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导学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6-09-06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学习文中的优美字句,语段。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难点: 反复诵读,提高审美情趣。 1、读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从现在开始多读书、读好书仍然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提升个人修养,成为一位像于漪老师那样酷爱文学的人。 2、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勤积累的习惯。 【作者简介】 于漪 ,1929年生,现年76岁,江苏镇江人。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现任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心理事长。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作为中国特级教师群体的优秀代表,当代汉语文教育界具有鲜明学术个性和广泛影响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关于语文在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她这样作比方:基础教育是“树”,语文是“根”。她寄语语文教学:“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年少的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走进语文,激情点击,心领神会,共同欣赏这无边春色。”于漪主要著作有: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于漪教育文丛 》、《于漪文集》、《追求综合效应》、《语文教学谈艺录》、《教你写作文-中学生作文指引》、《学海探珠》、《作文讲评五十例》、《语文园地拾穗集》、《语文教苑耕耘录》、《于漪文体教学教案选》、《于漪教案选》、《明清的故事》、《春秋战国的故事》等是10余种。她一心着力于学生的发展,把语言教育和思维锻炼、情感熏陶、人格培育化为一体,实践和理论两手都硬朗,一步一步,趟出了一条承前启后、沟通中外的宏富之路,站在了中国语文教育研究的前沿。她的语文教育观概括为五句话:胸中要有教文育人的蓝图,培养学生语文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进行多种能力训练,开拓视野,课外延伸。这五句话表述的是以目标、习惯、感情、能力、视野为基本发展要素的立体的教书育人的思想体系。 一.字音 二. 涟漪(liányī)徜徉(chángyáng)水浒(hǔ) 浩淼(miǎo) 雕镂(lòu) 镌(juān)刻 谆谆(zhūn) 雨晦(huì) 婵娟(chán) 歌咏(yǒng) 绚丽(xuàn) 素娥(é) 风骚(sāo) 水泊(bō) 停泊(pó) 感慨(kǎi) 二.解释词语及加点字。 1、依依:形容留恋,不忍分离。题目中是“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意思。 2、年华:时光,年岁。华,指时光。 3、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4、历历在目:(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清楚楚的呈现现在眼前。 5、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6、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 7、百看不厌:怎么看也不厌烦。 8、烟波浩淼:形容水面辽阔。淼:形容水大。 9、走投无路:形容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10、逃窜:逃跑流窜。 11、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12、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13、美不胜收: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14、非凡:出色的或突出的。 15、风物:一个地方特有的景物。 16、沉醉:(1)大醉(2)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17、绚丽:灿烂美丽。 18、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19、眼花缭乱:眼睛看到纷繁复杂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20、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21、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22、雕镂:雕刻。 23、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24、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25、依稀:模模糊糊。 26、寂寞:冷清孤单,清静。 27、凝注:凝聚、凝结。 28、鸦雀无声:形容非常静。 29、镌刻:雕刻。 30、谆谆:形容恳切教导。 31、铭刻:铭记。 32、万端:(头绪)极多而纷繁,各种各样。 33、身历其境:亲身经历过。 一、导入 1、 同学们,第一单元,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把你带进了亲近文学、走进文学之门。但我们一踏进大门去就觉得眼花缭乱,似走入仙境,又似走入迷宫,近处是弯曲盘旋的山路,远处是波澜壮阔的天海。这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让人痴迷又让人不敢涉足。 没关系,这节课,于漪老师用她曾经跋涉过的脚印,指引我们拥抱文学,用她曾经渡过这雾海小船载我们去遨游五彩斑斓的文学海洋。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1、请简要概括出作者回忆的几件依依往事:(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可讨论) 回忆一: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以趣动人) 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以美动人) 回忆三:两位国文老师颂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以情动人) 回忆四: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以理服人) 找规律 2、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什么有关? 答:与读书(画)有关。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生活美丽的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了“我”的心智,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正因为这样,“我”才对学生时代有关读书(画)这些往事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了依依之情。 3、“往事依依”应该有许多件,为什么作者的往事都是与“读书(画)有关”? 答:因为作者回忆的是学生时代的生活,学生时代是读书学习的时代,回忆起来,当然离不开读书。 再说,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了“我”的心智,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正因为这样,“我”才对学生时代有关读书(画)这些往事留下深刻印象,产生了依依之情。 4、作者回忆这些往事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迪?