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古典诗歌知识专题复习专题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2016-08-30 手机版


一、按体裁可以作如下分类:

(1)古体诗:

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等。“歌”、“歌行”、“引”、“曲”、“呤”等诗歌也属古体诗。特点是不讲究对仗,平仄和用韵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等。

注意:

①先秦时期产生较早的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四言如《诗经》、五言如《古诗十九首》、六言如屈原《离骚》。

②乐府诗,源于西汉。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如汉乐府《上邪》、《孔雀东南飞》等。标题中有的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称。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就是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2)近体诗:

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上都有严格规定。

①绝句,从形式上看是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称五绝、七绝。

②律诗,从形式上说—般为八句。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体,称五律、七律。还有一种排律,每首至少五韵十句,也有多至百韵的。

(3)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其特点:调有定格(自己的句式),句有定数(字数有规定),字有定声(用声非常严格)。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词以两宋成就最高。

(4)曲:

又称“词余”, 也称散曲。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以元代成就最高。曲名由宫调(相当于曲的音乐)、曲牌和题目构成。与词相同,篇幅短小的曲也称为小令。如[越调•天净沙]秋思。

二、按照表达方式还可以这样分类:

(1)抒情诗:主要抒发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思想感情。包括写景诗、咏物诗、咏史诗等。

(2)叙事诗:一方面是叙述故事,一方面饱含诗人对故事中人物的丰富感情。

(3)哲理诗:将议论入诗,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充满了哲思和理趣。如宋代朱烹《观书有感》等。

三、按照诗歌常见的内容主题分类

常见诗歌题材分类及其情意指向

古典诗歌按照描写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山水诗、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羁旅诗、边塞诗、赠别诗、闺怨诗、讽喻诗、哲理诗等基本题材。

山水诗的鼻祖是晋谢灵运,后有唐朝的孟浩然,诗多描绘山水风光,寄托自身的某种情怀,或热爱自然,或热爱祖国、或热爱生活,或表达某种情致等。

田园诗的鼻祖晋陶渊明,唐有代表作家王维。一般描绘田园风光,或是描写农家生活的情趣;有的也寄托了自己的某种情怀,比如闲适安逸、超脱避世等。

咏物诗多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神韵、品格等特点进行人格化的描摹,以寄托诗人自身的情感,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和理想追求。

怀古诗(咏史诗)是以历史事件、人物、历史遗迹为内容。这类诗词或点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或借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表达自己的情怀,以此观照现实,叹今昔盛衰,感物是人非;或仰慕先贤,寄托自己的建功立业之情、怀才不遇之叹等

羁旅诗一般描写自己在旅途中的自然风光,抒写情思;也描写客居异乡、谪迁途中的生活及感受,或哀伤失意,或思亲怀乡,或生路潦倒

边塞诗主要描绘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戍边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多豪迈乐观之气;或抒发思乡离愁的悲凉、戍边生活的艰难苦险,多悲苦之绪;也有谴责战争期盼和平的向往。

赠别诗描写夫妻、友人、征人等的离别,抒发惆怅、思念的愁绪,也有彼此鼓励,互道珍重的高调。

闺怨诗多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描写她们在夫婿远离(或经商,或戍边、或远游等)独自落寞、百无聊赖的闺中生活,抒发了女子独守空闺年华老去的愁怨,对行人的思念牵挂之深情厚意。

讽喻诗多反映国事民生,运用叙事或场面描写,或含蓄或直白揭示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表达同情、不忍、批判、鞭挞之情,传达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哲理诗的兴盛期在宋朝,多是诗人在写景或咏物的过程中,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认识。

