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6-10-10 手机版 | ||||
编写:禤德育 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学习重点:1、了解文章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理解文章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和先整体后局部的说明顺序。 3、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习步骤: 一、了解作者和本文文体: 1、《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2、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3、说明文阅读知识。 ※ 如何找准一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从题目中看说明对象; (2)找文段开头的中心句或关键词句; (3)从文中概括、提炼,同样抓关键词句。 ※ 说明的顺序: (1)空间顺序——东南西北、上下左右、整体局部,表空间方位的标志语; (2)时间顺序——表时间的或事物发展阶段的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 (3)逻辑顺序——表示因果、主次、整体与局部等关系的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其次、为什么、之所以、原来、因此…… 注意:有些文章以其中一种顺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说明顺序(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加以判断)。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 说明文的结构:1、按照时空的变换划分;2、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或者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的说明文,其结构分为:(1)总——分——总;(2)总——分;(3)分——总。 ※ 说明的方法: ①、举例子:举出事例来说明事物或事理。 ②、分类别:将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分类,逐一说明。 ③、作比较:把……与……进行比较,两者存在差异性,突出事物的特征。 ④、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对事物作形象的说明。 ⑤、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解释事物的特征。 ⑥、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作周全、周密的规定和说明。它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句式,并揭示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⑦、作诠释:能通俗易懂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点。 “作诠释”与“下定义”的区别:通常两者采用“什么是什么”的模式。如果两边的内容能互换,就是下定义。否则,就是作诠释。 ⑧、列数字:用列举数据来体现说明特点的一种说明方法。 ⑨、列图表:运用直观的示意图或表格等形式说明事物或事理。 二、给划线字词注音。 轩榭( )池沼( ) 对称( )重峦叠嶂( ) 丘壑( )嶙峋( )镂空( )斟酌( ) 阑干( ) 三、仔细阅读全文,然后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苏州园林给作者留下总的印象是什么? 2:作者认为苏州各个园林总的特征是什么(这也是设计者的意图)? 3:游览者的感受是什么? 四、阅读课文第三——六段后,抓住关键词,概括出每段的主要内容。 1、第三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说明的对象)?它们有什么特点? 2、第四段向我们说明了什么(说明的对象)?它们有什么特点? 3、第五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说明的对象)?它们有什么特点? 4、第六段向我们说明了什么(说明的对象)?它们有什么特点? 五、仔细阅读课文第七——九段后,抓住关键词,概括出每段的主要内容。 第七段: 第八段: 第九段: 六、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一。 七、预习作业: 1、朗读全文,然后找出文中把苏州园林比喻成“图画”的语句。 2、结合学案,试分析文中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禤德育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