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记》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6-09-08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以及描写技巧; 2、领略黄山峰峦奇险而美妙的壮丽景色,并了解作者对祖国河山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赞颂之情。 3、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能体会自然与人类怎样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难点: 见“教学目标”1、3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知道中国的五岳是哪五座山吗?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 中岳嵩山 云雾 东岳泰山 山势雄伟 南岳衡山 高、秀 西岳华山 险要 北岳恒山 奇伟 总结:前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但有一位饱览中国名山大川的旅行家徐霞客却说,“黄山归来不看岳”!那么,黄山的胜景是如何的呢?现在,我们随作家徐迟的文章,一起来游览一下吧。 二、诵读全文 三、整体感知全文 本文共四部分,请同学们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小组讨论,由代表发言。 明确: 1、自 然造山 2、古人攀山 3、今人登山 4、人类赏山 四、赏析第一部分 细读第一部分,回答下面问题(小组讨论): 1、第一段中“大手笔”指的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本段的意思可以概括为 。 本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3、第二段中对云海的描写用了 手法。 4、第三段中“这件艺术品”指的是 ,如何理解? 5、找出这部分的重点词语,用一个字概括黄山的特点。 6、给“摄身光”下定义。 明确: 1、黄山。突出黄山的雄伟、壮观。 2、介绍黄山多山峰的特点及它的地理区域。拟人、对偶。 3、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来衬托云海,使云海的景致变得变 幻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4、指黄山。采用比喻手法把黄山写成艺术品,更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高风峻骨”“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特点是“险”。 6、“摄身光”是指色彩光晕如镜,并能让各人照出自己的一种自然现象。 五、赏析第 二部分(即时发言) 1.写黄帝在这里飞升是“传说”,和李白等人有诗文留下为证,显然不同,为什么要选用“传 说”这一材料呢? 提示: 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显得更有魅力。 2.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 提示: 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难,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这一部分与文章中心有什么联系? 提示 : 本段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 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其余的人都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就为下文歌颂我们 的时代和人民伏下一笔。 4.这一部分和其它部分有什么联系? 提示: 承第一部分黄山风光的“险”而来,是大自然“不肯随便地将胜境给予人类”及“封山”这一意旨的具体体现。又与第三部分“胜境已成公园,崐绝处已经逢生”的现实情况相互比照。可见这部分使文章结构波澜起伏,而又貌断实续。 第二课时: 一、赏析第三、四部分 1、第四部分写了哪几种景物? 2、对松、云雾和太阳的描写分别用了什么手法? 3、文章结尾说:“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如何理解这句话? 4、通过三、四部分,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二、对比阅读:李白的《蜀道难》似乎与徐迟的《黄山记》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下面我们对比一下,两作者是用怎样的描写手法表现不同的情感的。 特点 手法 感情 蜀道 险 神话 高 夸张 畏途巉岩不可攀 想象 侧身西望长咨嗟 黄山 险 拟人 礼赞征服自然的人类;今夕对比,奏响时代的颂歌 奇 比喻 歌;揭示:人类要征服自然,才能真正地欣赏自我 诗文、神话,与自然完美融合。 对比 夸张 三、拓展问题: 学习了《黄山记》后,大家对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应当有了一个比较大致的认识 。但我 们 看到,为个人利益而破坏自然的例子,目前比比皆是,比如: 1、张家界建电梯。 2、三江合流处建水电站。 面对这样的事情,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当给个建议国家呢?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