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6-10-13 手机版


 【学习重点】

1.了解《史记》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理解大意。

3.梳理课文文言知识,概括人物形象。 

一、读故事,悟经典

卞和献玉——和氏壁得之不易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二、了解文学常识

(一)走进作者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10岁就读于长安,20岁开始漫游,足迹遍及全国。后任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并奉命出使巴蜀。38岁时继承父职做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图书典籍,历时五年。太初元年(前104)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李陵事件被捕入狱,翌年遭受腐刑。出狱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倾注毕生精力完成了《史记》。

(二)熟悉作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本纪,用以叙述帝王事迹,世家,记述五侯和特殊人物事迹;列传,叙帝王以外重要人物事迹;书,用以记载各朝典章制度;表,用以统系年代、人物、大事等。《史记》是我国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它既是历史巨著,又是文学巨著。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了解背景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强。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然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三、夯实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倨         ⑵睨         ⑶镬          ⑷嘻        ⑸觑       

⑹渑         ⑺缶         ⑻避匿        ⑼驽        ⑽每朝时       

⑾刎颈       ⑿赦免       ⒀度之        ⒁不怿       ⒂肉袒负荆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缪                        靡                          

3.为下列形近字组词。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肉袒伏斧质(     通                 )    ⑵可予不    (     通                 )

⑶拜送书于庭(     通                 )    ⑷召有司案图(     通                 )

⑸设九宾于廷(     通                 )

⑹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通                 )

⑺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                 )

⑻请奏盆缻秦王        (     通                 )

5.重点实词

⑴窃计:                               ⑵幸于赵王:                       

⑶幸得脱:                             ⑷以负秦曲:                       

⑸持璧却立:                           ⑹布衣之交:                       

⑺坚明约束:                       

6.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

7. 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

8. 写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⑴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⑵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古义:                ;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⑶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                 ;今义:表政府的公告。

⑷相如因而厚遇之   古义: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⑸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古义:                ;今义:限制。

⑹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                      ;今义:旁系亲属。

9.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⑴名词的活用

①乃便其从者衣褐                    ②左右歉刃相如                          

③卒廷见相如                        ④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⑤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⑥臣乃敢上璧                            

⑦舍相如广成传                      ⑧间至赵矣                              

⑵形容词的活用

①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②大王必欲急臣                    

③秦王恐其破璧                        ④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⑤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⑥臣请完璧归赵                    

⑦直庸人尚羞之                    

⑶动词的活用

①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②宁许以负秦曲                    

③毕礼而归之                          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10.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蔺相如者,赵人也                

⑵倒装句

①君何以知燕王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                      ④拜送书于庭                      

⑶省略句

①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②大王见臣(于)列观                

③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⑷被动句

而君幸于赵王                      

11.文学常识填空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     (朝代)著名      家、     家、思想家。字     ,夏阳人。其父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生于龙门,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布南北。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课堂•读写探究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一、阅读课文第2~7段,回答下面问题。

1.下列句子属于直接表现蔺相如智谋和勇气的一项是        (  )

①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②臣愿奉璧往使 ③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⑤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⑥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⑦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 ⑧拜相如为上大夫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⑥⑦

C.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⑧

2.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蔺相如出场之前,先借缪贤之口,突出了蔺相如的为人性格和智勇双全,为下文张本。

B.蔺相如最终派从者怀璧归赵的原因除了认清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外,还由于他在赵王面前做出的一定要完璧归赵的承诺。

C.从“秦王大喜”到“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的情节变化,反映了蔺相如由被动到主动,最终不辱使命的过程。

D.作者善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如蔺相如在秦廷所说的话,有时谦恭有礼,有时直言雄辩,有时有理有据地分析,有时咄咄逼人地斥责。

二、阅读课文第8~10段,回答下面问题。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蔺相如机智勇敢的一组是 (  )

①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②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③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④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⑤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⑥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国战败,形势严峻;赵王畏惧,不敢赴渑池之会,都从反面衬托出蔺相如的非凡胆识。

B.廉颇诀别赵王的一席话,表明他的忠心和深谋远虑,为后文廉、蔺矛盾的解决作铺垫。

C.第10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渑池会上的斗争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把蔺相如那蔑视强权的凛然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D.正是蔺相如机智勇敢的斗争,使得秦国在会上“终不能加胜于赵”,在会后“不敢动”。

