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学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6-09-06 手机版 | ||||
课题:幼时记趣(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能正确朗读并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 2、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 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3、能学会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梳理,并养成积累的习惯。 4、能学习借助联想、想象形象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疏通文句;学会文言文知识的 归纳梳理 难点:探寻作者“物外之趣 ” 的由来;借助联想、想象形象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三、自学交流 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字音和停顿。 ②学生自由朗读、集体朗读课文,做到读通顺、有感情。 记一记 实词积累: 明:眼力。察:看清。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 故:所以 私:私下里 拟:比 强:同“僵”,僵硬 拔,移,搬开 虚词积累: 或:或者。 其: 使其冲烟飞鸣:蚊子。 常蹲其身:自己的 盖:“原来是” 字同义不同的字: 观: 昂 首观之(看) 作青云鹤观(景象、景观) 察: 明察秋毫(看到 、看清) 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时:余忆童稚时(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以:徐喷以烟(经常)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为: 项为之强(因为) 以丛草为林(当作) 之: 昂首观之(它,指蚊子) 故时有物外之 趣(的) 心之所向(无意义) 项为之强(指“昂首观之”) 观之正浓(指“二虫”) 驱之别院(“蛤蟆”) 译一译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词典,试着先独立翻译课文,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 译文: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或千或百飞舞的蚊子就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子因此都僵硬了。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冲着烟雾飞叫, 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就 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在高低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 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作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 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件趣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性的说一说。 四、展示点评 五、达标检测 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1.余忆童稚时( ) 2.能张目对日( )( )8. 心之所向( )3. 明察秋毫( )( )( )4. 见藐小微物( )拔山倒树而来( )5. 必细察其纹理( )( ) 6. 故时有物外之趣( )( )7. 私拟作群鹤舞空( )( ) 9.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 )10. 昂首观之( ) 11. 项为之强( )( )( )12. 又留蚊于素帐中( )13. 徐喷以烟( )14. 作青云白鹤观( )15. 果如鹤唳云端( )16. 怡然称快( )17. 使与台齐( ) 18. 观之正浓( )19. 忽有庞然大物( )20. 鞭数十( ) 21. 盖一癞蛤蟆也( )22.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23. 方出神 ( ) 25. 驱之别院( ) 神游其中( ) 以虫蚁为兽(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细节表现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8、作者想象奇特。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填8个字) 9、作者用词很生动,一个“_______”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一个“______ ___”字使人仿佛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 鸣 叫。 10.选文第二段写的趣事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只用4个字) 课题:幼时记趣(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能正 确朗读并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 2、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3、能学会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梳理,并养成积累的习惯。 4、能学习借助联想、想象形象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疏通文句;学会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梳理 难点: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借助联想、想 象形象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三、自学交流 想一想 成语: 明察秋毫 庞然大物 怡然自得 1、揭示本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你根据什么做出的判断? 2、文中描写作者充满童趣的句子有 哪些?你在平时的生活中产生过类似的“物外之趣”吗?(讨论回答) 譬如,骑在竹竿上想象成挥鞭策马驰骋沙场的场面;看到天上的白云所产生的连篇的浮想等。 3、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的?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 4、学一学 作者通过想像和联想把童年之趣写得如此生动,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观察,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像,使自己的文章更生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举例说明什么叫联想。 简单地说,联 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比如由“飞机”想到“空战”,这是事物的因果关系和空间的相邻引发 的联想,我们称之为“相邻想像”;由“李白”想到“杜甫”,这是类似事物引发的联想,我们称其为“类似联想”;由对 立的事物如由“高山”想到“深渊”,我们称为“对比联想”。当然,我们可以由“A事物”想到“B事物”,再由“B事物”想到“C事物 ”,这样完成由“A事物”到“C事物”的联想。请同学们把两个毫不相关的事物“钢笔”和“袜子”通过联想联系起来。 举例说明什么是想像。 人们 从已知形象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像的标志性修辞是比喻。比如《繁星》第三段和《冰心诗三首》。 5、写一写 请以“白云”为内容写一段想像的文字(可作为课外作业,100字左右)。 6、谈一谈 在感受了 名家作品中的童趣之后,请回忆自己生活中的幼时趣事,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讲给其他同学听。 四、展示点评 五、达标检测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 ,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 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作者用“定”、“细”二字分别修饰“目”、“视”,强调了 。 2、第2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 在这里的意思是 ,现多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点明时间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 的词语是 ________ 。 5、文中“昂首观之”的内容有哪些? 6.什么是“物外之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没有想象就没有神游的感受,请用原文写出第三段中作者想象的句子。 答: 。 9.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0.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鹤” 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