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10-08 手机版 | ||||
【预习课导学】(自习15分钟) 预习任务: 1、了解诗歌常识,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背诵并默写全诗。 3、理解诗歌主旨,学会赏析名句。 预习步骤: 1、背诵全诗。 2、了解每一首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诗歌中所蕴 含的情感和思想。 4、赏析名句。 【探究课导学】 第一课时《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学习《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1.作家作品简介 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 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 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学情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观沧海》一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 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__________见称。 《次北固山下 》一诗中“次”意为__________,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组,巩固几遍,会写为止。 碣石( )澹澹( )竦峙( )萧瑟 ( ) 【整体感知】:熟读全诗,,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自研自探导学】 1、研读《观沧海》,品评探究,领会诗的意境美。 (1)“ ”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2)“ ”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作者描绘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4)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试作赏析。 2、研读《次北固山下》,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美。 (1)文中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试作赏析。(提示:赏析角度:炼字、修辞、手法、思想、情感、哲理)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拓展延伸:把《次北固山下》改写为散文(提示:情感真实,语 言流畅) 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 班级: 【检测矫正】 (A)1、按要求写出《次北固山下》相应的诗句: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2、《观沧海》中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的句子是: (B)默写全诗 【归纳小结】 第二课时《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学习目标】1、掌握白居易、马致远的文学常识。 2、学习《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资料助 读】 作者简介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 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有《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 2、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七种。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学情检测】 1、《钱塘湖春行》这首七言律诗通过湖水、 、早莺、 、 、浅草、 ,展现了一幅景色 、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画,抒发了诗人 之情。 2、《天净沙•秋思》这首小 令描绘了一幅 图,真切的表现出游子的 之情。 【整体感知】:熟读全诗,,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自研自探导学】 1、研读《钱塘湖春行》 (1)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 和 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 ”,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这是总写。 (2)中间两联是分写。颔联写 ,从 觉和 觉角度,描写了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颈联写 ,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通过“ ”和“ ”来表现早春的景象。尾联直抒胸臆,“ ”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3)从炼字角度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该诗中的“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 2、研读《天净沙•秋思》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 悲绪四溢的“ 图”。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 色苍茫的 图,渲染了 的气氛;另一部分是骑着瘦马、独 行寒秋的天涯游子的剪影。两部分相互映衬,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尾句:“ ”点明主旨,集中表达了诗人 情感。 【拓展延伸】在这幅绝妙的晚秋思乡图中,却出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美景,这与“断肠人”的愁情一致吗?谈谈自己的见解。 【检测矫正】 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归纳小结】 惜缘 |
闂傚倷绀侀幉锛勬暜濡ゅ啯宕查柍褜鍓涚槐鎺楀籍閳ь剟骞愰崘鑼殾闁靛鍎洪崥瀣煕濞戝崬鐏i柟灞傚劦閺岋綁鎮╂潏鈺佸閻熸粍婢橀崯鎾箖閵夆晜鏅搁柨鐕傛嫹 闂傚倷绀侀幉锛勬暜濡ゅ啯宕查柍褜鍓涚槐鎺楀Ω閵忊剝鐝氶悗瑙勬磸閸庨亶顢樻總绋垮窛妞ゆ牗绮嶉崯锝夋⒑閼姐倕小闁绘帪绠掗妵鎰板礃椤旇棄浜梺璺ㄥ櫐閹凤拷 闂傚倷绀侀幉锛勬暜濡ゅ啯宕查柍褜鍓涚槐鎺戭渻閸撗呯崲閻庤娲橀〃濠冧繆濮濆矈妾ㄥ┑鐐跺亹婵挳鈥︾捄銊﹀磯闁惧繐澧i敍鍕<闁宠棄鎳忕€氾拷 婵犲痉鏉库偓鏇㈠磹閸︻厽绠掔紓鍌欑劍濮婂綊骞愰崘鑼殾闁靛鍎洪崥瀣煕濞戝崬鐏i柟灞傚劦閺岋綁鎮╂潏鈺佸閻熸粍婢橀崯鎾箖閵夆晜鏅搁柨鐕傛嫹 婵犲痉鏉库偓鏇㈠磹閸︻厽绠掔紓鍌欓檷閸斿寮查悩鑼殾闁靛鍎洪崥瀣煕濞戝崬鐏i柟灞傚劦閺岋綁鎮╂潏鈺佸閻熸粍婢橀崯鎾箖閵夆晜鏅搁柨鐕傛嫹 婵犲痉鏉库偓鏇㈠磹鐟欏嫮浠氶梻渚€鈧偛鑻晶顕€鏌涢悤浣镐喊鐎规洩缍€缁犳盯寮撮悩鐢靛帬闂備胶鎳撻悺銊ф崲閸屾粍宕插〒姘e亾闁哄本鐩浠嬪垂椤愩埄浼�
·语文课件下载
| |||
![]() (可直接打印)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