三、阅读课文第11~12段,回答下面问题。

5.下列句子属于直接表现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忍让的一项是            (  )

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②相如闻,不肯与会

③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④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⑥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⑤

6.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11段前几句承上,后一句启下,引出廉、蔺矛盾。

B.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

C.写相如舍人“请辞去”,既引出相如对自己行为的解释,表现其内心思想,又是对相如的侧面衬托,使行文自然,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D.廉颇因为宾客的劝告到相如家门谢罪,表现出他忠于国家、直率坦白、勇于改错的品质。

四。文本探究

7.初读文本,思考: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

8.在“完璧归赵”这一故事中,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9.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注意其细节描写:

①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②相如持其譬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③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课后•拓展读练              素养积淀,能力提升

一、素养积淀

梨花丛中吊廉颇

把梨花与廉颇撮合在一起,似乎有点儿不伦不类。然而,当你漫步在八公山下的梨园,当你在梨花的轻拂下登上廉颇墓顶,再回望山洼里层层叠叠的梨花,你就会发现,梨花的冷艳与廉颇的凄凉,已融为震撼人心的沧桑。

阳春三月,寿县朋友相陪,我们西出古城,沿着八公山蜿蜒北去。一路梨花盛开,白如雪,繁似星,染遍了山麓,醉人,醉心。如果说,梨花给足了我视觉上的享受,那么,凭吊廉颇大将军,则让我的灵魂经受了一次洗礼。早在九年前,我就到过这里,记得最清楚的是,暮秋时节,枯叶飘零,将军墓前只有一块石碑,刚立不久,“赵大将军廉颇之墓”乃寿县人司徒越先生手书。而今,碑还是那座碑,浓绿的字迹淡了,浅褐的碑体黯了,好在春风初度,有桃花和梨花相映,倒也显现几分生机。

关于廉颇墓,当地有两种传说。一说是,从河南到寿县,沿淮共有十八座廉颇墓,是他的十八位夫人堆的。另一说是,廉颇出殡时共有二十副棺木下葬,只有这个是真墓,其他都是衣冠冢。传说毕竟是传说,无据可考,廉颇流落到楚国,并未得到重用,出殡时哪来那么大的排场啊!想必也没有那么多的金银财宝陪葬,何劳十八位夫人兴师动众?传说无非是后人对英雄的追慕而已。

梨园已在脚下,午后的斜阳射过来,天地之间一片明媚,梨花漫山遍野,像云,又像海。大将军风流一世,负荆之举,天地动容,一出“将相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已经演变为一曲中华民族的“爱国歌”。

不搞窝里斗,则战无不胜,这是廉颇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令人遗憾的是,廉颇恰恰就受困于窝里斗,赵国最终也是惨败于窝里斗。  当年秦强赵弱,廉颇率赵国将士屯兵长平,坚守三年之久,秦国徒唤奈何。硬攻不下,秦使反间计,蛊惑赵王使其乱了心性,弃廉颇而用赵括。结果,错用一将,丧师辱国。面对强大的秦军,赵括却只会纸上谈兵,致使40余万赵军沦为战俘,尽被秦将白起坑杀。

长平之战负载深重的历史,历代文人墨客莫不感慨系之。“世间怪事哪有此,四十万人同日死。  白骨高于太行雪,血飞迸作汾流紫!”(明王世贞《过长平作长平行》)“积雪如山夜唱筹,廉颇为赵破秦谋。将军老去三军散,一夜青山尽白头。”(明李雪山《咏米山》)胜者王侯败者寇,念天地之悠悠,独怜廉颇不胜忧。假如赵王不信秦国的奸计,假如廉颇不被罢黜,秦国还能并吞六国吗?可是,历史没有假设,它总是在偶然中演变为必然,赵的灭亡,秦的统一,一切的一切,都是人为,亦是天意。

一年一度梨花开,梨花白了,还会谢。历史在花飞花谢中交替,英雄在历史的演进中升沉。凝视廉颇墓顶的黄土,我默诵清人王佩兰的《廉颇墓》:“气吞六国扫群雄,能使相如拜下风。百战边关摧劲敌,千秋日月照孤忠。老成持重兵容肃,权佞交谗计划空。今日荒坟凭吊处,摩挲青史蔚丰功。”梨花丛中,英雄安在?