(练习第一题) 从作者的依依往事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5、课文的层次及大意: 第一部分(1)引出往事 第一层(2):看画的乐趣 第二部分(2~6):金色的回忆 第二层(3—6):读书的乐趣 第三部分:往事给我的鼓舞 一.阅读第2自然段: 1、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答:看画可以在作者脑子里形成生动的形象。 2、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我”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孩子。 3、作者所说的“形象思维的作用”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看《评注图像水浒传》所形成的生动的形象。 二.阅读3~6自然段 1、选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的体会, 国文老师教辛弃疾的词,诱发爱国情感 代课的国文老师教白话文,引发对新文学的兴趣 受到老师的谆谆教导,铭刻在心。 2、为什么作者说“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家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答:因为“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 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在这本书中都有反映。 3、《千家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 答:《千家诗》主要是歌咏祖国的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 一.积累四字词语: 搜索枯肠 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 雄伟险峻 烟波浩淼 无边无际 茫茫荡荡 走投无路 狼狈逃窜 津津有味 气象万千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油然而生 滚瓜烂熟 鸦雀无声 谆谆教导 百看不厌 身历其境 二.填空。 《往事依依》的作者是( ),通过对( ),( ),( ),( )等几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深情。 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春夏秋冬、四季风采的诗句,试将下列诗句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五月榴花照眼明 D、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E、绿树阴浓夏日长 F、梅花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G、春城无处不飞花 H、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I、千山鸟飞绝,万惊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J、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K、天接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L、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M、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N、.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春: 夏: 秋: 冬: 四.问卷调查: 1、你最喜欢什么书? 2、书中的故事、情感、形象为什么会使你着迷,令人陶醉。 3、回忆你印象最深的一段读书经历,并生动地写下来。 4、许多名著拍成了电影、电视,你认为读书好,还是看电影、电视好? 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年少的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走进语文,激情点击,心领神会,共同欣赏这无边春色。 ——于漪 1、 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提高欣赏散文的能力。 2、体会文章的情感,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重难点:1、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 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谈出自己的感受。 如何品味文章语言内涵 好的文章往往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认真默读课文, 感受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句子引发你的联想,哪些句子引发你的共鸣,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档例: (词或句子)用得好,好在 这段写得好,使我想起了 1、抓住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的动词、形容词。 2、抓修辞手法的运用。 1、《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重定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明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它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影响也非常深远. 《千家诗》实际只有122家。按朝代分:唐代65家,宋代52家,五代1家,明代2家,无从查考年代的无名氏作者2家。其中选诗最多的是杜甫,共25首,其次是李白,共8首;女诗人只选了宋代朱淑真2首七绝。 千家诗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现在仍然可以作为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读物。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与欣赏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 2、辛弃疾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著有《稼轩长短句》 1、“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益智)作用。 2、“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与“让人看不上眼”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显示了石印本《千家诗》的魅力 3、一篇好的文章,往往用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思想感情。请大家阅读课文,感受一下哪个词用得好,哪个句子写得美。请用笔把它画下来,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一.品味欣赏于漪的这篇散文,用一个字来评价就是:美。美 在哪里:形美、神美。形美—语言风格、词语优美、神美—思想内涵有深度和广度。 1、文中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 要求:1、独立阅读、思考。 2、在书上做好圈点、批注。 教师范例:2段写看画入了神的几个词语用得准确贴切:“凝视”、“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寥寥数词,就把一个痴迷于想像的小学生形象勾勒出来。 阅读文章,要学会扣住关键字词来把握主要内容。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在对下列往事的描写中,分别侧重于哪个字,请填出: 回忆一: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以趣动人) 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以美动人) 回忆三:两位国文老师颂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以情动人) 回忆四: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以理服人) 3、下面我们逐一来感受: 二.