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取舍,大胆创新——语文教材新用教学案例(云南丽江唐玉娥)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案例 2016-09-20 手机版


    学习了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法,本人在前学期的语文教学中充分践行了新课程的理念,挣脱了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对语文教材的运用,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进行了大胆创新和灵活取舍。具体可以用“精”、“深”、“新”、“实”四个特点来概括。

一、 精

教材,只是一个媒介,或者说是一种教学资源。我们应该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教学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运用和发挥,取决于如何通过教材去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照本宣科,教师关注的只是知识点的教学,而忽视了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这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必修四的文言《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课文容量大,篇幅长。用传统课型至少要4节课左右才完成一课, 照单收货肯定不行。必须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大胆取舍。《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重点选的是“完璧归赵”情节,《苏武传》重点放在“劝降”上。而这些部分是体现人物性格最集中的片段。材料的处理体现了“精”的特点。

在讲授《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我把集中品味分析“文中触动读者心灵和体现读者情感脉络的语句”的内涵作为本堂课的重心。我先让学生找出这些语句,再通过课件展示出来,然后先让学生读,老师再范读。老师范读时配乐朗读,声情并茂,将学生自然带入悲愤的情景中。然后让学生结合相关内容谈自己的理解。同时将知识和方法等诸多任务的落实都链接其中: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方法

·分析句子结构,弄清主干与句间关系

·抓关键词语,通过语境分析揣摩句意

·分析句子的表达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抒情手法),揣摩其表达效果

·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明确其结构上的作用

·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情感。

通过这一环节的探究学习,学生理解了文意,把握了情感,掌握了方法,提升了能力,培养了人生观和道德观。

又如在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时,选取的探讨切入点也是“体现和揭示不同阶段的爱的本质的语句”。我先让学生对不同层次的爱都有了理解,然后再结合探究两个问题,便达成了学习目标:①在你的实际生活中,母亲就一定温和,父亲就一定严厉吗?②作者认为一个成熟的人的爱应该达到什么高度?你能达到吗?

材料的处理做到了“精”,就相当于抓住了教材的重心,教学重点的突破和完成有了保障。

二、        深

《拿来主义》《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父母与孩子间的爱》。在处理教材上不只简单的一个“精”字可以实现,对教材深度的挖掘最能体现一位老师的水平与功底。这对于老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你要能设置精当的问题将学生一步步引到问题的实质上,这不仅要求老师设置的问题要精辟,指向性明确,而且要梯度适中,要能强得走学生,还要让学生不偏离你预设的目标。

在上《小狗胞弟》一课时,在讨论“包弟这么可爱,它的结局如何?”这个问题时,我特别强调了“那个时代决定巴金做不了小狗的主”,并结合文本看时代背景,齐读相关语段,展示文革迫害知识分子和老革命家们的图片。然后追问“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引导学生明确文革时期,目无法纪,缺乏理性,无法自保,美好事物会惨遭不幸。到这里,学生自然明白小狗包弟被送走是作者不得已而为之的。

接下来,再抛出一个问题“巴金送走包弟之后的心情怎样?”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明了,在此基础上,我又将问题设置得更深入了一步,“为什么说巴金是二十世纪中国人的良心?”让同学结合课文分析,先找信息再回答。最后学生共同交流补充完善,老师再订正补充,水到渠成。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就提升到了人性的高度,与此同时,学生的德育熏染得到了体现。

在上《父母与子女间的爱》一文时,我通过学生遐想,“回忆你的父亲母亲,他们给予你们怎样的爱?憧憬你做了父亲(母亲)你会怎样待你的孩子才是爱?”这个问题,将文章的主题和意义推向更高层面,往纵深方向发展。

三、        新

体现在处理教材的角度新,运用的思维新。

在给305班上《鸿门宴》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想象一下,如果项羽、刘邦穿越到我们现代这个社会,并各自开了公司,让你选择在两家公司任职,你会追随谁?为什么?(思考,写理由提纲,并在课文中找出依据,做好旁批旁注,做完后先讨论,再展示。)

这个构想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分析人物性格,既贴近生活,又不远离文本,降低了学生对学习文言的畏惧感。学生的探索兴趣马上被激发起来,都很积极地投入自主学习,接下来的讨论、展示环节都很踊跃。在陈述理由时将刘邦和项羽两人的性格特点都揭示出来了。

在302班上《鸿门宴》一课时,我对教材的处理角度作了新选择,我把重点放在“宴中”这部分上,而对这部分教材的处理,我不是简单地停留在人物描写上,而是将项羽置于“局”中去分析。设问:在设局环节中,项羽的态度所体现的性格特征是什么?在破局环节中项羽的态度所体现的性格特征又如何?在学生答出“默然不应”的“未有以应”后,我再引导学生联系相关情节去挖掘人物性格。问题一提出来,学生们的学习兴头也上来了,都非常投入地参与学习活动。

四、实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重视挖掘语文课文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抓精神实质,拉近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换、删、改。比如在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时,导入时展示了一家三口在海边漫步的温馨照片,然后现身说法的谈了我对儿子的百般呵护,儿子对这一切的习以为常,自然将本课的主题结合进去了。在分析不同阶段的爱时,我都能自然将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进去。 

语文老师的角色更多的是像一名向导,根据学生的要求和现实世界的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老师任务不是独裁式的灌输和强硬的要求,而是要注意倾听接受者的声音,这一理念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已经开始出现了与学生平等讨论的现象,能将教学落到实处。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效果和成绩不明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一定程度忽视了学生的心声。学生感受在课堂上感受不到主人翁的气氛,这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  我们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并适时迎合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地倾听和认可学生内心的声音,肯定他们的个性。 

唐玉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