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面对复杂的社会,如何对学生进行真实的教育? (教师随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2016-09-10 手机版


面对复杂的社会,如何对学生进行真实的教育?

我们有责任告诉孩子们,这个世界有它黑暗的一面。我们更有责任引导我们的学生在正视(而不是回避)眼前假恶丑的同时,心中燃烧着向往真善美的理想之火,进而产生一种真诚的责任感:让这个世界因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李老师:

您好。前些时在我的邻校发生一则事故,学生不满学校分数“造假”要求退学。我知道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一个案例了。我自己身为人师,也很难做到表里如一,社会是如此真实,难免会有向它低头的时候。学校没有成绩,就没有生源,现在很多都变得商业化,有时候我自己也造假,可这也是为了“生存”,我很想给我们班的学生开一个班会,对他们进行一次“真实的教育”,可又怕那些阴暗面会打消了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你的来信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我知道教育应该给学生以真善美,但我的学生已经进入高二,他们对社会有着自己的看法。社会上那么多阴暗丑恶的现象,他们不可能看不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对学生进行真实的教育?

我非常赞赏你用了这么一个概念:“真实的教育”。是的,我们应该给学生进行真实的教育。所谓“真实的教育”至少应该直面现实,而不是“瞒”和“骗”的教育。我当然知道,绝大多数老师不可能有意对学生进行“瞒”和“骗”,但哪怕是我们好心的“回避”,也是不应该的。

其实,学校和社会并非绝缘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教育者的言行也是社会风气的一部分。我们如何向学生展示真实而正直的风尚,同时教育学生直面社会的阴暗面,又传递给他们一种智慧、理想与责任?这考验着我们的教育,也影响着学生的未来。

真是凑巧,刚好最近我看到媒体一则报道,说河南新密市一位品学兼优的高三学生李金川自杀了。这引发了我的思考。这些思考虽然肤浅,但和你的这个话题是有联系的。

我说他“品学兼优”是有依据的。“俺这娃从小学习就好,上小学和初中时,他得的奖状在家里贴了一面墙。”李金川的父亲说。“那是我们班第一!”这是李金川的同学面对记者对李金川的评价。“李金川学习非常好,中考,李金川考进了全市前50名,在刚上高一的一次考试中,李金川更是因为成绩优秀得到了学校发的50元奖金和奖品。”这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的情况。

自杀的原因已经在其遗书中写得清清楚楚:“跟虚伪同在一个社会里真没意思!”

媒体在谈到他时常常爱用“19岁的男孩”,而我更愿意叫他“男子汉”,不仅仅因为他已经过了18岁(当代中国,总有太多的超龄的“男孩子”),更因为他宁死不与邪恶妥协的行动本身表明了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死,其意义不在任何以死抗争的仁人志士之下,比如陈天华,比如范熊熊……

当然,我并不赞成李金川以这样的方式抗争,毕竟轻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不足取的,面对邪恶,他应该更坚韧,更成熟。但既然他的生命已经离我们而去,作为教育者,面对他的遗书,我们就应该认真反思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社会。

李金川在遗书中有一连串质问:“我带着憧憬来到这所梦寐以求的高中,迎接我的(是)残酷的现实。×××,虚伪、势利,外强中干。为什么我的高中第一个班主任会是你?你让我对这所学校产生了阴影。有人看见你在段长(年级长)办公室看黄色(录像),你就恁憋得慌,在家看不中?还有没有人民教师的样子?批评了某局长的儿子又把人家叫到走廊上去道歉,你咋就恁恶心?……”

这一个个问号,是一双纯净眼睛对污浊现实的逼视,是一个纯真灵魂对虚伪社会的质问,是他生命的绝唱。

作为一个教育者,读到李金川的遗书后不禁在想,是谁给了李金川质问的勇气?

其实,他遗书中所谈到的一些现象,他的许多同学都已经习以为常。“这样的事在我们学校很正常。”这是李金川的一个同学对记者的说法。当许多人对不正常的事感到正常的时候,李金川却感到窒息,感到绝望,感到“跟虚伪同在一个社会里真没意思”!

于是,有人说他有“心理疾病”。新密市教体局向中国青年报记者提供的一份名为《关于新密市实验高中学生李金川死亡事件的有关情况说明》写道:“平时性格比较孤僻、内向,很少与人交流。有神经内科医生认为,如性格过分孤僻,心理压力过重,易诱发抑郁症,让人走向极端,也可能导致自杀倾向。”

这是什么逻辑?如果一个人的想法和大多数人不一样,而且把这不一样表达出来,甚至以死明志,周围的人,都会说他“有病”、“不正常”。我想到了当年鲁迅笔下的“狂人”。

究竟是年轻的李金川有病,还是我们的教育乃至我们的社会有病?

