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打开一扇门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09-07 手机版 | ||||
为你打开一扇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生字词,丰富自己的语言; 指认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诵读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领会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想:针对本文文字优美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学生朗读法,培养学生对优美语言的欣赏能力;配备多媒体课件中相关文学作品的片断或图片,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体悟文学对于人生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一、激发兴趣,通览全书。 今天,是我们进入中学的第一堂语文课,面对陌生的老师,同学们的内心一定是既好奇又紧张。那就让我们从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语文课本开始熟悉吧! 请同学们翻开第1页《目录》,仔细浏览后思考: (1)这本语文书分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2)每个单元里又分设了一些不同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学生明确: (1)计6个单元,分别是亲近文学、金色年华、民俗风情、多彩四季、关注科学、奇思妙想。 (2)每个单元除了课文,还有诵读欣赏、写作、语文实践活动、口语交际、名著阅读与推荐等。 通过目录的浏览,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本薄薄的语文书所包含的内容之多、范围之广,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初中语文呢?请同学们翻开扉页,朗读《致同学》这一段文字,在文中划出你想要的答案。 (学生朗读文字) 学生明确:学习语文要靠自己努力,要自己去探究、发现,相信你会用自己的智慧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独立地创造性地学习,在语文学习的天地里遨游。 二、文题解密,初步识文。 1、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已经读了不少的文学作品了,比如说中国的四大名著、《老人与海》、《安徒生童话》等,哪位同学谈一谈所阅读的文学作品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 (师板书“文学作品”,生畅谈个人看法) 这些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我们的童年生活增加了几分精彩,但也有不少同学看到“文学”这两个字会觉得这是多么深奥的字眼呀!也许这是作家们才会时时想到的吧!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打开一扇门,看看这扇门里有些什么? (板书课题:为你打开一扇门 并画上一扇门)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为你打开一扇门》并划出你不认识的字词。 出示填空:作者赵丽宏要为 打开一扇 。 (学生朗读,关注朗读过程中的一些字词的读音) 明确:作者赵丽宏要为 青少年读者打开一扇 文学之门 。(第3节) 3、简介背景,明确写作意图。 本文是语文出版社,天津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存•文学卷》的序言,赵丽宏是该书主编。这篇序言就是为了向广大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选作初中语文课本六册书的首篇课文,也可看出编者的用意:引导我们亲近文学,阅读文学作品,学好语文。 4、解决字词。 诠释quán 憧憬chōng jǐng 裨益bì 危言耸听sǒng 广袤mào 跌宕dàng 真谛dì 瞬间shùn (学生朗读字词,关注字词读音的准确) 三、再读课文,分析内容。 1、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标题中哪一个字入手来构思全篇的?又是怎样安排文章结构的呢? 学生明确:课文围绕一个“门”字,先议论大门(1—2段):各种各样的大门。再初识文学之大门(3-4段):缩小范围,介绍自己对文学之门的理解,认识文学之门。最后打开大门(5段):明确打开文学大门,便会有所收获。这三层逐层深入,使读者渐入佳境。 2、指名读第1-2节,分析思考: (1)打开这些关闭着的门,我们会收获什么?如果不去开门探寻,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2)面对关闭的门,怎样才能打开呢? (3)文章有没有开门见山就提“文学之门? 学生明确: (1)打开这些关闭着的门,我们可以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如果不开门探寻,我们只能在门外徘徊,只能沉睡。 (2)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只要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就会洞开。 (3)文章没有开门见山就提“文学”二字,而是在1-2节先议论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大门,由无数关闭着的门中提到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即“文学之门”。 3、句子分析。 (1)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这句话中的两个“世界”的含义各是什么? (2)第2节中运用了“只要……只要……一定会的句式,你能用这个句式说一段话吗? 学生明确: (1)第一个“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第二个“世界”指:领域。 (2)略,(只要语言组织合理、句式整齐便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知道和了解了中学语文课本的内容,学习了《为你打开一扇门》的第1、2节,知道了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而这些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文学之门。 五、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词三遍。 2、预习3-5节。 3、完成课后习题第3题。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第一环节初识大门的教学设计能从学生的阅读经历和感受出发,课堂上学生有话可说,所以回答踊跃,畅谈了自己对文学的认识及亲近文学的途径。 (2)整个教学呈现出了由浅入深的特点:初识大门——轻启大门——迈入大门,学生由整体感知到了解课文作者的精辟见解、由简单的了解到借助《致文学》深入理解课文,并再次从自身的阅读体验谈与作者共鸣的感受,学生在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逐步领略文学的魅力,从而产生亲近文学的强烈愿望。 (3)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有大声读、小声读、默读、有感情地读,有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从学生的回答中,教师感受到这些活动的展开还是有效的。 2.不足之处: 任务过多,造成学生无法一一顾及。如迈入大门中要求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致文学》,从中找出与课文内容相照应的语句,并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你对这些语句的深切理解和感受,此处处理不好。毕竟学生刚从小学升入中学,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教师将两步并为一步,对学生来说要求太高,因此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学生无法从容应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出与课文内容相照应的语句,完成这一任务后再提出第二要求也许会更好。 为你打开一扇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生字词,丰富自己的语言; 指认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诵读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领会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想:针对本文文字优美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学生朗读法,培养学生对优美语言的欣赏能力;配备多媒体课件中相关文学作品的片断或图片,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体悟文学对于人生的意义。