还有一个很宽泛的题材集合:感怀诗,包括思乡、怀远、登临、干谒等题材。

思乡、怀远诗多表达游子对远方家乡、亲人的思念、渴望团圆之情,或者是抒情主人公对故友、远方行人的思念牵挂。

登临诗多描绘诗人登高临远,状景绘物过程中抒发个人的主观感受,或壮志难酬,或凭吊古今,或抒豪迈之气。

干谒诗是古典诗歌中比较含蓄隐晦的题材,多借题发挥,对受诗人表达自己希望得到赞赏认可渴望进取仕途有所作为的志愿。

前述所有这些古诗题材,都还可以归并到一些更宽泛的题材中:写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边塞、羁旅、……);感怀诗(思乡、怀远、登临、怀古、咏史、讽喻、赠别、干谒……);托物言志诗(咏物、哲理……)等。

在这些题材集合中会出现交叉的现象,同一首诗歌可能会归属不同的题材,这是正常现象。

专题二——诗歌常见的意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浸透了诗人情感的物象。

常见意象举隅: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柳”与“留”谐音) 2. 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4.长亭(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思念的代名词、也可寄托功名无成、岁月早逝的感伤、是国家兴衰的见证和边塞凄苦生活、相思生活的见证,往往与“乐”相配等。

2. 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书信或传书的信使

3. 莼羹鲈脍:借指思乡之情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

5、“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2.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3.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4. 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5. 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 菊花:坚强、清高的气质。   2. 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3. 松柏:耐寒,坚贞不屈,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竹性直,直以立身;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6. 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7、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寒蝉也是悲凉的同义词。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 红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或对友人的眷念之情。2. 莲:同“怜”音,借以表达爱情。

3.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 投笔:指弃文从武。   2. 长城: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 楼兰: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 柳营。指军营。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 请缨。以其喻杀敌报国。 6. 羌笛。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 五柳:隐者的代称。   2. 三径: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3. 东篱: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专题三——诗歌的意境

一、知识储备

意境是“意”和“境”的统一体,“意”,即诗人的思想情歌,“境”,即诗歌中描绘的自然和社会生活景象。概括地说,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自然景物或社会生活景象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意境又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亦即“情中景”;无我之境,即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亦即“景中情”。在意境美中主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

要体察诗歌的意象,包括人事物景、草虫鱼鸟、山川日月、菽黍稻禾,抓住了这些具体的意象,才能理解诗中蕴含的真谛,进而体察诗中的情和意,感悟诗中的人和景。

常见意境举隅: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二、意境鉴赏

【提问方式】

这一类型的常见设问方式有:“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等等。

【鉴赏方式】

诗歌意境鉴赏 = 描绘了什么样的客观形象图景 + 图景的特点 + 作者在其中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如果说意境是“面”,那么意象(形象)则是“点”,一个大的“面”是由一个个小的“点”组成,作者对意象(形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此,鉴赏意境,就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合理的想象,把表现意境之“景”充分描摹出来。解答此类题,应包括三个要点:

1.结合诗中的意象,展开适当的想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对这个图景画面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常见的写法有:自然清新、恬静美好、清旷冲淡、雄浑壮阔、雄奇伟丽、寂寞冷清、苍凉萧瑟等等。

3.对上面的总结再进行外延的拓展,从中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专题四——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

一、勤于积累,储备表达技巧知识

表达技巧 修辞

手法 常见修辞:比喻 、比拟 (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双关、顶针、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反复(叠词)、反语等(排比、对比、反语、引用)

表达

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景”(事、物、史)与“情”(喜、怒、哀、乐)“志”(志向、情操、爱好、愿望)】

描写:

细节描写、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远近上下、虚实结合、明暗结合、乐与哀(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工笔细描与粗笔勾勒(白描)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因景生)、托物言志(感物抒怀)、讽喻(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抒情

表现

手法 艺术创作方法:赋(铺陈)比、兴

描写:细节描写、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乐与哀(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工笔细描与粗笔勾勒(白描)

对比(烘托、衬托)、渲染、想象、联想、象征、含蓄、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以景结情、反客为主

篇章

结构 开门见山(首句标目)、曲笔入题、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总分得当

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以景结情、以小见大、重章叠句、倒装、浑然天成、画龙点睛等