李金川真的是一个“有病”的人吗?

无论如何,李金川应该是老师眼中的品学兼优者,“上小学和初中时,他得的奖状在家里贴了一面墙。”这“贴了一面墙”的奖状,展示着我们的教育给他优秀品质的肯定和褒奖。

毫无疑问,无论是从李金川同学的评价,还是他的遗书,都表明他有一双明辨善恶的清澈眼睛,这双眼睛容不下一粒丑恶的沙子。这不都是我们教育给他们的吗?——善良、真诚、正直以及对邪恶的毫不妥协……这些品质正是包括他遗书中提到的班主任在内的所有老师给他的啊!十二年所接受的教育,让他相信教育所赋予他的真善美,并把这种相信化为一种自觉追求。

是的,正是我们的教育给了他一双明辨善恶的眼睛,和质问邪恶的勇气;然而,当他用这双眼睛去审视不甚美好的现实时,特别是用老师教给他的善恶标准去打量他的老师时,他当然会感到惊讶,感到迷惑,感到窒息。当他用最后的生命质问言行不一的老师的时候,我们却说他“抑郁症”,说他“走极端”,一句话,他“有病”!

这真是一个怪圈!教育给了他质问丑恶的勇气——坚守真诚、善良与正直的李金川,不正是我们希望培养的好学生吗?可是,正是教育教给他的真诚、善良与正直让他感到“跟虚伪同在一个社会里真没意思”。

我想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宁晓燕。在拙著《爱心与教育》中,我记录了这位品学兼优的女孩子的人生悲剧——同样是教育的悲剧。纯洁、善良、正直、聪慧的宁晓燕也是我们的教育一手培养的优秀学生。和二十多年后的李金川一样,当她用老师赋予她的明澈双眼打量老师和周围世界时,她感到了迷茫,感到了窒息。在宁晓燕看来,自己美好的理想与丑恶的现实是激烈碰撞的,自己高洁的品格与污浊的世风是不可调和的,自己纯真的个性与混沌的环境是尖锐冲突的。她感到自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她决心做“真、善、美”的殉道者。最后她选择了死亡。

从宁晓燕到李金川,教育一直有一个悖论:我们用积极向上、善良正直的教育培养我们的学生,可如果学生真正听进去了,并把我们的教育变成他们的执着追求,他们竟然感到难以生存;然而,如果我们赤裸裸地把世故和虚伪教给学生,让他们“现实”一些,面对邪恶和虚伪别那么“愤世嫉俗”,别那么“走极端”,也许他们会活得很滋润,八面玲珑,长袖善舞,如鱼得水……那我们的教育成什么了?

写到这里,我真不寒而栗。

我这里用了大量篇幅剖析李金川,是因为从他自杀这件事上,可以看到我们教育的某些缺陷:第一,某些教育者的言行不一,这不但影响着教师的形象,而且损害着教育的尊严;第二,教育在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时候,没有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正视假恶丑,并教给他们以应有的智慧。这直接给学生今后的人生埋下某些“隐患”。

对学生进行真实的教育,教育者本人一定要是一个真实的人。而李金川遗书中提到的老师,显然不是一个真实的人。说一套,行一套,还等不到学生走入社会,在学校他身边每天见到的老师就让他多年的信念遭遇到了困惑。一个人如果给别人宣扬自己都不信的一套,而且还说得那么冠冕堂皇,那他就做好了做一切坏事的准备。教师当然不可能什么话都给学生说,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话可以不说,但一旦说出口的话,就一定要是自己所信奉的,并且尽量身体力行。我经常给我的同事说:“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说真诚的话,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这就是真实的教育。

教育学生直面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可以从教他们正视种种假教育丑态开始。写下这句话,我的心是很沉重的。因为种种假教育现象已经从令人触目惊心到让人见惯不惊了。我当然知道,就造假而言,最严重的弄虚作假并不在学校。当整个社会都弥漫着虚假之风时,要让学校成为世外桃源,恐怕只能是幻想。我想到秦晖先生有句名言:“教育有问题,但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应该说,比起社会,学校还算是相对比较洁净的。

但我还是为我经历过的种种假教育而恶心!因为作为班主任,我常常不得不昧着良心亲自去作假,甚至指导学生弄虚造假,最后,我和我的学生都成为假教育的助纣为虐者!

