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6-09-03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法) 有谁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是什么? 二、走进作者及作品: 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三、检测预习 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不亦说( )乎 三省( )吾身 五十而知天命() 四、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出有误的地方并改正。 2、根据学案,自由诵读。(在书上标出断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老师范读,学生评价。 提示:从停顿、重音、语调、语速、感情等方面着眼。 4、学生展示读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章进行展示。 五、疏通文章,合作探究: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前六章。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检测学习成果。(要求: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 4、合作探究: (1)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 (2)“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 (3)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反思拓展 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老师总结的初一新生成长的烦恼吗?科目繁多,无所适从。新学校里很孤单。宿舍没有家里好,学不进去。请你运用今天在论语中学到的句子 来劝解他,为他排忧解难。 七、课堂小结:不知面对这些烦恼的同学学过这一课是否有些释怀了呢? 我们不得不佩服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为后世做出的杰出贡献。大家看到的这幅画像就是唐代吴道子根据史料画的。两边的对联是后人对孔子一生的评价——学为人师学不厌,行为世范教不倦。我提议咱们用现代人的鞠躬礼来表达自己心中对孔老夫子的敬意,好吗?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