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学设计(市优质课)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10-16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读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2.技能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绪的丰富内涵。 3.情感目标:体会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作品的影响。 教学重点 品读意象,把握作者情感;解析词人愁绪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作品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写出来李清照青春年少时欢愉自得的好心情;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她后期创作的蕴含了深广愁思的作品。今天就来学习她凝结了万般愁情,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二、走近词人 李清照,(1084---约1151),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词》。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少年历经繁华,中年饱经离乱,晚年漂泊孤苦。 (课件展示) 三、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 找同学朗读,同学点评、讨论,师补充朗读需注意的问题(准确,语速,语调,情感)。 找同学再读,播放音乐。(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诵读。 2.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课件展示问题)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板书:愁。) 次第:光景,状况。“这”指代什么? 这:“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 四、文本探究 1.初读,赏愁景(课件展示问题) (默读词作)思考:词人描绘了哪几幅画面,找出画面中的意象,进一步分析这些画面或意象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愁绪的?(注意画面内容,景物特点,营造出的氛围) 淡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晚风:渲染愁情,环境凄清,衬托心境凄凉。 过雁:视觉,听觉。物是人非,怀乡怀人。 黄花:喻词人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梧桐细雨:视听结合的画面,是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雨滴敲碎人心,衬托环境之静。(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大唐天子失去爱妃后失魂落魄的状态) 词中的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氛围?(冷清、凄苦、哀愁,此景在这种氛围之下,作者的愁苦确实浓得无化解。) 画面中的人物把景串连起来(动态),悲苦、孤寂、迷茫,突显愁思之深。 (找同学读词作,感受词中意境。) 2.再读,悟愁心(课件展示问题)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思考:词人愁从何来?可以和《醉花阴》中的愁比较。(体会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作品的影响)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41页第一个注解思考这个问题。 早期之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后期之愁:丧夫之悲,亡国之恨,漂泊之苦。 作者的愁意蕴深广,从词中的意象画面中也能看出。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为例,北雁南飞,旧时相识——睹雁思乡;大雁可以北归,自己却无家可归——亡国之恨;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曾经鸿雁传书,现在孤苦一人——睹雁思人。 (在此基础上再找同学读,读出词人内心深处的愁绪。) 诗人的人生际遇对其创作影响很大,作品本身就是诗人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读诗词一定要“知人论世”。 3.细品,析手法(课件展示问题) 思考:全词主要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作者无法排遣的愁苦的? A.借景抒情 B.直接抒情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难言之痛,欲说又休,全词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再找同学读,读出这种欲说又止的难言之痛,《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C.叠词运用 寻寻觅觅:动作,寻觅什么?(茫然无着) 冷冷清清:环境,心情?(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感受?(凄凉惨淡) 加强情感,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再读诗歌,品味词人情感。) 小结:这首词主要运用直接、间接抒情手法及叠词,营造了一种无法驱散的孤独悲苦的氛围,让我们触摸得到词人心底的累累伤痛。 四、拓展延伸(课件展示问题) 词人的苦楚震撼人心,下面让我们也来写一写词人们的愁绪。 原来愁绪也可以写得如此美丽, 它是李煜的一江春水,连绵不尽; 它是柳永的 ; 它是李清照的 。 小结:这首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一个饱经离乱的妇女在一个秋日黄昏的真实生活感受。全词就抒写一个“愁”字,从不同角度反复描写渲染,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读后使人感觉哀愁满纸。本词表现情感的手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五、巩固练习(课件展示问题) 同为婉约词人的李煜也有许多抒发愁绪的作品,试选取一首比较其和本词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并体会词人生平际遇对作品的影响。 张继全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