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6-09-28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提示: 

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十五夜望月》。领会诗中美好的意境和委宛的别离思聚的情思,以及由己推人的思想境界。

一、导入

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可怜九月初三日,露似真珠月似弓。”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共同学习三首中秋咏月诗词。

二、中秋常识介绍

1、 “中秋节”别称:“中秋节”,“仲秋节”;“秋节”、“八月节”;“团圆节”、“女儿节”。“月节”“月夕”;在唐朝,被称为“端正月”。

2、中秋节的起源

1、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

2、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

3、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3、中秋传说

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里砍月桂,但月亮中的月桂随砍随合,砍伐不尽,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玉兔捣药:相传月亮中一兔,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月饼的传说:相传当时中原人不甘受蒙古人的统治,有志之士皆思起义抗元, 然欲整合反抗的力量,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刘伯温便想一计策散布将有瘟疫的流言,要人们于中秋节买月饼来吃以避祸。大家买了月饼回家后切开一看,里面藏了纸条写着“八月十五夜起义”,于是民众纷纷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

三、简介作者 

王建(约767-830),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 

唐代宗大历十年(775)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为凄凉。为官在外,常与家人别离。 

四、朗读指导 

1、听朗读,明确节奏,韵脚。 

2、自由朗读2遍; 

3、集体朗读

五、分析诗句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刺眼的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白——月光,联想李白的《静夜思》。“树栖鸦”三字,简洁、朴实,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况,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这也让人联想到满月中的桂树。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诗人无声望月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 

冷露无声浸润了桂花,那么月中的白免呢,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注目明月,神驰意远呢?诗人由已推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诗人由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想思。诗人没有直说自己的情思,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语气,不知那饱含相思的清辉洒在哪一家。欲说不尽,委婉动人。 

六、小组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特征是什么? 

秋月——秋思 

2、诗人通过这种景色表达何种情感? 

诗人通过联想,由已推人,在这出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中,表达出别

离思聚的情感。 

3、“落”字最妙,妙在何处?

(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秋思随着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赏析:在唐代咏月诗中,这是比较著名的一篇。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广寒宫中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更显得悠远,耐人寻味。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发了入骨的思念,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形象地语言,渲染了中秋望月、思深情长的意境,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的委婉动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唐诗; 

2、收集更多咏月诗句; 

3、朗读并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领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从写月或月光的诗句入手,进入新课。 

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才华横溢,散文、诗、词、书、画等都有很高成就。他的词一洗柔弱宛转之风,扩大了词的题材,新人耳目,又不拘格律的束缚,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一派,有《苏东坡集》传世。但苏轼在仕途上却几经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然而此人生性豁达、乐观,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只这一点便足以令人敬服。

2、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水调歌头》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这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整5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他乡,词人心中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3、掌握字音:

宫阙( ) 琼楼( ) 绮户( )

婵娟( ) 不胜寒( ) 丙辰( )

4、了解词义

把: 朱阁: 不胜寒: 绮户:

无眠: 何似: 婵娟:

三、朗读指导

1、录音范读

2、学生一齐朗读这首词。

四、把握词义

生说-------展示

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多好的日子啊。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寒。 那么,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随着人在舞动,此情此景,什么地方能比得上人世间呢?

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那没有睡意的人。月亮啊,你跟人们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又亮又圆呢!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事从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的。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那么虽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了。

五、思考讨论

1、词前小序有何作用? 

交待写作背景及缘由:怀恋子由。

2、这首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①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 

上阕----望月(写景) 

②下阕呢? (抒发了什么感情?) 

下阕----怀人(抒情) 

③上、下两者的联系何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找出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那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事从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的。

5、“转朱阁,低绮户”中的“低”能否改为“照” ,为什么?

不能。“低”的含义比“照”更丰富,它表达了月已西斜,夜已深这一含义;且下句有“照无眠”,此处换“照”用词又显得重复.

6、这首词的基调是抑郁的还是乐观的?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乐观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8、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 宫阙 -> 琼楼玉宇 

( 联想和想象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之一,下面,让我们通过训练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9、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由怨月到感悟人生 ,最后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

六、总结

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七、欣赏歌曲

八、全词赏析

苏轼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而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同时,词里虽然也有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并没有脱离现实,也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所称赞的名作。

九、感受名家

面对皓月当空,你对月怀人;

面对伤离别怨,你以理遣情;

面对宦海浮沉, 你胸襟豁达,

你的一生虽然屡遭贬谪,仕途艰难坎坷,但却处之泰然,历经人世沧桑,但仍乐观向上,你将一己愁怀的释然,推向对整个人类的共同祝愿,真切的手足之情感人至深,豪迈高洁的情怀撼人心魄.

十、积累咏月诗词

李白《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陶渊明《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李白《把酒问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十一、布置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

板书设计

感伤

乐观

思念亲人

怀才不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 我的思念是圆的》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中表露出来的浓郁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了解艾青。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著名诗篇。他的一生曲折坎坷。1929年,中学毕业后的第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有感于中国的民族危机回国,开始画画和诗歌创作,1932年7月,被诬陷为阴谋颠覆政府,判刑6年,1935年10月出狱。在狱中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解放后,1959年被错划为右派,此后一直蒙受冤屈,直到20年后的1979年才得以洗雪。 

三、朗读这首诗 

听录音-------学生个人朗读

自由朗读,读出感情,注意节奏 

四、分析全诗

1、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由诗人创作背景入手分析。 

“我的思念是圆的”,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的语言中包含着许许多多情感上的东西,诗人渴望团圆,渴望美满。 

“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圆最亮的”诗人由思念到圆月,引发人的联想与想象。月儿常圆吗?不圆时又是如何的一番情感啊?人们在看月的时候常常会想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激起人们对个人命运的遐思。 

诗人由眼前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引出自己渴望亲朋团聚的情感。 

2、说说你所理解的诗歌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渴望团圆,渴望美满。引出自己渴望亲朋团聚的情感。

3、你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愿望,在今天看来有什么现实意义?

五、揣摩欣赏

说说诗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这首诗表达了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想。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会默写这三首诗词; 

2、小作文:根据下文的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 

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明亮的月亮,心绪万千……

教后心得: 

 

谭义专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