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学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6-09-03 手机版


宝鸡市列电中学 符凌云 七年级上册语文

【学习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学习重点】

1、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2、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预习•交流】

1、(a).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代表思想着重有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启发诱导”、 “温故知新”等等。

(b)。《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

2、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形、义。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说( )乎 吾日三省吾身( )

传( )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一瓢饮,在陋巷( )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 博学而笃志( )

【自学•合作】

1、教师范读课文,然后学生自主朗读。

2、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小组合作解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

【合作探究】

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每一章所讲的内容。(小组内合作研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作业要求】

(1)、完成课后习题2、3题。

(2)、试背全文(注意停顿,不漏字,不加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理解掌握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虚词。

4、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自学•合作】

(学情诊断,小组长汇报学生背诵情况。)

1、准确翻译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找出文中通假字。

(1)不亦说乎( )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3、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

(1)有朋自远方来。

(2)不亦君子乎。

(3)五日三省吾身。

(4)择其善者而从之。

4、一词多义。

(1)时:学而时习之( )

元芳时年七岁( )

(2)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5、文言虚词。

(1)而,择其善者而从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

(3)其,回也不改其乐(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6、检查课文的背诵情况。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

1、学习方法:

2、学习态度:

3、品德修养:

4、延伸成语。

【合作探究】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能就本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吗?

1、写作特点:

2、影响:

【作业要求】

(1) 完成课后习题

(2) 背诵并默写《论语》十二章。

10、《<论语>十二章》答案导学案

【预习•交流】答案略

【自主探究】

1、教师范读课文,然后学生自主朗读。

2、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小组合作解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学习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 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合作探究】

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每一章所讲的内容。(小组内合作研讨)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将学习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第二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思德修养。

第三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四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五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想结合,方能所得。

第六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清平乐道的高尚品质。

第七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贫图不义之财。

第九章: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章:告诉我们时光飞快流逝,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第十一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第二课时

【自学•合作】

1、准确翻译句子。(抽查学生,检验学情)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找出文中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3、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合作探究)

(1)有朋自远方来。

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2)不亦君子乎。

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对人的敬称。

(3)五日三省吾身。

三,古义:泛指次数;今义:二加一所得的数目。

(4)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从前。

4、一词多义。

(1)时:学而时习之(时常、按时)元芳时年七岁(当时)

(2)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立志)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

5、文言虚词。

(1)而,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作为)

(3)其,回也不改其乐(代词,这) 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其中)

6、检查课文的背诵情况。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

1、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学习态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品德修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乎吾身。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延伸成语。

箪食瓢饮(区别箪食壶浆)、川流不息、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等。

【合作探究】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能就本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吗?

1、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含蓄隽永。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达却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学习。

(2)《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2、影响:

《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