二、明晰概念及作用

(1)有关描写的易混淆概念

细节描写:用极细腻的笔法,精细地描绘人或事。

白 描: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

正面描写:直接地描写人或事物。

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人或事物来写本体,使用权所描写的对象更鲜明、突出。

动态描写:描写人或事物处在行动或变化之中的动态。

静态描写:描写人或事物处在相对静止状态。

(2)有关抒情的易混淆概念

直接抒情:常通过议论感叹的方式直接抒发情感。

借景(物)抒情:通过景物的描绘来抒发情感(由景生情)。

寓情于景:将感情融汇在景物中来抒发感情(情景交融)。

三、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及示例

比喻、拟人、象征::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形象。

借代:引人联想,使表达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设问:引发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反问:加强语气。

渲染烘托:渲染、烘托出……气氛,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对比:两相对照,形成鲜明对比,深刻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

工笔细绘:绘声绘形绘色,高低远近动静(描绘……画面,表现作者……情感。)

白描: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画面或形象,表现作者……情感。

反客为主:从对方的角度去设想,取得“一种闲愁,两处相思”的艺术效果。

烘托:先从侧面描写,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形象鲜明.

用典: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衬托:为使事物的特点突出用另一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一主一次)分正衬、反衬。

正衬:以悲景衬悲情,更显其悲;以乐景衬乐情,更显其乐。

反衬:以悲景衬乐情,以乐景衬悲情。

衬托的作用是为了渲染一种气氛,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动与写静(有声写无声):

1、以静衬动,主要表现动。

2、以动衬静,主要表现静。

3、动静配合,相映成趣。三者都是为表达情感服务的

虚实:虚和实是相对的

实写与虚写:虚写是为实写服务的。虚实相生可以增加时空的深度和广度,引发读者的想象,同时使形象鲜明,并加大作品的容量。

专题五——诗歌常见的语言特色(风格)

一、诗歌语言考查方向

1、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即赏析诗眼(炼字);

2、对寻常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效果)与理解(含义、色彩、情味等);

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二、赏析诗歌语言美的几个角度

1、语言风格特点 2、语体句式特点

3、语句倒装、省略 4、遣词造句及修辞

三、诗歌语言

1、语言特色(风格):

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写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白居易的诗大多属于此风格)

含蓄隽永:富有灵气,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间。不直接说出来,而是委婉地表达。

清新雅致: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绚丽华美: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李商隐的诗歌属于此风格)

雄奇奔放: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瑰丽的辞藻,气势雄伟,感情奔放。(李白的诗歌属于此风格)

沉郁顿挫:感情低沉郁闷,忧国忧民,感时伤世。(杜甫的诗歌属于此风格)

简洁明快:语简词洁,表达明白通畅,感情直率。

语言常用词汇:淡雅高远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现实、浪漫、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清新、明丽、豪迈、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清新飘逸、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等……。

2、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3、 诗歌语言的题材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怀古诗:幽深绵长 送别诗:意蕴深远

四、诗歌语言的鉴赏必备

1、掌握鉴赏诗歌语言常用字: 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等。

2、鉴赏诗歌整体语言风格的表达模式

⑴总述诗歌的语言风格

⑵结合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进行具体阐述

⑶用精练的语言(答题术语)归纳该诗的语言特点

专题六——诗歌中常见的形象及思想情感

(一)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要求: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二)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伤时: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3、同情人民的疾苦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 2、思亲念友 3、边关思乡4、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昔胜今衰的感慨3、借古讽今的情怀4、青春易逝的伤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心志的告白

专题七——古诗词的鉴赏与评价

(一)古诗词的鉴赏知识及要点

1、古诗词鉴赏考察四方面:内容、语言、技巧、意境

2、鉴赏古诗词

角度:思想内容、艺术表现 重点:内容、情感的感悟

3、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应注意:

①应联系诗人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 ②应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③避免先入为主,具体诗歌具体分析。 ④应细读序言和注释。

4、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几个角度:

①炼字:着重分析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对主旨所起的作用。

②名句:着重分析该句的情感哲理所在,对主旨所起的作用。

③修辞: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常见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借代、双关、互文等。