以趣动人 作者能这样做,她用什么方法,你会吗? 凭借联想和想像产生的。 艺术欣赏的最高境界,就是与艺术品产生共鸣。方法是:一、培养兴趣;二、融自己于其中(转换角色、角度、时空)去联想、想像,去探求、去感知。(须笔记) 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把课文再默读一遍,然后以“我最喜欢的词句是……它让我仿佛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句式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今后在阅读、写作、鉴赏艺术作品中,要运用这种方法去训练自己,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够在艺术的天空中得到陶冶,逐渐脱离低级趣味,提高自己生命的质量。 三.以美动人 1、全班齐读P37 作者列举的诗句分别是:春夏秋冬,分别用括号括起来。(见课本) 2、课件展示春、夏、秋、冬图片,学生用课本上的诗句或者自己知道的诗句乱猜。 3、“春草嫩绿夏草青,秋草枯黄冬草尽;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除课本上的诗句外你还能说出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吗? 春天: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夏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以情动人 1、欣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创作背景】北固亭在镇江北固山头,下临长江,形势险峻。作者晚年任镇江知府时,登北固山,感慨历史的兴衰,因写此词。诗人登北固亭极目远眺,只见滚滚长江,却难见中原故国,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端。他从京口曾是三国东吴都城,想到当年孙权仅十九岁便统帅万军坐镇东南,多次战胜强敌的英雄业绩,对比眼前只图苟安的南宋小朝廷的昏庸无能,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南乡子》。黄自选用这首著名的辛词,显然也有寄托爱国情怀的意思。 词中借登亭遥望中原并追忆三国时期孙权旧事,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上片写登亭所见景色,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 全班模仿跟读,抽查效果。 2、田汉的《南归》 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这首诗抒发的感情:孤独、惆怅、感伤的感情。(诗中的人如果是男的,他回来找什么?故乡、姑娘。结局会怎样?(家园破败、姑娘嫁人或是死了)) 学生个人朗读训练 四、以理服人 理—教我们读书明理,明做人的道理。 4、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各取所需,自由朗读,再次品味了文章优美的语句。 5、本文主旨 创设情境: 设想一下:于漪老师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她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作者少年时代为什么会爱读文学作品呢?(真正根源)这就要具体从课文中去寻求答案了。她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她明白要去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青少年应该:一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本文主旨:这篇课文的内容我们应该认识到的两点。 五.延伸拓展 1、创设情境:通过刚才的品味、朗读,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的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能举一例来谈一谈文学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关系?(提示:结合自己想一想,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电影。) 六.结束语 我希望大家做人就要做像于老师这样的人,从小热爱自然,热 爱读书,热爱文学,把握现在,创造明天,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但愿在以后的日子里,同学们能一如既往地与我一起走进语文,体味语文的独特魅力。希望20年后的你们回忆起今天的依依往事时,依然会热爱语文。 1、第5段作者写了些什么? 回忆了初中读书时代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而怡情明理,激起课外阅读兴趣的情景。 2、两位国文老师有何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心,激发了我喜读诗词,爱好文学的激情。 不同之处: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 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 3、找出描摹老师情态的句子,并谈一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一位老师情溢于胸,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晃。 一位则是情满双眸,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好处:形象生动地描摹了老师上课时的情态,表现了老师的情态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我”的重要影响。 4、从“依依往事”中寻找作者成长的源头: 答:正是学生时代所读的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对自然、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的情感),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1、CCTV-10有一个系列访谈节目言,“探访名师的金色年华”,今天就请4个组根据你对课文最感兴趣的一件往事,选择一个角度来制作本期节目。请各组组长先推选代表充当于漪、主持人,其他同学帮助代表们准备好发言提纲,交给组长要以课文为主要依据,参考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揣摩人物情感,设计人物语。 我们将评选出最佳节目 2、出示活动要求: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有关文学的往事,请试着模仿课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他的一件事例,并能模拟名人的语气有感情地娓娓道来。 请各组在课外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按以上要求一一在组内交流,并选出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评出“最打动我的发言”。 3、于漪深情地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无论是看一幅画,读一本书,还是听一堂课,登一座楼,我们都能从这些往事中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可见,少年时代所受的文学的熏陶,是于漪成长为一代名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有关文学的往事?你自己呢,是否曾经也有被文学名人的作品(可以是受某本书、某句诗、某本书的插图等等的影响)感染的经历与体验吗?请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小作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