对于社会上的假而言,我是旁观者;而对于教育上的假,我却是操作者。看别人造假是气愤的,但当自己也不得不造假时,这种痛苦是难以言说且无以复加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怎么进行所谓“真教育”?

还是说我亲历的一件往事吧——

很久以前,我任教的学校要迎接上级的一次大规模检查。这次检查决定着学校的地位与荣誉,所以,学校上上下下都极为重视。这种“重视”的具体表现便是认认真真地造假。

检查团还有几天才到学校,但学校已经从提前拿到手中的纷繁复杂的检查项目表中,发现有一项是检查学校各班是否开设了“健康教育课”。本来,在激烈的应试教育背景下,这种课多半是不会开设的——不光我校,其他学校也是如此;但现在检查项目中居然有这门课!如果检查团发现我校没有开这门课,会扣许多分。怎么办?于是,学校决定马上“开设”健康教育课。

政教处火速召开班主任会,要求各班主任回到教室里,立刻把教室墙壁上课表中的“自习”改成“健康教育课”(当然,实际上是重新贴出经过修改的课表)。

可是,这次检查团是非常“认真”的:人家不但看课表,还要随机抽查学生,让学生说说健康教育课的内容。这样一来,简单的改课表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教导处又召集班主任开会,要求我们在班上找五名成绩最好(当然,记忆力也是最好)的学生突击背诵健康教育教材上的内容,主任特别强调:“这几天,这些学生各科的作业都不必做,他们唯一的作业就是背健康教育内容。一定要滚瓜烂熟!”

但人家是“随机抽查”呀!如何能保证抽到的学生恰好是有准备的学生呢?

这好办——指鹿为马!反正检查团也不认识学生,如果抽到没有准备的张三,班主任就叫有准备的李四去。这不就行了?

我们都齐声称妙!我回到班上,按学校要求指定了五位学生,以“热爱学校”、“维护学校荣誉”的神圣理由,要求他们像背唐诗宋词一样背诵“佝偻病的起因”等等。

你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多么的难受。

然而,正当学校领导们沉浸于“下有对策”的喜悦中时,突然又听说人家这次要来“真格的”。不但抽查学生,而且还要看被抽查者的学生证,对着照片验证学生!

这下我们傻眼了!然而,有人献计:“到时候利用时间差来个调包计!”

如何“调包”?且看迎接检查那一天我的绝妙表演(当然,每一位班主任都是这样表演的,而导演则是我们英明的学校领导)——

检查团成员在学校办公室按各班名单划定抽查对象后,班主任们便拿着抽查学生的名单回教室叫人。回到教室,我按名单叫了五位抽查学生,再叫出已经将健康知识倒背如流的五位学生。十位学生来到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开始拿出学生证并按我的吩咐小心翼翼地撕下照片,贴在另一张学生证上!

不知你看明白没有——张三是被抽查者,但他把自己的照片从学生证上撕下来贴到了李四的学生证上;李四不是被抽查者,但他是准备者,于是他的学生证上贴上了张三的照片,然后以张三的名义去接受抽查!

从我拿到名单回到班上,到我领着学生回到学校办公室,前后不过几分钟,但这几分钟,我和学校所有的班主任一样,向检查团表演了一个张冠李戴的魔术!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所谓“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检查团就这样被我们轻而易举地糊弄了——就像当年送鸡毛信的海娃糊弄日本鬼子!

然而,检查团真的被我们糊弄了吗?焉知检查团不是心知肚明呢?说不定他们早就知道大家都在演戏,只是装作不知以表现他们的“认真”呢!

你骗我,我骗你,大家心照不宣,都自以为得意,同时又维护着冠冕堂皇的“认真”与“诚实”——这才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

我无意为自己辩护,但在当时,我是不可能不“配合”的,但我和有些老师不同之处在于内心。我不会——永远不会——心安理得地去做这一切,更不会自我安慰:“都这样的,这很正常!”不会的,我从一开始,一直到今天,我都认为,这一切不正常!