④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⑤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或对比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情或借古讽今、虚实相生、比喻象征等。

⑥音韵:如长短句间杂的,读起来错落有致,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

多用叠词的,讲究押韵的,则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音乐性。

⑦结构:起承转合、前后照应、卒章显志、伏笔、铺垫等。

5、两首诗的比较鉴赏

比较是鉴赏作品的一种方法。诗歌鉴赏采用比较的方式,能够拓宽内容,增加纵深度。常见的比较有以下几种:

(一)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比较 ,分析比较此类作品:

1、关注诗人所处的时代及其变迁

2、注重诗人身世和家庭遭际

3、要重视诗人创作风格的变化

例: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作品,爽朗明快,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爱情生活,歌咏别恨离愁。如: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酒……” 书写对春天的热爱,对春天将消逝的惋惜。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书写怀念远行的丈夫,抒发笃深的爱,感情真挚、热烈。

后期的词多为思旧怀乡与个人身世的今昔之感,流露对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的关怀,情调凄苦哀伤。如: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武陵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将亡国之痛和身世之悲凝为一体,深沉的感伤之情,内容上更为深刻、丰富,方式上更加含蓄曲折。

(二)题材相同,手法、主旨不同作品比较

同类题材的创作中,不同诗人各有其生活经历、文学修养、时代背景、情趣爱好,表现出不同的主旨和语言风格。如: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境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罗隐《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柳诗描绘了纯洁空灵、纤尘不染的白雪世界,表现出诗人超然脱俗、向往纯洁高尚的理想世界;罗诗通过“丰年又能给百姓带来什么呢”的设问,写出了达官贵人温暖无忧、贫苦百姓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

在写法上,前者由雪及人,重在写人物的内心感受,含蓄隽永;后者由雪及理,重在说理,直白显豁,显示出了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

比较鉴赏的类别:

1、题材相同、体裁不同的作品,如诗与词的比较

2、主旨相近、所用的题材不同的作品比较

3、题材、主旨不同,但某些表现手法相同的作品比较等

4、近年高考中还出现题材相同的诗歌和对联的比较鉴赏

(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一、明晰考点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等。

二、熟悉提问方式

1、整体问感情或态度,须结合全诗来回答。

这首诗(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愿望、主张、信念、生活态度、人生态度、思想感情与政治态度、对社会怎样的态度与情绪……)请结合诗(词)作予以简析。

2、就其中的某一句或某一联或某几句问感情或态度。需结合具体诗句来答。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告诉你具体的物、情感,或者具体的观点,让你结合诗句分析。

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4、两首诗感情对比法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三、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切入点

首先从诗歌鉴赏的分类入手。

1、写景抒情诗

2、即事感怀诗(怀亲、思乡、送友、赠人、人生感悟、闲情意趣)

3、托物言志诗(梅兰荷菊松竹鹤雪)

4、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哲理诗)

其次从外部切入从内部分析入手:

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注释等,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分析诗中作者的观点或态度,我们应尽可能多的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

2、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趣义,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表达自己的态度或观点的,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情绪态度。对这样的诗,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把握其含蓄义,由此入手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3、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作所表达的观点与态度。古典诗词的用典是多样的,有引用点化前人语句的,有引用神话传说的,有引用历史故事的,等等。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就提到了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故事,借以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对时事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叹。又如辛弃疾的《南乡子》就借用了杜甫《登高》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而化出了“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借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喻千古兴亡悠远难追的历史事件,借以抒发词人心中不尽的愁思和感慨。

4、从涵咏诗的意境着手,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

诗的主旨是通过一组组的意境来构成的,因此,体味涵咏诗的意境,有助于我们把握诗作的观点与态度。诗作的意境可以从诗的意象组合、色彩组合等来表现。

5、另外,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经常与作品本身的风格流派有关。

古诗思想内容大致有九种:

