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小胡同》教学实录 (北京版七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课堂实录 2016-10-07 手机版 | ||||
导入部分:师: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是《北京胡同》可能我们同学对北京胡同比较陌生,老师准备了两张图片我们一起看下,课前老师也发了两篇有关北京胡同的文章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阅读感受,你读到的北京胡同是怎样的? 生1:北京胡同数量很多,密度高,大多数是改过名的 生2:有悠久的历史,从清朝开始就出现胡同 生3:北京胡同名字很有趣,四合院分高级和低级 师:最多的是高级还是低级? 生:低级的。 师:低级的比较多,都是些平凡老百姓生活的场所。 生4:了解北京胡同是了解北京的标志之一。 师: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要交流,我们一起看下大屏幕。 生齐读: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它形成于元朝。北京的胡同绝不仅仅是交通的街道,它更是北京普遍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象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 师: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看看作者萧乾,一个老北京眼中的胡同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迅速找一找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几条胡同? 生1:羊管胡同 师追问:为什么提到这条胡同? 生1:因为这是作者的出生地。 生2:菊儿胡同 师追问:为什么写这条胡同? 生2:作者的母亲在这里去世 师:母亲在这里去世,这是作者的伤心地。菊儿胡同仅仅是母亲去世的地方吗? 生3: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师:什么是仲夏夜之梦?师介绍这是莎士比亚有名的喜剧,后来常常指心中最温柔、最梦幻、最快乐的地方。言外之意,菊儿胡同是作者心中最快乐的地方。 生4:褡裢坑 师:你很仔细,看书下注释褡裢坑也是胡同名,为什么提到褡裢坑? 生4:是我懂事成长的地方。 师:我们来看看,速度5——10节,概括作者具体回忆了胡同的哪些生活? 生:5——7节胡同里的叫卖声,第8节写的是胡同里的夜行人。 师:是写的夜行人还是夜行人发出的声音? 生:声音。 师:我们能否把它们组合在一起?5——8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生:胡同里的叫卖声以及夜行人发出的声音。 师:就是胡同里的各种声音(板书) 生:9——10节,我在胡同里做的一些游戏。 师:哪些游戏? 生:放风筝、捉蛤蟆、逮蛐蛐等 师:再读5——10节,你会发现这部分语言朴实而又不乏生动,再度很有老北京的味儿,下面请同学们再读5——10节,找出你认为生动的语句进行品读,体会作者眼中胡同生活的特征,发声读。 生1:“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阕动人的交响乐。”比喻,把胡同比作一阕动人的交响乐。 师:把胡同比作一阕动人的交响乐同意吗?交响乐是声音,应该是把胡同里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交响乐的特征是怎样的? 生齐回答:很多种声音。 师:交响乐是各种乐器组合发出的声音,很优美,很丰富,各种声音都有,和谐,请生1总结 生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胡同里的叫卖声多、丰富。 师板书 师:我们也听过菜场里的各种叫卖声,你会觉得它丰富、优美、和谐吗? 生齐回答:不会。 师:那么为什么作者感觉各种声音像交响乐呢? 生1:因为每种声音都有各自的特点。 生2:因为他只有头17年生活在胡同里,很怀念胡同里的声音。 师总结:对的。很怀念。对胡同有很深厚的情感,很怀念,很热爱。 师:在第5小节第一句出现了是一阕动人的交响乐,文中哪儿体现了是交响乐?体现声音的丰富的? 生1:朗读了第7节。 师概括:夜晚的叫卖声你觉得很丰富有各种声音在里面。 生2:第6节 师总结: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叫卖声,简单的语言抓住了每个季节叫卖声的特点。 生3:第5节“过一会儿……” 师总结:确实,从早到晚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很丰富。继续找你认为写得生动的句子。 生4:第6节,写出了每个季节的叫卖声,很有生活气息 师:这叫卖声我们这边有吗?但北京有,这就是地方特色。而且有的语句加了引号,表明直接是叫卖声,很口语化,仿佛我们已经感受到那种叫卖声,很有生活气息。 生5:第7节“行好的——老爷——太(哎)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吧。” 