披着斜阳的余晖,踩着飘落的梨花,我们下了山,耳边突然响起了一支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二、能力提升

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渑池(miǎn)    肉袒(tǎn)    不肖(xiào)

B.列观(guān)    汤镬(huò)    美姬(jī)

C.睨柱(nì)      妃嫔(bín)    好音(hào)

D.刎颈(wěn)     盆瓿(fǒu)    衣褐(yī)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左右欲刃相如   刃:名词作动词,杀。

B.间至赵矣       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C.毕礼而归之     归:使动用法,使……回去。

D.怒发上冲冠     上:动词,上竖。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4.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

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④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⑤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③    B.②④    C.③⑥    D.④⑤

5.下列各句中的“所以”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吾知所以拒子矣,吾不言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③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④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⑤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⑥请奏盆瓿秦王,以相娱乐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⑧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⑨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⑩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⑾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⑿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③⑤⑥⑧    B.②④⑦⑩

C.⑥⑨⑩⑿    D.②③⑤⑨

7.从句式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徒见欺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晋军函陵      D.使不辱于诸侯

8.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是为廉颇、蔺相如,兼以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

B.课文所选部分的线索有两条,秦赵两国间的矛盾冲突为暗线,廉蔺间的矛盾冲突为明线。

C.课文节选部分对蔺相如写得较详,对廉颇写得较略。

D.本文以三个故事两个人物来表现社会的动荡,达到了以人物反映历史的目的。

9.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选取典型事件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取得了集中、凝练、鲜明的艺术效果。

B.在尖锐,激烈的矛盾中刻画人物,使人物性格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C.文章大量运用对话,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

D.文章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10.“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

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事为重。 

C.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

D.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

二、阅读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既罢归王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

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相如素贱人    素:向来。 

B.顾吾念之        顾:回头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D.相如引车避匿    引:掉转。

1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每朝时      B.大王必欲急臣

C.而相如廷叱之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且相如素贱人         贱人:         

⑵不欲与廉颇争列       争列:         

⑶臣等不肖,请辞去     不肖:         

⑷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与: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⑵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予,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而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而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子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阏(yu)与:古邑名,在今山西和顺西北)。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用事者:主事的人。

B.王用之治国赋          治:管理。

C.秦军鼓噪勒兵          鼓噪:击鼓呐喊。

D.赵奢既已遣秦间        遣:派遣。

16.从文言句式看,下面句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奢以法治之      B.平原君以为贤

C.秦军军武安西    D.间以报秦将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奢任田部吏时,有胆有识,敢于坚持原则,依法从严惩治了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的主事者。

B.平原君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国君面前推荐赵奢,让其负责管理全国赋税。

C.面对强秦伐韩,在是否援韩的问题上,赵国应对之策难定时,赵奢力主救韩,表现了非凡的胆识。

D.秦军的奸细潜入赵军营区,赵奢趁此施计,让其被表象蒙骗,中圈套而归,终使秦军大败。

1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

⑵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⑶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

《廉颇蔺相如列传》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⑴jù  ⑵nì  ⑶huò  ⑷xī  ⑸qū  ⑹miǎn   ⑺fǒu  ⑻nì  ⑼nú  ⑽cháo   ⑾wěn 