而且我要把我的这种恶心感告诉我的学生,让他们知道,这就是真实的社会,真实的中国。

记得检查团走后,我回到班上是这样对学生说的:“同学们已经知道,李老师今天造假了,而且还教同学们造假!我很痛苦,但作为学校的一员,我不可能违背学校的统一指令——我一个人违背也是没有用的!但这也不能怪校长,如果我是校长我也会这样做的,因为在所有迎接检查的学校都在造假的情况下,我们学校诚实,只会意味着学校种种切身利益的损失!据我所知,校长是非常痛苦的,但他也没有办法!那么怪谁呢?我坦率地说:我也不知道该怪谁!但是,我现在只能对大家说:同学们!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我们面对的社会!我想,作为自认为心灵还比较诚实的人,如果我们不能不被逼迫着造假,我也希望在造假时,我们不是心安理得,而是内疚与痛苦,并在生活中尽量少造假。我还希望大家以后当了局长、厅长、部长,千万不要搞这种自欺欺人的所谓检查!千万不要弄虚作假!”

尽量不作假;如果实在躲不过,那就应该坦率告诉学生,我们正在做着不该做的事;而且告诉学生,以后如果有机会也有能力的话,尽量减少甚至杜绝弄虚作假。这就是我的真实的教育。

真实的教育,不仅仅是不回避社会上的阴暗面,更重要的是,要主动引导学生们用一双善良的眼睛关注社会的种种不平现象。

有一次,《成都商报》报道了一则消息:农民工王斌余讨要工钱,找劳动部门,找法院,都无济于事,最终,走投无路的王斌余又折回包工头家讨薪,被骂成“像条狗”,遭到拳打脚踢。极度绝望和愤怒之下,他连杀4人,重伤1人,后到公安局投案自首。最近,他一审被判死刑。

这个消息引起了我内心的震动。我给学生读了这则消息以及后续报道:《谁该为“王斌余悲剧”的发生负责?》

我之所以要给学生们读这则消息,是想引导他们关注窗外的世界,关心弱者的命运。我说:“同学们学习很紧张,成天忙于功课,但不能因此而不关心我们周围的生活。我们国家正在快速发展,但我们应该正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其中包括弱势群体的命运。李老师渴望一个公正的社会,我相信,这也是包括同学们在内的一切善良的人所追求的理想。王斌余杀人,这种做法当然不足取,但我深深地同情他。‘我觉得看守所是个好地方,比工地好……我只是想老老实实打工做事挣钱,为何就那么难?’这些话实在是让我感到悲哀!如果我们国家的劳动人民还处在苦难当中,‘和谐社会’从何谈起?说实话,我们在座多数同学的家里经济条件都还是比较好的,但你们不能因此而看不起广大的劳动人民,尤其是那些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时时刻刻都在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

我反复强调:“无论如何,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不要把不应该丢失的东西给丢失了,那就是善良!”

我又说:“现在一些人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罪恶,便全面否定改革开放,怀念‘文革’,为极左路线大唱赞歌。不能说这些人有什么恶意,我相信他们也是真诚地爱着我们的国家,真诚地同情劳动人民,真诚地渴望公正和正义的社会。但是,历史显然不能倒退,改革开放不能停止,相反,现在许多问题恰恰是改革不彻底所造成的,比如健全法制,完善机制,废除不合理的歧视性制度和一些‘恶法’,让‘平等’、‘尊重’等理念不仅仅成为人们头脑中的东西,更应该成为行为规范。”

说到对劳动人民的爱,我举了自己的几个例子:“以前我是不好意思叫街头师傅擦皮鞋的,总觉得是在剥削人家。但我现在认为,人家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是最光荣的,没有什么耻辱的!他们比身居官位的贪官们高尚一万倍!我也想过,我不要他擦鞋,直接给他两元钱,但如果这样,是对他尊严的伤害。即使是善良的举动,也必须维护别人的尊严。”

当时同学们都非常专注地看着我,我继续说:“今天,李老师由王斌余案件,说到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进而说到一个人应该有善良的心。我最反感的是,有的人以为自己家里有钱,或者自己父亲是当官的,就看不起别人,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我们可千万不能成为这样的人!其实,那些用自己的汗水养活自己的劳动人民,远远比那些衣冠楚楚的正人君子更加高尚。有人看不起农民,农民怎么了?追根溯源,我们都是从农村里出来的,永远都不要忘本啊!”有一次上语文课讲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我结合文中“同情苦难”的观点,给学生读了一篇我从《杭州日报》上看到的短文。我把这篇短文介绍给你,你也可以给你的学生读读——

请民工吃饭

王雪

中午下班的时候,正走在去食堂的路上,忽然一个农民打扮的人朝我走了过来。

他左手提着个帆布包,链子已经坏了,依稀可以看见里面装的是些衣服,右手拿着个黑色小皮包,是上世纪80年代村干部常用的那种人造革包,皮已经剥落得不成样子,脸色枯黄,胡子好像好久没刮了。他走到我面前,站住了,小心翼翼地问:“同志,我真是不好意思了,能不能请你帮个忙啊?”

