处的年龄是又七年 ,其又有了“泯然众人矣”的变化(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 1.分组朗诵不同年龄段仲永的知识水平变化。 2.相比之下我们更厉害,因为他的才能日益降低,而我们参加了后天教育,才能日益增加。 掌握文章课题、大致内容和最基本的文学常识。 正音,多次朗读,熟悉课文,培养语感。 给予字眼指导,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方仲永起伏的成长过程。品析主人公的变化和作者情感的变化。完成课后第二题。 带着脉络梳理读重点句子,直击主题——后天教育必不可少。 四、总结概括 无论一个人的天赋有多高,后天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忽略了后天学习,只会像方仲永一样,徒念昨日之美,徒增今日之伤。 田文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