⑿shè  ⒀duó  ⒁yì  ⒂tǎn

2. miào姓缪/móu绸缪/miù纰缪

mǐ望风披靡/mí奢靡

3.喧宾夺主/寒暄/煊赫/渲染

瑕不掩瑜/无暇兼顾/遐想

4.⑴ “质”通“锁”,读zhì,承斧的砧板。

⑵ “不”通“否”,读fǒu。

⑶ “庭”通“廷”,读tíng,国君听政的朝堂。

⑷ “案”通“按”,读àn,审察,察看。

⑸ “宾”通“傧”,读bīn,接引宾客的人,傧相。

⑹ “缪”通“穆”,读mù。

⑺ “孰”通“熟”,读shú,仔细。

⑻ “缻”通“缶”,读fǒu,瓦盆。

5.⑴私下打算。窃,谦词,私自,私下。

⑵被赵王宠爱。幸,宠幸。

⑶侥幸能够免罪。得,能够。脱,免。幸: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

⑷负,负担,承担,这里是使动用法,使……承担。

⑸拿着璧退了几步站立。却:退,这里指后退几步。

⑹百姓间的交往。布衣,平民,老百姓。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布衣”代指平民。

⑺坚决明确地遵守信约。坚,坚决。明,明白,明确。约束,信约,名词。

6.⑴动词,闻名/动词,听见

⑵动词,指出/动词,直立

⑶动词,退,后退/动词,击退

⑷介词,被/动词,接见,召见

⑸延请,动词/拉,动词/掉转,动词

⑹派,动词/出使,动词/使臣、使者,名词/让,动词

⑺副词,但是,不过/动词,回头/动词,拜见/动词,顾惜

7.⑴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承接,“因”后省略“之”/但是,表转折,连词

⑵连词,因为/介词,凭借/连词,因为/介词,用/连词,而,连接行为目的

⑶于是,就,副词/趁着,介词/通过,介词

8. ⑴指出采给人看。   ⑵走上前去。   ⑶公开扬言。

⑷是介词“因”与连词“而”的连用,其义为:趁此。

⑸信约。   ⑹指父母兄弟姐妹等,统指家里的亲人。

9.⑴①衣:名词作动词,穿。

②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斧杀。

③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

④西: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入”的方向,向西。

⑤偿赵城,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前”受副词“乃”修饰,用作动词,走向前。

⑥上:方位名词“上”受副词“乃”和助动词“敢”修饰,用作动词,献上。

⑦舍:名词“舍”带宾语,用作动词,安置。

⑧间:名词作状语,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⑵①诈:形容词作名词,欺骗手段。

②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急,逼迫。

③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撞破。

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使……明确。

⑤先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⑥ (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整。

⑦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⑶①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②(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担负。

③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毕,使……回。

④碎:动词的使动用法,撞碎。

10.⑴①“者……也”表判断。    ②“者……也”表判断。

⑵①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

②定语后置:“人”是中心词,“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翻译时,“可使报秦者”作“人”的定语。

③介宾后置:“于君”作为介词短语作动词“结”的后置状语,译时应放于“结”的前面。

④介词短语“于庭”后置。

⑶①在“传”后和“以”后都省略宾语“之”。   ② “列观”前省略介词“于”。

③ “渑池”前省略介词“于”。    

⑷ “于”表被动。

11.西汉  史学  文学  子长

读写探究

1.解析:①是缪贤对蔺相如的评价;⑦是秦王的话;⑧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加官。

答案:C

2 .解析:B项,蔺相如的承诺是“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答案:B

3.解析:①为廉颇的话;④写秦王的表现;⑥表现廉颇所指挥的军事力量。

答案:D 

4.解析:D项,“在会后‘不敢动’”是由于“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答案:D

5. 解析:①表明相如功大;⑤是相如舍人的话;⑥侧面表现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忍让。

答案:C

6.解析:D项,文中说“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这里对“因”理解错误,廉颇是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的。

答案:D

7.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故事。

①第1--2段:廉蔺简介;  ②第3--13段:  完璧归赵;  ③第14--16段: 渑池之会;  ④第17--21段:将相和(负荆请罪)。  以时间为序展开叙述。8.在“完璧归赵”这一故事中,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足智多谋、勇敢和不畏强暴)

9.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注意其细节描写:

①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怒发上冲冠”运用了夸张手法,十分生动地形容出了蔺相如的愤怒。)

②相如持其譬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一个“睨“字就把那种与璧同存亡的坚决神态勾勒出来,也有着不把秦王放在眼里的慑人气势。)

③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相视而嘻”,形容秦王和群臣懊丧而又无可奈何的样子,秦王和群臣在蔺相如的智勇面前理屈词穷、无计可施、不知所措的尴尬情态跃然纸上。)

能力提升

1.A。解析:B项“观”应读“guàn”;C项“嫔”应读“pín”;D项“衣”应读“yì”。

2.D。解析:D项中“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3.C。解析:A项①“书信”,②“写”,B项①“害怕,惊恐”,②“恐怕,表示担心或推测,D项①“陈设,安排”,②“部署”。而C项“立”均为“登上帝王、诸侯的位置”。 

4.D。解析:①凭,介词。②用,介词。③因为,介词。④⑤可译为“来”,连词,表目的;⑥把,介词。

5.D。解析:D项意为“用来……的办法”(手段、工具等)其余ABC三项表示“……的原因”。

6.C。解析:①古义为:指给……看,②古义为:侍从人员。③古义为:父母兄弟等。④古义为“誓约”,名词。⑤古义为:第二年。⑦古义为:扬言。⑧古义为:向前进献。⑩古义为:不超过。