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复习。 1、生字词检查。 2、课文背诵。 二、朗读3-4段,分析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3-4段,思考: (1)第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给第4段标出句序、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自己对文学的理解的? 提示:所谓“文学”,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生讨论,师巡视点拨。) 学生明确: (1):第3段初步点题:缩小范围,由“无数”大门缩小为“一扇”文学之门,但未提及打开文学之门及如何打开。 (2)第4段从四个方面谈对文学的理解。 第一个方面(第1句):介绍文学的特征。 第二个方面(第2-4句):介绍文学的内涵。第2—3句回应第1句前半句,第4句回应第1句后半句。 第三个方面(第5-8句):介绍文学的功能,即文学对人的影响。 第四个方面(第9-13句):介绍文学的育人作用及不阅读文学作品的负面影响。 (此为教学难点,以教者讲解为主,发言中言之有理的应予表扬鼓励。) 三、问题分析。 (1)怎样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 (2)第4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 (3)第4段倒数第二句中有“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三个短语,前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第5段中说“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为什么说我们不会空手而归? 学生明确: (1)“高智商的野蛮人”指有硕士、博士或更高的学位但不阅读文学作品,缺少修养缺乏情感的人。旨在让学生自觉地去掉“重理轻文”的思想,主动培养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第4段的中心句是“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明确阅读文学作品的作用,引导青少年读者积极阅读。 (3)不能颠倒,先增长知识,才能提高修养,也才能丰富情感;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是递进关系。 (4)略(学生只要能结合第4段内容说出自己的理解便可) 四、佳句赏析。 文中有很多语句写得非常精彩,试找出一两句加以分析。 例:(1)课文标题“为你打开一扇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即用“门”来比喻文学领域的入口处,生动形象。 (2)第4段的第3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一个时代优秀文学作品的价值。 五、总结全文。 作者赵丽宏借《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为广大的青少年读者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并阐述了自己对文学的独到见解,怀着满腔热情希望青少年读者能够走进文学的殿堂,去领略文学的魅力。 六、课后作业。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诠释( ) 憧憬( ) 裨益( ) 广袤( ) 跌宕( ) 真谛( ) 心弦( ) 肃穆( ) 2、 选词填空。 ①、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极为重要的途径。(A、提高修养 B、丰富情感 C、增长知识) ②、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_______的积累,一种_______的积累, 一种______的积累,一种_______的积累。(A、文化 B、感情 C、知识 D、智慧) ③、你是现实的回声,是梦想的________,是平凡的客观天地和________的世界奇异的交汇。 (A、斑斓 B、折光 C、闪光) 3、 仿写。 例: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文中说:“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励人心的喜剧和悲剧。”请你从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说出几个不同的角色。 喜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悲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摘录三句有关书籍或读书的名人名言。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为你打开一扇门》是初中七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第一篇课文,文章精美短小,作者将自身对文学的感悟流驻笔端,向广大青少年朋友介绍文学,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 1、成功之处: (1)第一环节初识大门的教学设计能从学生的阅读经历和感受出发,课堂上学生有话可说,所以回答踊跃,畅谈了自己对文学的认识及亲近文学的途径。 (2)整个教学呈现出了由浅入深的特点:初识大门——轻启大门——迈入大门,学生由整体感知到了解课文作者的精辟见解、由简单的了解到借助《致文学》深入理解课文,并再次从自身的阅读体验谈与作者共鸣的感受,学生在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逐步领略文学的魅力,从而产生亲近文学的强烈愿望。 (3)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有大声读、小声读、默读、有感情地读,有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从学生的回答中,教师感受到这些活动的展开还是有效的。 (4)教学方式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本节课始终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教师并没有一味的灌输与讲解,而是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同时,在关键处——迈入大门,教师及时举例,通过示范使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 (5)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这篇课文文笔优美但很抽象,对于刚升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理解。教师利用作者另一篇《致文学》的形象化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化难为易。 2、不足之处: (1)任务过多,造成学生无法一一顾及。如迈入大门中要求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致文学》,从中找出与课文内容相照应的语句,并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你对这些语句的深切理解和感受,此处处理不好。毕竟学生刚从小学升入中学,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教师将两步并为一步,对学生来说要求太高,因此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学生无法从容应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出与课文内容相照应的语句,完成这一任务后再提出第二要求也许会更好。 (2)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不够。 (3)教师面对课堂生成的问题不能很好的利用与解决,显得稚嫩。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教学方式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本节课始终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教师并没有一味的灌输与讲解,而是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同时,在关键处——迈入大门,教师及时举例,通过示范使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 (2)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这篇课文文笔优美但很抽象,对于刚升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理解。教师利用作者另一篇《致文学》的形象化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化难为易。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不够。 (2)教师面对课堂生成的问题不能很好的利用与解决,显得稚嫩。 谭义专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