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想怀人、离情别绪、伤春悲秋、怀才不遇、隐逸之趣、山水之情、吊古伤今。(具体内容可参考专题一)

五、鉴赏步骤总结:

第一步:联系作者生平,联系写作背景体会感情、态度。

第二步:揣摩人物特点身份、景词与情词特点、物的象征意义、画面氛围意境、事件的起因经过、典故含义、技巧手法运用。

第三步:领略诗人感情与态度。

六、答题步骤:

第一步:确立何种感情与态度(有时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如积极、消极等)

第二步:联系具体的字、词、句、联、全诗,描绘所写之意象、之意境、之事件。

第三步:指出意象、意境、事件之特点与感情、态度的联系。

七、例题: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操作步骤:

第一步:确立何种感情与态度(有时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如积极、消极等)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第二步:联系具体的字、词、句、联、全诗,描绘所写之意象、之意境、之事件。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

第三步:指出意象、意境、事件之特点与感情、态度的联系。

(接一二句分析)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

(接三四句分析)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答案】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例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龙标野宴

李 白                王昌龄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三)诗歌鉴赏常见题型举隅

诗歌鉴赏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思想内容,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这三个方面也就对应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即写了什么,为什么而写及怎样来写的。鉴赏时要弄清题干要求,把握答题方向,学会利用鉴赏术语答题。

类型一:分析“诗眼”型

提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或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怨。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类型二:分析关键词语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提示: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感情基调及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要点:(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全国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要点1)。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要点2)。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类型三:分析句意型

提问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潜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2004年天津卷)

[答]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类型四: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提问变体: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提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三者各自侧重,分出三种类型:①物境:景重、情浓、意淡,如韦应物《滁州西涧》②情境:情重、景散、意明,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③意境;意重、情浓、景淡,如王之涣《登黄鹤楼》。答题时三者缺一不可,只是有所侧重而已。

答题要点:(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要点1);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要点2):从而表达诗人心情(要点3)。

类型五:分析主旨型

提问方式:①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②这首诗(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就诗(词)中有关句子,结合全诗(词)加以赏析。

解答提示:诗言志,即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认定诗词的内容,应分析诗词句子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相联系。

答题要点: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示例:欧阳炯《江城子》一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欧阳炯——《江城子》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答]“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要点1);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还(要点2)。或:“空有姑苏台上月”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下月亮高挂了(要点1);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六朝的覆辙(要点2)。

类型六: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答提示: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语言的层面,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一般从以下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词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冼炼、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答题要点:①总评语言风格(特色)②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

示例: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答]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朴素直率的船家女形象。

类型七:分析表达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解答提示: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答案一般应该在下列词语中选择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映衬(又分正衬和反衬)、象征、联想和想象、用典、对比对照、动静结合

除了这些常见的手法外,还有诸如变换抒情角度、白描、渲染等。

答题要点:①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手法)(总述)②结合诗句具体内容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技巧(手法)(分述)③明确此技巧(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情,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薄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感情。请指出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体现的。

[答]诗句是“野凫眠岸有闲情,老树著花无丑枝”。此联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要点1);野凫本无所谓“闲”或“不闲”,有闲适之意的只能是作者,故两句诗明写自然,暗达人意(要点2);通过闲情”的“野凫”和“无丑枝”的“老树”表达出了作者的闲情逸趣和对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赞美之情(要点3)。

专题八——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考查考生对于诗歌的想象能力。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去想象,如何结合诗歌本身、命题者所问、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关键。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深层含义(表达目的)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 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简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人炼字妙用的理解阐释。作者用一个“闹”字,采用拟人的手法,不仅让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简析】“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例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绝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简析】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笼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简析】(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例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试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这首诗。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一二两句写景:天空中有淡淡的白云、柔和的春风、和煦的日光,地上有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生机盎然。三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总之,诗歌鉴赏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思想内容,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这三个方面也就对应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即写了什么,为什么而写及怎样来写的。鉴赏时要弄清题干要求,把握答题方向,学会利用鉴赏术语答题。
相关链接:高考复习指导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