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09-26 手机版 | ||||
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分析: 1.教材特点分析: 《再别康桥》是一首现代新诗,它不同于学生接触、学习最多的古典诗歌,在字数、句数、声韵、节奏等形式上,用词和语言表达上,抒情方式上等方面有较大不同,同时现代新诗对古典诗歌也有继承性,他们有着某些一脉相承的联系。 《再别康桥》中,诗人描写了康桥柔美的风光,运用想象和联想和暗喻等的修辞手法,把康桥的景物描写的妖娆有情,表达了对康桥的依依不舍、感恩、怀念之情。学生要领会诗人描写的画面的意境,深刻体会作者对康桥的情谊。 2.学生情况分析: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文中学习的诗歌并不多,且大部分是古典诗歌,对于现代诗歌的特点体会不深,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意象,深入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高一学生对新鲜事物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设置整体一贯的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理解现代新诗《再别康桥》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感受康桥柔美的风光,领会作者对康桥的热爱、怀念、惜别之情,品读诗人个性特征。 2.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分析诗歌意象。 教学重点: 感受康桥柔美的风光,领会作者对康桥的感恩、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运用联想和想象,分析诗歌意象。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渲染,小组探讨,反复朗读涵咏 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诗人曾经说过,“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同学们能够猜出这个人是谁吗?对,这个人就是徐志摩。今天我们通过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欣赏一下徐志摩眼中的母校康桥。 请学生介绍作者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1897年1月15日生于浙江海宁,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 教师补充: 我们看,徐志摩一生短暂,但是他在这短短的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给现代文坛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在现代文坛上始终是一颗皎皎明星。他的婚姻爱情故事也非常动人,三个女性与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人们说道,甚至还被拍成电视剧《人间的四月天》,同学们有兴趣的可以上网搜索一下徐志摩的相关信息和诗歌作品,或者通过购买纸质书籍放在案头时时欣赏,了解一下这位传奇的诗人。 解析题目:为什么作者说是“再别”? 徐志摩三次旅行欧洲,在剑桥大学学习两年,也就是诗歌中的康桥,他在剑桥大学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受到西方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等流派的影响,结识了许多有名的文学家,遇到了自己的爱情,在这里他的诗情得到触发,进入诗歌创作的暴发期,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康桥成为徐志摩一生不可磨灭的记忆。 在1922年离英前夕,写有长诗《康桥再会吧》。1925年途经英国,没有留下告别康桥的诗篇。1928年7月,徐志摩故地重游,在归国的海上,面对浩瀚的大海,诗人写下了这首传世的经典之作《再别康桥》。 初次朗读,注重朗读技巧 我们现在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大家听听他的朗读并作出评价。 朗读技巧:重音,快慢,声调高低,欢快或低沉 金柳(重读)新娘、艳影(欢快愉悦)荡漾(徘徊萦绕延长读)招摇(延长)柔波(轻柔)不是清泉,是天上虹(适当读快一些)彩虹似的梦(梦幻空灵的感觉) 第一、七节读轻缓调,第五节适当高昂,第六节低沉 这首诗第二、三、四每节中,两句四行,一三行是一句的前半部分,二四行是后续部分,一三行是主语部分,是一些具有宁静柔美特性的事物,二四行是谓语部分,是对宁静柔美性质的事物的进一步、具体的描绘,因此一三行重读,二四行轻读,使柔者更柔,形成一扬一抑的咏叹效果。 现在大家再次有感情的朗读一遍吧! 再次朗读,划分诗歌层次 同学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思考一下,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由哪几节构成,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 本诗四行一节,一共由七节构成,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层:告别康桥(1节) 第二层:康桥风光(2-4节) 第三层:康桥寻梦(5-6节) 第四层:再别康桥(7节) 三次朗读,研读揣摩康桥风光景致 下面我们来重点分析一下徐志摩为我们呈现的康桥风光,思考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景物,运用了哪些手法。 第二层——康桥风光(2-4节): 主要意象 河畔的金柳(色彩)-----新娘(暗喻)-------无情变有情,富有女性的温柔、羞涩、美丽 波光里的艳影(拟人)---------心头荡漾------康和美景在作者的心头萦绕、摇荡不去,美! 软泥上的青荇(色彩)------油油招摇甘心(拟人)------水草浓绿生机,富有情趣,向人招手? 榆阴下的潭水---------------天上虹(暗喻、移情)--------究竟是不是天上虹?为什么这么写? 移情解释:作者主观感情投射到客观物象上,并发生了移位。“天上虹”是美好的意象,象征着作者的梦想、追求、爱情等美好的回忆,作者认为这榆阴下的潭水承载着自己的梦想、追求、爱情等美好回忆,这潭水就在作者的强烈的感情的催化下,移位成了“天上虹”。例如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辞》有“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作者看到漫天飞舞的杨花,引发离别的伤感之情,眼前的杨花在诗人离愁的强烈伤感情绪下,移位成离人的眼泪。 我们现在看一下,这些景物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运用了暗喻、拟人、移情、想象、联想等手法,描绘出笔下的这些景物,富有生机活力,充满了人性美,尤其是女性的温柔妩媚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热爱和对旧日梦想的怀念。 分析讨论诗歌的关键点 1.作者在第一节连用三次“轻轻的”,有没有累赘重复之嫌? 三次“轻轻的”是作者对自己离别时动作姿态的描写。作者面对康桥,“轻轻的走”“轻轻的招手”,做出了这样优雅潇洒的姿态,实在是一种离别的乐观的情绪表达。 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是诗人形象呢? 乐观,飘逸,洒脱,优雅的绅士形象。 2.为什么“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作者在离别康桥的那天,沿河划船而上,直至夜幕掩映,夏虫也都陷于沉默,康桥的周遭环境是那么安静肃穆,而作者在康桥景色的描绘中,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不时陷入对过去学习、创作、爱情等生活的美好回忆,徐志摩对康桥的怀念是静悄悄的进行着的,是属于个人的独家回忆的,是不可以用歌声表达出来的,是作者洒脱、优雅的性格的写照。 课堂总结及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在徐志摩的指引下,对康桥进行了一番游览,感受到了康桥的美景和诗人对康桥的热爱和深深的怀念,还从诗歌中感受到了诗人洒脱、优雅的性格特征和诗人的人生理想。那么老师希望你们课下,认真回忆自己曾经学习生活过的校园或者反观我们现在的校园生活,找到自己情感的触发点,写成一篇小诗。 下课。 板书设计 第一层:告别康桥(1节) 第二层:康桥风光(2-4节) 第三层:康桥寻梦(5-6节) 第四层:再别康桥(7节) 曹姗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