我当时有点愣了,因为耳濡目染了许多诈骗的事情。我后退了小半步站住,然后问他什么事情。他说到城里来打工好几天了,工作还没找到,人饿了一天了,问我能不能买几个馒头给他吃。我看只是要几个馒头吃,也没什么好诈骗的,看他的脸上也确是风尘仆仆的样子。我说你跟我来吧,到我们食堂买份饭给你。

我带他到了单位食堂,买了两份菜,打了两碗饭,和他坐在一张桌子上吃了起来。他显得很拘谨,只是吃饭,不怎么肯吃菜,在我的劝说下,吃了一点。和他聊天,也是我问他答,有些尴尬,问他是怎么找工作的,他说就是到工地上一家一家地问要不要人,能给口饭吃就先干着。

我又看了他一眼,大概也有四十来岁了,是我父亲般的年纪,可是为了吃一顿饭,得小心翼翼地求人,如果不是实在走投无路,他又怎么会。

吃完了饭,当我要把碗筷送到回收处的时候,他不好意思地拦住我,说他想找个塑料袋,把剩下的菜带走。我望了一眼碗里的菜,只有一点点了,盖个碗底,我的鼻子一阵酸,我说我重打一份菜给你带走吧,他说不用,我也没坚持,就去食堂找了塑料袋,顺便又买了四个馒头,装在一起给他拿走了。

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我也是第一次。如果遇到了,他们想要吃几个馒头,真希望大家不要拒绝,民工真的太苦了。

当时我对同学们说:“关心身边需要关心的人,有时只是举手之劳。”

这就是“真实的教育”,也是“真诚的教育”。

我们无法回避丑恶,但我们应该让真善美照亮学生的心灵。

有一年我作为某报作文大赛的评委,曾读到一些“入围作文”。这是一些什么样的“入围作文”呢?如果就文字表达而言,文中的语言技巧相当老练;但作文本身却呈现出一种灰暗和玩世不恭:想做职业杀手、想方设法欺骗父母甚至报复父母、捉弄男人、三角恋、偷情怀孕……这是不少参赛作者用娴熟的文字技巧所表现的主题。当时我在阅卷过程中,随手从几篇作文中摘抄了一些句子:“我崇拜鲜血。”“我将一个啤酒瓶砸碎,然后插进他的口腔插进他的喉咙。”“生活就像是被强奸,如果不能反抗就试着去享受吧!”“用的是那种男人特有的低伏的男音,一种让任何女人都心碎的声音。”“寒潮如尿水泄入尿缸般涌进了四川盆地,同时将爱情挤了出去。”……

显然,这些内容是社会丑恶在他们并不成熟的心灵中投下的阴影。也许是平时在学校的作文中,学生们不太愿意将这些真情实感写进交给老师的作文中,而现在他们通过密封式的作文大赛将自己心中积蓄已久的对社会对生活的种种感受无拘无束地倾泻了出来。面对着“超真实”的文字,我们似乎不应该责怪孩子们——这是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真实的感受,难道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有错吗?

可是,作文的最高境界难道仅仅是一个“真”字?对于不太成熟而正在走向成熟的孩子,我们的引导难道仅仅停留于“真与假”的事实判断?还需不需要有更高层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价值导向?“真”如何与“善”与“美”和谐统一?难道“真”与“善”与“美”是对立的吗?如果我们的学生作文中充斥着这样的“率真”——“真”倒是“真”了,但这对渴望崛起的中华民族来讲意味着什么?

理想的教育既要避免“伪圣化”的思想专制,又要将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注入孩子们需要滋养的心灵:善良、正义、忠诚、气节、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宽容、人权、公正……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这个世界当然有凶杀、有欺骗,也有三角恋和偷情怀孕,但我们有责任告诉孩子们,这个世界不仅仅有凶杀、欺骗、三角恋和偷情怀孕,我们更有责任引导我们的学生在正视(而不是回避)眼前假恶丑的同时,心中燃烧着向往真善美的理想之火,进而产生一种真诚的责任感:让这个世界因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面对复杂的社会,如何给学生进行真实的教育?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我显然还不能说就做得很好,但我还是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不知对你有没有帮助。我们一起努力吧!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