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6-09-03 手机版




★任务分析

本文是一篇精美短文,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精妙的文采,因此教学本文,要着重通过朗读和揣摩来理解作者对文学独到而精辟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领略文学的魅力,接受文学的熏陶,从而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另外要让学生细细品味文章散文诗般的语言,从而感受文学的作用和价值,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启示。还要创造一定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积累文章中丰富的词汇,体会文章用语准确灵活,多用排比,句式整齐,节奏明快,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等特点,促进学生怀着满腔的激情去打开文学之门。

★教学目标

⒈能通畅地朗读课文,并用简要的语言归纳文学的特征、内涵和价值。

⒉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感受说说对文章中“高智商的野蛮人”含义

的理解。

⒊能说出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并模仿文中语句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理解文学的价值,说出自己对文学的感悟。模仿文中排比句独立写作。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页下注释,读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课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学的特点和作用,能结合作者阐述的观点谈出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世界上有各种各种的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每扇门里都有一个神奇的小小世界。推开家里的门,我们能感受到家的温馨;推开博物馆的门,琳琅满目的古代陈列物品,又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赵丽宏先生的一篇文章——《为你打开一扇门》,看看他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怎样的门。

二、熟悉作者。

⒈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赵丽宏先生。哪位同学介绍一下?

补充: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市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文革”期间曾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在《萌芽》月刊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应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第一本书,至今已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共40余部,有多种著作在台湾和国外出版。他写的《雨中》一文收入苏教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本第一册。

课文是作者为语文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写的序文。

⒉同学们预习了课文,除了课文中的注释外,觉得还有哪些词语应该掌握他们的读音或意思?或者有不会的想提出来请同学和老师帮助解决的?

多媒体呈现归纳的词语:

①读准字音:

浏览liú 徘徊pái huái

②理解词语

浏览:大略地看。

缩影: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

风景线:供游览的风景优美的狭长地带,多比喻某种景观、景象。

结晶:这里比喻珍贵的成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随文圈点;然后小组讨论思考:

⒈作者为谁打开一扇门?

⒉作者要打开的是怎样的一扇门?

⒊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

⒋联系全文看,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

⒈你——青少年读者

⒉作者要打开的是一扇文学之门。

⒊从文中第2节可知打开文学之门的条件。

⒋“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字面意思是把青少年读者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

深层意思是让青少年由此登堂入室,尽情领略文学这一领域的无限风光。

追问①:这个题目好不好?好在哪里?

明确:醒目;运用比喻;设置悬念;用“你”表示亲切的对话。

追问②:作者为什么要把我们青少年读者领进文学的大门?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归纳:总之,打开文学之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⒌课文围绕“打开”二字,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

思路展开。

第一部分(1、2),由门谈起,引入话题。

第二部分(3、4),论述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5),激励人们走进文学的大门。

三、自由朗读1—2节,思考:

①本段的话题是什么?

②第1节中的1、2句的两个“世界”分别是何意思?

③文中的“你”指什么人?

④第4句与第5、6句分别写了哪两种情形?二者形成了什么?

讨论后明确:

①门

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领域

③青少年读者

④“打开这些门”与“不想开门探寻”;对比,说明打开门的必要性。

四、研读课文第四段。

⒈自读思考,找出中心句。

刚才,同学们从第四段中找到了很多句话来回答“作者为什么要把我们青

少年读者领进文学的大门?”这个问题,如果我现在要求用一句最有代表性的话来回答,你们看用哪一句呢?

明确: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供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联系自己的阅读经历,说一说哪些文学作品或影视片给你“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有过帮助。

例如:初读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同情的泪水陪伴着我,主人公的命运一直牵动着我,她那凄楚的叫卖声一直萦绕在耳边。特别是圣诞节来临的时刻,她的形象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启发我求真向善,憧憬美好。

⒉分组探究(强化朗读、在读中理解):围绕中心句先谈什么问题?又谈什么问题?接着谈什么问题?最后谈到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按照这个顺序阐述?哪几句是从反面谈的,为什么?

明确:这一段紧紧围绕中心句先从“文学”谈起,又谈“民族的文学”,接着谈“优秀的文学”,最后谈“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其中,阐述“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先从正面谈,再从反面谈,正反对比,发人深省,给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指明了方向。中心句和最后一句对全段作了小结。

师归纳全段十三句之间的关系:

1句阐述文学的特征。

2—4句阐述文学的内涵。

5—8句阐述文学的功能。

9—13句阐述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

⒊既然我们现在在文学殿堂里游览、学习,而一般旅游景点都有导游或解说员的解说,要真正看懂文学的丰富内涵和诸多作用,我们也需要有解说员来解说。如果你是文学殿堂里的解说员,请你结合自己阅读的文学作品及感受,在第四节中选择一两个你最感兴趣的语句加以解说。

[教师示范] 比如第四节开头第一句话“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李白的《静夜思》我想大家都十分熟悉,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师生齐背]

最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十分生动的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所以说,“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

[布置活动](学习方式:前后四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推选一人做组长,记录同学的发言。每个同学独立思考之后,然后和组内同学交流,最后推选最佳解说员在班上交流。)

[学生在班上交流的同时,教师组织学生点评]

五、全文总结。

⒈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这是一篇书序的节录,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向读这部《文学卷》大书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课文用散文诗式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激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

⒉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①运用比喻,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他们了解文学,亲近文学,热爱文学,逐步走进文学的大门。

②亲切的语气,真挚的情感。

③词汇丰富多彩,用语灵活多变。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

如“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大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第1段)。前一个“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后一个“世界”则指领域。又如,课文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题目和课文中的“你”指代的对象是青少年读者,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