师:大家都笑了,为什么笑啊? (生齐回答:读得好) 师:这里确实是老北京很有特色的,夜乞者的声音。 (生齐读) 师:你们读得很生动,已经抓住了夜乞者的特征,拉长而且加颤音。 生6:第5节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师:找得很好,分析下。 生6:运用通感,把声音比作可视的花纹。 师:什么叫漾漾花纹?水面微微动荡。用视觉写听觉,通感。 生6形象地写出理发师手里的那把铁玩意发出的声音很有层次感。 师:不仅有层次感,而且?生自己再读该句 生7:“嗞啦”拟声词。很有节奏感。 师:不仅有节奏感而且有美感,理发师技术高超。 生8:第9节“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穷孩子也能用秫秸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 师:这么好的句子你们怎么没找到的呢?找到的同学请举手。 齐读 生8:“小心坎儿”用了儿化音 师:很细心,如果你再仔细找找你会发现文中很多地方有儿化音。 生找儿化音 师:我们写作文不用儿化音,为什么?因为这很口语化有北京特色,在北京语言中是经常使用儿化音的。你觉得生动仅仅是因为该句用了个儿化音吗? 生8:“大摇大摆” 师:确实,这个词用得非常生动,我们一起品读下。 生8:风筝大摇大摆,拟人,写出了孩子心中的高兴。 师:写出了风筝在飞时的摇摇晃晃,你们什么时候会大摇大摆? 生齐回答:高兴、得意时。 师:写出了我心情的快乐。一起总结胡同生活的特征。不仅丰富、和谐、优美,而且是快乐的,你们喜欢过这样的生活吗?确实,作者若干年后回忆胡同生活仍然非常快乐,仿佛回到了童年,语句也情不自禁地使用儿童的语言,比如“它叫起来可优雅啦”这一般是小孩的口吻。 生补充胡同生活特征:朴实的 师补充:胡同里有各种声音,是怎样的? 生齐回答:热闹的。 师:那夜晚呢?虽然有各种声音,但是应该是怎样的? 生:安静。 师:这部分作者抓住各种声音和儿时的游戏来回忆儿时的胡同生活,那么有很多东西可写,为什么作者只写这两个?如果我现在请你们写新场老街,你会写哪些东西? 生1:老街上的桥 师:为什么? 生1:新场是水乡是古镇,有很多的桥。 师:抓住了新场的特色来写。 生2:竹笋烧卖。 师:也是抓住了新场特色。所以作者在写的时候抓住了老北京的特色,语言是北京特色,所写事物也是老北京的特色。儿时的游戏生活是我儿时印象最深刻的东西。同学们写作文时也应注意。作者是1993年写的这篇回忆性散文,此时作者已经是83岁高龄,回忆儿时的胡同生活依然那么清晰,如数家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为什么要回忆北京胡同,回忆儿时的胡同生活? 生1:北京胡同生活丰富和谐美好 生2:怀念儿时的快乐生活。 生3:这是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地方。 师:我们刚才提到:我在这里出生、懂事、成长,母亲死在菊儿胡同。留下了我的各种印记,有伤心的印记,也有快乐的记忆。 生4:第12节 师:最后一节是作者直接抒情句。意思很直白,希望保护胡同。课前老师也发给同学们两篇文章,看看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对胡同的态度怎样,在文章的结尾。生5:汪曾祺是一种伤感、无可奈何之情。 生6:乐观,现代的事物要和古代的事物融合起来。 师:客观、辩证地看待。 生:中立。 师:这么多文章中,只有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直抒胸臆要保留北京胡同的,为什么呢?(结合文章标题及刚才我们读的内容讨论) 生1:标题,“老”历史悠久,年代久远。“小”胡同在变少。 师:你的解释很特别。我们课前也提到了这“小”可以指胡同窄小。再读“老北京”“小胡同”有没什么深层含义? 作者83岁可以说是老北京人,这里居住的都是像我一样的平凡的老百姓,我是一个平凡的老北京人。课前资料提到:北京文化是封闭的文化,他们安土重迁,不愿意迁徙,因为这里是很多像我一样的平凡的老北京人居住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是我的家乡,所以希望保留胡同,仅仅是保留胡同吗? 生2:保留胡同里的文化 师:非常好,不仅保留胡同,还要保留胡同文化,就是保留传统文化,北京文化就是一种传统文化。为什么这么说,老师再补充点东西,这也是在你们预习的两篇文章里的内容。 总结:怀念儿时的生活。 师:怀念儿时生活就是怀念家乡,文章中有几句直接表达作者思乡的句子,找找看。 生1:第4节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师:还有一个类似的句子在哪? 生2: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 师:布置回家作业:选取记忆中(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或一次游戏,模仿本文对小胡同生活的描写(注意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描写性的文字。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