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6-09-28 手机版


 第一课时

观刈麦

【学习目标】

1.理解诗词意境,熟读并背诵古诗。

2.诵读诗词,品味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重点)

3.反复诵读,掌握两首诗的写作特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语言通俗晓畅,相传老妪都能听懂。他最擅长写叙事诗,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涵着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观 刈麦》。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大诗人。与元稹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代表作品:讽喻诗《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著有《白氏长庆集》。

2.朗读诗歌

老师范读《观刈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字音:

刈麦(yì)    荷箪食(dān)    壶浆(jiāng)

饷田(xiǎng)  曾不事农桑(zēng)   岁晏(yàn) 

节奏: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齐读,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 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三、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诗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明确:诗人深入所描写对象的内心,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的情况下,独特的矛盾心理。农民并非不知夏日炎热难当,但是为了抓紧时间在长长的烈日里抢收麦子,心里想的只是幸好夏日长,快割麦子,根本顾不上烦恼天气炎热。此句一方面写出了农 民的疾苦,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刻同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作者细致刻画劳动阶级者。

2.“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为什么愧疚呢?

明确:这两句是作者在发议论,它表面上表现为诗人由眼前农民艰苦的生活,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内疚自愧,但实际上是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生活的隐约批评。

3.《观刈麦》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你能举例说说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吗?

明确:(1)作者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2)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小结:本诗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板书设计

割麦者——农民的艰辛

拾麦者——赋税的繁重悲惨场面

(描写)

官员——生活的舒适——愧,表达同情

赤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发生的赤壁大战,对三国鼎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当时年仅34岁的周瑜堪称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杜牧对这一历史事件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杜牧(803-853),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著有《樊川诗集》和《樊川文集》。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善于撰文,《阿房宫赋》颇有名。抒情写景小诗如《泊秦淮》《山行》《江南春绝句》等。另有《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类咏史绝句传世。

2.朗读诗歌

老师范读《赤壁》。学生听读,要求把握七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节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齐读,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三、合作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以它开头能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2.全诗最精彩 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两句,这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两句曲折地反映 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他自己却因为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 《赤壁》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你能找出哪里表现出了这个艺术特点吗?

明确: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的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

小结:诗人借这首怀古咏史诗来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

四、板书设计

赤壁写实  折戟——前朝——由小见大

议论  反面落笔——锁二乔——形象、具体、生动

五、课外拓展

假如你是史学家,你如何评价“周郎”?

示例:周瑜少年得志,一战成名,这与他的果敢自信、英气超人是分不开的。他一生战果辉煌,是一位标准的男子汉。 

第二课时

过零丁洋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默写诗篇。(重点)

2.理解诗词主题,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难点)

3.理解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到面对生死时,谁都会脱口吟出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吟诵之 余,你们知道它出自哪首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天祥的这首《过零丁洋》。

二、自主预习

1.走进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代表作品:七律《过零丁洋》《金陵驿》,五古《正气歌》;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有《文山先生全集》。

2.朗读诗歌

老师范读《过零丁洋》。学生听读,要求把握七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节奏: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自读,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三、合作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明确: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

2. 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 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明确: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 尾联为画龙点睛之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 赴死的民族气节。

小结:《过零丁洋》这首诗把叙事和抒情相结合,诗人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四、板书设计

过零丁洋叙事——概括——一生重大事件

言志——抒情——崇高民族气节

己亥杂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说起远离家乡的诗句,我们常常想起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清朝有名的诗人龚自珍也用自己的诗句写出了离家的愁绪,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己亥杂诗》。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一名巩祚,字璱(sè)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著有《定盦(ān)文集》,今人集有《龚自珍全集》。

2.背景知识

《己亥杂诗》共315首。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年),鸦片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就巨型组诗。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3.朗读诗歌

老师范读《己亥杂诗》。学生听读,要求把握朗读节奏。

节奏:浩荡 /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齐读,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三、合作探究

1.前两句是如何写出诗人矛盾而复杂的心情的?

明确:诗人用“浩荡”修饰“离愁 ”,用“白日斜”“天涯”来烘托映衬“离愁”,可见诗人辞归的心情是极度痛苦的。

2.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理解“落红”的含意?

明确:这两句写“我”虽然打算辞官家居,但并非弃绝尘缘,“我”还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正如那飘落的花朵,融入春泥后,更能护育新花。句中“落红”实际上是诗人自况。诗人以含蓄隽永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 社会、对生活的眷恋深情。

小结:《己亥杂诗》叙写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极为矛盾的心情,以含蓄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都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四、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抒情叙事 辞官南归,心情痛苦

移情于物 表明心迹,为国效力 

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宋词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元曲作为元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我们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元曲。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张养浩(1270-1329),元代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代表作品: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枝花•咏喜雨》等。

2.关于体裁

元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3.朗读 诗歌

老师范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学生听读,要求把握朗读节奏。

节奏: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齐读,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三、合作探究

1.开篇三句是怎样写出潼关险要、壮观的?

明确:“如聚”写华山聚集于潼 关之状;“如怒”写黄河奔涌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这是动静结合的写法。黄河水本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运用比喻 、拟人的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来描写潼关壮景,十分生动形象。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的主题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封建王朝“兴”,必大兴土木,百姓受其害;“亡”则战争频繁,百姓仍要遭殃。或兴或亡,百姓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句话揭示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及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小结:《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历史,阐发议论,揭示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四、板书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写景:地势险要 聚 怒

表里——拟人

抒情: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对比

议 论:宫阙做土

关注百姓——怀古伤今

五、课外拓展

任选一首诗词改写成400字左右的散文。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