7.C。解析:A、B、D三项均为被动句,C项为省略句。

8.B。解析:秦赵两国间的矛盾冲突为明线,廉蔺之间的冲突为暗线。

9.D。解析:本文是纪传体,在表达方式上是记叙,“夹叙夹议”的说法是错误的。

10.B。解析:蔺相如并不是怕见廉颇,他先国家之急,为了赵国的利益,他不愿与廉颇发生冲突。

11.B。解析:B项中“顾”应解释为“但是,只是”。

12.D。解析:A项中“朝”名词作动词;B项中“急”形容词作动词;C项中“廷”名词作状语;D项与例句同,均为意动用法。

13.(1)地位低贱的人。 (2)争位次的高下。 (3)没有才能。 (4)与……相比。

14.⑴现在如果两只虎相斗,势必不能两个都活下来。

⑵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15.D。解析:D项“遣”解释为“遣送、打发”。

16.A。解析:B、C、D三项都为省略句。B项“以”后省略了“之”;C项“武安”前省略了“于”;D项“以”后省略了“之”。

17.B。解析:B项赵奢依法行事,对平原君并未构成“恶”“怨”;相反,平原君器重赵奢,也正是因为他执法严明、铁面无私。

18.⑴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放任家臣而不遵守国法,国家法令尊严就会受损。

⑵这段路险阻绵长,(要去救援)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那将领骁勇的一方得胜。

⑶(赵奢)派——批善射的弓箭手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

参考译文:

赵奢是赵国田部的一个收税的小官,他到平原君家收取租税,但平原君家人不肯缴税,赵奢根据律法治了他们的罪,杀了平原君家九个主事的人。平原君非常恼怒,准备杀了赵奢。赵奢趁势说道:“你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家臣却不遵守国法,国家法律的尊严就会削弱。” 国家法律的尊严就会削弱,国家的力量就会受到削弱,国家的力量受到削弱敌国就会入侵,敌国入侵就没有赵国存在了,您哪里能够得到这样的富贵呢?凭着你的尊贵地位,(如果您)奉公守法,那么全国上下就会向您看齐,全国上下奉公守法那么国家强盛,国家强盛那么赵国就巩固,但您身为赵国重臣贵戚,怎么能轻视天下(百姓)呢?平原君认为赵奢很贤能,就把他举荐给了赵王,赵王任用他管理国家税收,国家税收非常顺利,百姓富裕,国家府库充实。

秦国攻打韩国,驻军在阏与。赵王召集廉颇问计:“可以救援韩国吗?”廉颇回答说:“路险绵长,很难救援。”赵王又召来乐乘问对这件事怎么办。乐乘的回答像廉颇的话一样。又召来赵奢问计,赵奢回答说:“这段路险阻绵长,(要去救援)就好比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那将是骁勇者胜利。”赵王于是任命赵奢为大将,救援韩国。

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 ,赵奢就在军中下令说:“有谁拿军事上的事情来劝说的就处死。”秦军进军武安西面,秦军击鼓呐喊率军进攻,武安的屋瓦全给呐喊声震动了。军中有个军侯说赶快救援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了。赵军坚守,停留了二十八天还不走,又加固了防守工事。秦军的奸细偷偷进来,,赵奢好好款待了他,并把他送走了,秦军奸细回去报告了秦军将领,秦军将领非常高兴说:“离开国都三里却驻军不走,还加固工事,阏与不是赵国的了。”赵奢已经送走了秦军的奸细,就拔营跟着,两天一夜就到了,命令善于射箭的军士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刚扎好营,秦军听说了,倾巢而来。军士许历用军事的问题请示赵奢,赵奢说:“好吧”许历说:“秦军想不到赵国军队来到这里,他们进攻的气势一定很盛,将军您必须严阵以待。不这样,一定失败。”赵奢说:“请接受命令”许历说:“(如败)我情愿接受斧质的刑法。”赵奢说:“等待战后让你做邯郸县令”许历又劝谏说:“先占领北山的军队胜利,后来的一方将失败。”赵奢答应了,立即拨发万人占领北山,秦军果然后来,进攻始终不能取胜,赵奢领军攻击,大破秦军。秦军大败而逃,于是解除了阏与之围,胜利而归。

赵惠文王赐给赵奢号马服君,授予许历国尉官职,赵奢于是和廉颇、蔺相如同等职位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